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推动食品安全更直观可见,成都在部分餐饮街区、景区等客流密集、消费集中的地区,推行“互联网+明厨亮灶”与“一店一码”,游客市民只需用手机扫码,餐饮门店信息和后厨加工制作过程便清晰呈现,让成都美食不仅巴适安逸,更增添安心与信赖。
菜是现做的吗?后厨环境干净吗?厨师操作规范吗?外出“下馆子”,这些是不少消费者关心的问题。特别是国庆中秋假期,不仅要玩得舒心,也要吃得放心。
为推动食品安全更直观可见,成都在部分餐饮街区、景区等客流密集、消费集中的地区,推行“互联网+明厨亮灶”与“一店一码”,游客市民只需用手机扫码,餐饮门店信息和后厨加工制作过程便清晰呈现,让成都美食不仅巴适安逸,更增添安心与信赖。
“一店一码”已覆盖锦里古街111家餐饮商户
国庆期间,成都热门旅游景点锦里游客摩肩接踵,热闹非凡。有细心的市民游客已经发现,不少餐饮门店门口挂着一个可爱的熊猫标识,上面印着二维码和“在成都,放心吃”食品安全一码通等内容。
“市民游客扫码之后就可以看到该餐饮门店的经营主体、风险等级、监管记录等信息,比如说监管部门什么时候进行了检查,整改情况如何,相关信息都是一目了然,让食品安全更加透明可感。”武侯区市场监管局食品科副科长王翠告诉记者。
节假日期间,旅游景区是客流和餐饮消费高度集聚的地区。据了解,“一店一码”智慧监管体系目前已覆盖锦里古街111家餐饮商户,监管效率提升40%,合规经营率提高50%。节假日期间,消费者遇到纠纷或食安问题扫码投诉后,执法人员30分钟内即可到场调解,实现“在景区,放心吃”。
“这是我第一次来成都旅游,印象非常好。”来自哈尔滨的游客董女士告诉记者,“作为游客来说,只知道当地美食叫什么名字,但是它卫生条件、食品安全怎么样,我们无从了解。现在有了这个二维码,能够看到相关部门的监管,我们能够吃得更放心。”
同步搭载AI技术,可在线抓拍违规操作
在武侯区一餐饮街区的成都本土连锁川菜品牌餐饮门店后厨,不同区域分门别类摆放着B1、F2等不同编号的保鲜盒,并张贴着相关说明提示不同编号的保鲜盒里是哪些原材料,以及负责人信息、原材料购置来源和日期、清洁时间和整理标准等详细信息。
“比如说A代表了凉菜,B代表是热菜。A1里面放的是牛肉,这个保鲜盒就只能出现在凉菜房的冰箱里,也只能存放牛肉这一种原材料,从而尽可能避免食品原材料的交叉污染。”该餐饮门店厨师长谢龙锐告诉记者。
切了生肉生鱼的刀会不会马上又用来切可直接入口的瓜果?入口的西瓜会不会有蒜味?记者注意到,该门店后厨还推行了“色标管理”,比如红色的刀具和砧板只能用于肉类,蓝色用于蔬菜,黄色用于熟食等,在各个环节降低交叉污染风险。
记者看到,该门店也上线了“一店一码”,市民游客扫码即可查看商户证照、人员档案等信息,同时后厨操作也全程直播。据了解,后厨摄像头还同步搭载AI技术,可以在线抓拍违规操作。“如果厨师没有戴口罩帽子、玩手机、吸烟、垃圾桶未加盖等情况,小程序也会抓拍预警,一方面方便我们内部管理,一方面也让消费者更放心。”谢龙锐表示。
当前,该街区36家餐饮商户已全部实现“一码可查”,其中10家商户通过“互联网+明厨亮灶”公开后厨加工制作过程,其余26家商户采用透明玻璃墙明档形式直接向消费者公开加工制作过程。
据了解,今年6月起,成都市市场监管局开展了“在成都,放心吃”食品安全守护专项行动,累计排查治理风险隐患7410个,查处违法案件512件。从景区到餐厅,从学校到商超,成都195个“放心吃”场景正成为节日消费“标杆亮点”,努力让市民游客“在成都,放心吃”。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谢夏冬 摄影/视频 谢夏冬 责任编辑 罗皓 编辑 卢娅芮 审核 段祯
来源:锦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