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到刘娥,大家第一反应估计都是狸猫换太子里那个坏得流脓的毒妇吧?但说出来可能没人信,这个被戏曲骂了近千年的女人,其实是北宋少有的务实执政者,她垂帘听政 11 年,干了不少实事,却从头到尾都在被男权社会找茬。
提到刘娥,大家第一反应估计都是狸猫换太子里那个坏得流脓的毒妇吧?但说出来可能没人信,这个被戏曲骂了近千年的女人,其实是北宋少有的务实执政者,她垂帘听政 11 年,干了不少实事,却从头到尾都在被男权社会找茬。
为啥会这样?今天咱们就掰扯掰扯,把这个被冤枉的女主说清楚。
大家可能不知道,狸猫换太子纯属戏曲瞎编。真实的刘娥根本没害过宋仁宗的生母李氏,反而因为李氏生了皇子,一路给她升职;李氏去世后,刘娥还特意用皇太后的规格给她下葬,后来仁宗开棺验尸,看到李氏玉色如生,才知道自己被忽悠了。
那为啥戏曲要把她写成毒妇呢?说白了,就是男权社会怕了,一个女人从四川孤儿、开封摇拨浪鼓的艺伎,一步步爬到权力核心,还能把国家治理好,这不是打了男人才能掌权的脸吗?所以只能靠编瞎话,把她塑造成妖后,好让其他女人不敢再碰权力。
就像当年大家以为安乐死的阻碍是富人逼穷人捐器官,其实根本不是那样;大家以为刘娥靠阴谋上位,其实她的路难走多了,主要卡在出身和性别。
先说出身。北宋那会儿特看重门第,士大夫都觉得不是名门望族,就没资格当皇后。刘娥呢?孤儿,小时候寄人篱下,十几岁嫁了银匠龚美,后来还靠卖艺糊口,这履历在他们眼里就是底层原罪。
宋真宗想立她当皇后,大臣们直接炸了,翰林学士杨亿宁死不写诏书,说这是辱没我祖上;参知政事赵安仁更直接,推荐相门出身的沈才人,理由就一句人家血统高贵。
没办法,刘娥只能走曲线救国的路,让侍儿李氏帮自己生了皇子(也就是后来的宋仁宗),靠母以子贵这个规则,才在 1012 年,被 43 岁的她盼来了皇后之位。
再说说性别,这才是她一辈子甩不掉的包袱。1022 年宋真宗驾崩,12 岁的仁宗继位,刘娥开始垂帘听政,这一听就是 11 年。
她任内干的事,放在男性皇帝身上绝对要被夸明君,六次下令严惩贪官,还专门摸清高官亲戚的名单,防止裙带关系;顺着商品经济的趋势改了茶盐的官卖制度,甚至在川峡地区推出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更难得的是,她没把仁宗当傀儡,天天带着他临朝听政,教他怎么处理政事,后来仁宗成了北宋口碑最好的皇帝,这份教学成果可不能忘了她。
可即便这样,士大夫们还是盯着她的性别不放。她试探着问大臣你们觉得武则天怎么样,鲁宗道立马怼回去那是唐朝的罪人,差点毁了国家;
1033 年她穿天子的衮衣去拜太庙,连清初的大儒王夫之都骂她乱了男女之别,侮辱了赵家宗庙。其实大家想想,她要是个男人,穿自己的礼服拜祖宗,谁会说闲话?
不过刘娥也挺聪明,没像武则天那样用狠招硬刚,而是搞柔性执政,斗倒专权的丁谓,没赶尽杀绝,就把他贬去海南;提拔鲁宗道、吕夷简这些能臣,也不搞太后党。
说白了,这不是软弱,是她摸透了北宋的脾气,士大夫集团抱得紧,硬刚只会招来更多反对,只有靠实绩说话,才能勉强站稳脚跟。
但可惜啊,她到死都没争到一个执政者的身份。1033 年她病重,躺在床上还扯自己的衣服,仁宗纳闷这是干啥,大臣薛奎说太后是想穿衮衣下葬,想以执政者的身份走,可薛奎又补了一句穿这个,她怎么去见先帝啊,最后仁宗还是用后服把她葬了。
她还在遗诰里说,让杨太妃接着和仁宗一起执政,结果御史中丞蔡齐一句皇帝都成年了,哪能再让女人干政,仁宗就把这句话删了,她想留下的女性也能参政的念想,彻底没了。
更讽刺的是,后来北宋的高滔滔太后,没干过啥实事,就因为听士大夫的话,帮旧党打压王安石变法,就被捧成女中尧舜。这说明啥?传统社会对女性掌权的宽容,从来不是看能力,而是看听不听话。
其实刘娥的遭遇,不是她一个人的悲剧。古往今来,男性掌权者就算有过错,只要有政绩就能被记住;可女性掌权者哪怕干得再好,只要碰了男性专属的权力,就会被贴异类标签,甚至被编瞎话骂。
来源:成倚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