摘要:“运营25年的中国寻亲网突然关停,5万多条寻亲信息随之封存,可另一边,寻亲网红首场直播就能卖一个亿。” 央视前主持人赵普在近期发布的短视频中,以其一贯敢言直言的风格抛出尖锐论断,“当寻亲故事成了流量剧本,当骨肉分离的伤痛成了带货噱头,这事儿就变味了,寻亲正在变
“运营25年的中国寻亲网突然关停,5万多条寻亲信息随之封存,可另一边,寻亲网红首场直播就能卖一个亿。” 央视前主持人赵普在近期发布的短视频中,以其一贯敢言直言的风格抛出尖锐论断,“当寻亲故事成了流量剧本,当骨肉分离的伤痛成了带货噱头,这事儿就变味了,寻亲正在变成一门生意。” 这段视频迅速引发数百万网友共鸣,也让寻亲领域的商业化乱象再度浮出水面。
在视频里,赵普首先提及中国寻亲网的关停,言语中满是惋惜:“这个2000年就成立的纯公益网站,像根‘网上电线杆’,谁家丢了人都能来发信息,找到了就撤下来,25年帮768个家庭团圆。” 他话锋一转,指向舆论场的激烈反应:“按理说,一个高龄公益网站关停不算新鲜事,但网友却把矛头对准了寻亲网红,这背后藏着的,是公众对善意被消费的愤怒。” 赵普认为,这场争议的核心,是寻亲生态在流量时代的彻底异变。
谈及寻亲与流量的结合,赵普并未全盘否定,反而对寻亲者的现实困境表示理解。
“谁都知道寻亲是场砸钱的持久战,” 他特意点出孙海洋的案例,“那个开包子铺的汉子,孩子被拐后把店铺改名‘寻儿子店’,悬赏从5万加到20万,14年花了200多万,房子卖得只剩一层,最后靠开出租车维持生计。”
赵普坦言,短视频带来的曝光量本是希望之光,他以杨妞花为例:“2013年就在寻亲网登记信息,苦等8年杳无音信,最后靠抖音视频找到了堂妹,这说明流量本可以成为寻亲的助力。”
在赵普看来,寻亲者通过流量变现改善处境本无可厚非:“寻亲耗钱耗力,很多家庭早就倾家荡产,直播带货好歹是条生路,要是带得好还能反哺寻亲事业,这在情理之中。”
但他话锋陡然尖锐,直指商业化变味的乱象:“可现在有些情况已经走火入魔了,不少寻亲者因为故事有爆点成了网红,全家开账号、成立工作室,把寻亲做成了产业链。” 他特意提及某寻亲网红的夸张数据:“第一次直播就卖了一个亿,这背后到底是寻亲的迫切,还是生意的算计?”
更让赵普痛心的是,真实的苦难正在被刻意表演替代。“以前寻亲靠的是真心换真心,现在却成了剧本比拼,” 他在视频中加重语气,“有人刻意营造‘破产寻亲’人设,转头就在直播间晒奢侈品;有人一边说家人抑郁复发,一边用虚假砍价套路收割粉丝;甚至有骗子混进来编造被拐经历,就为了蹭流量带货。”
赵普的诘问直击要害:“这些人的痛苦是真的吗?或许曾经是,但当眼泪能直接换算成销售额,这份痛苦早就变了质。”
在赵普看来,寻亲生意化最致命的危害,是摧毁了整个生态的信任根基。“以前大家看到寻亲信息,第一反应是转发帮忙;现在不少人会先打个问号:这是不是剧本?” 他透露的数据触目惊心,“中国寻亲网后台显示,2024年公众对寻亲信息的主动转发量下降68%,爱心捐款减少73%。” 更令人愤慨的是,流量的倾斜让普通寻亲家庭陷入失语:“那些不会运营账号、不懂流量套路的人,他们的信息沉在信息流底部,呼喊声被精心设计的剧本盖过。” 赵普直言,这是最不公平的现实:“本应帮人的流量,反倒成了寻亲路上的新门槛。”
对于中国寻亲网的关停,赵普给出了深刻解读:“负责人说不是资金问题,但传统公益平台的式微,与流量生态的异变脱不了干系。” 他指出,这个最后一次技术更新停留在2018年的网站,移动端适配率不足20%,早已跟不上年轻寻亲群体的需求。但更关键的是信任崩塌带来的恶性循环:“当公众对寻亲信息的信任度持续降低,即便平台还在,能发挥的作用也会大打折扣。” 赵普担忧的是,当公益平台一个个退场,而短视频场域又被虚假剧本充斥,普通寻亲家庭将彻底失去希望。
在视频的最后,赵普提出了自己的思考:“破局的关键从不是禁止变现,而是厘清边界。” 作为以敢言著称的媒体人,他给出了明确建议:“直播平台必须扛起责任,用算法筛查‘卖惨营销’,强制‘寻亲标签’直播间公示商品比价,对商业属性账号进行显著标注。” 同时,他呼吁公益组织加速转型:“搭建权威信息渠道,让真实的寻亲需求获得稳定曝光,而不是靠博眼球竞争流量。”
“寻亲的核心是骨肉团圆,不是直播间的GMV;流量的价值是连接希望,不是收割善良。” 赵普在视频结尾的这句话,恰是对当下寻亲乱象的最好注解。当中国寻亲网的服务器即将关闭,当郁豹豹们的亲情在流量中碎裂,当孙海洋们的坚守被少数人当作表演模板,赵普的发声更像一记警钟。
寻亲从来不该是一门生意,那些跨越山海的寻找,那些深夜里的哭泣,那些从未放弃的期盼,都值得被真诚以待。唯有守住公益的底线、厘清商业的边界,才能让每一份寻亲的期盼,都不被流量的潮水淹没,让每一滴眼泪都能流向真正的团圆。这,或许就是赵普敢于直言的初心,也是公众最朴素的期待。
来源:村里的姑娘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