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毛人凤裹紧了深色中山装,手里的牛皮纸信封被攥得发皱,一步步踏上官邸的台阶,鞋跟沾着的泥水在地上留下深色印记。
台北雨夜的惊天密报:蒋介石为啥不敢信,他最信任的中将参谋次长是地下党?
1950年初春,台北的雨下得黏腻,把官邸的青石板路浸得发亮,空气里满是潮湿的沉闷。
毛人凤裹紧了深色中山装,手里的牛皮纸信封被攥得发皱,一步步踏上官邸的台阶,鞋跟沾着的泥水在地上留下深色印记。
他脸色比这雨天还沉,进了书房没敢抬头,只把信封轻轻放在蒋介石手边的红木桌上。
蒋介石正对着一幅军事地图出神,指尖划过台湾岛的轮廓,听见动静才抬眼,瞥见毛人凤这副模样,眉头先皱了起来。
“什么事?”蒋介石的声音带着刚从沉思中抽离的沙哑,目光扫过那个信封,没立刻去碰。
毛人凤喉结动了动,往前凑了半步,压低声音说:“校长,抓到了台工委的人,供出个大人物。”
蒋介石拿起信封,手指刚碰到封口,就听见毛人凤的话:“是国防部参谋次长,吴石中将,他是中共地下党。”
书房里瞬间静得能听见窗外的雨声,蒋介石拆信封的手猛地停住,眼睛瞪得老大,盯着毛人凤半天没说话。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难以置信地反问:“你确定是吴石?参谋次长吴石?”语气里满是不敢相信的错愕。
这也难怪蒋介石吃惊,吴石在他眼里,那可是根正苗红的“自己人”。
吴石是福建人,1894年生的,早年间参加辛亥革命,后来进了保定军校,考试次次拿第一,是全校公认的“军校状元”。
之后又去日本留学,在炮兵学校和陆军大学都是榜首,能文能武,还懂英日两门外语,被军界叫做“十二能人”,名气大得很。
抗战的时候,吴石专门研究日军情报,蒋介石每周都要召见他问情况,对白崇禧推荐的这位参谋长,向来信任有加。
柳桂大会战、中越边境保卫战,吴石都亲自部署,打起仗来有勇有谋,是实打实的抗日功臣。
1949年南京解放前夕,国民党要运500箱军事机密档案去台湾,还是吴石出面,说福州交通方便,提议先运到福州暂存。
后来他到福州当绥靖公署副主任,不光帮着加快了福建解放,还把那些绝密档案完好交给了解放军,这在蒋介石看来,简直是“忠诚可嘉”。
也正因这份“忠诚”,蒋介石才特意电催吴石赴台,任命他当国防部参谋次长,把台湾的军事部署核心交给他管。
毛人凤见蒋介石不信,赶紧把供词和证据递过去:“校长,是台工委书记蔡孝乾供出来的,还有物证。”
他指着供词上的字迹说:“蔡孝乾的记事本上写着‘吴次长’,身上还有吴石签发的特别通行证存根。”
蒋介石顺着他指的地方看去,手指在“吴次长”三个字上反复摩挲,脸色一点点沉了下来,眼神里的错愕变成了冰冷的疑惑。
他想起吴石刚到台湾时的样子,每次汇报工作都条理清晰,关于舟山群岛的防御部署说得头头是道,怎么看都不像个“内鬼”。
可毛人凤没胆子骗他,尤其是这种关乎台湾安危的大事,保密局查了一个多月,证据链早就捋顺了。
没人知道,吴石心里早就装着别的念想。抗战时他见过国民党的腐败,湘桂大溃退时,上有敌机轰炸,下有日军追击,难民死伤无数,蒋介石却不肯增兵,只顾着打内战。
他读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听周恩来的演讲,越看越觉得共产党才是真能救中国的。1947年,他通过老友吴仲禧牵线,偷偷和共产党接上了头。
从那以后,吴石就成了潜伏在国民党心脏里的“密使一号”。淮海战役前,他帮吴仲禧混进徐州剿总,摸清了兵力部署,送出去关键情报。
渡江战役前,他又把长江江防兵力部署图递了出去,图上连部队番号都标到了团级,帮了大忙。
1949年8月接到赴台命令时,吴仲禧劝他留下,他却说自己为人民做的事太少,哪怕风险再大也要去。
到了台湾,吴石利用参谋次长的身份,把台湾战区战略防御图、海军基地部署、空军机场分布这些绝密情报,都悄悄整理成微缩胶卷。
中共派了女地下党员朱枫赴台接头,吴石和她秘密见了六次,把这些能改变战局的情报都交了出去。
毛主席拿到情报时还夸过:“这位‘密使一号’好能干”,特意嘱咐要给记上一功。
可谁也没料到,1950年1月,蔡孝乾被捕后叛变了,把认识的地下党一个个供了出来,其中就包括吴石。
蔡孝乾逃脱后,保密局顺着他身上的出境证线索查到了聂曦,聂曦是吴石的亲信,那张证正是吴石让他办的。
毛人凤的人很快在吴石家里搜到了通行证存根,还有没来得及送出的情报底稿,铁证如山。
蒋介石拿着这些证据,手指因为用力而发白,书房里的气氛越来越压抑,窗外的雨似乎下得更急了。
他想起吴石留着山羊胡,总是一副儒雅沉稳的样子,每次见面都恭敬地喊“校长”,怎么也没法把这个人和“地下党”联系起来。
“他跟着我这么多年,又是保定又是留日,怎么会投靠共产党?”蒋介石喃喃自语,像是在问毛人凤,又像是在问自己。
毛人凤站在旁边不敢吭声,他知道蒋介石现在心里有多乱,这位吴次长可不是一般的小官,是掌管军事核心机密的中将,他要是内鬼,后果不堪设想。
蒋介石沉默了足足有十几分钟,最后猛地一拍桌子,茶水都溅了出来:“把他抓起来!彻查!”
3月1日,保密局的人闯进吴石家时,他正在写军事报告,面对特务的枪口,脸上没半点慌乱。
审讯室里,敌人用了各种酷刑,把他一只眼睛都折磨瞎了,可吴石始终没吐露半个字,只在狱中写下“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嗟堪对我翁”的诗句。
蒋介石亲自看过审讯记录,看着那些没被撬开的嘴,心里又气又恨,他到最后都想不通,自己最信任的参谋次长,怎么就成了潜伏的敌人。
6月10日那天,台北的雨终于停了,吴石和朱枫、陈宝仓、聂曦一起被押到马场町刑场。
临刑前,他从容地整理了一下军装,望着大陆的方向,闭上了眼睛。那一年,他56岁。
后来毛主席和周总理一直记着这位烈士,1973年,国务院正式追认吴石为革命烈士。
1994年,他的遗骸被迎回北京,安葬在香山公墓,终于回到了他用生命守护的土地上。
吴石不是什么天生的英雄,他只是在看清对错后,选择了坚守信仰。哪怕身处虎穴,哪怕明知会牺牲,也没动摇过心中的信念。
这样的人,不管过多少年,都该被记住,记住他们在黑暗里举着灯,为后来者照亮了路。
文献来源:
1. 人民网党史学习教育官方网站《吴石:碧血洒宝岛 丹心向北明》
2. 党史博采《震惊天下的“密使一号”案,将军级中共潜伏人员,周恩来临终念念不忘的两个人之一》
3. 中国新闻网《毛泽东夸奖的两位赴台英雄:"密使一号"和特派员》
5. 半月谈网《潜伏英雄吴石》
来源:穿越时空的史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