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底这几天,科技圈跟开了场“AI短视频派对”似的,OpenAI和Meta俩巨头前后脚出招,直接把“AI版抖音”这事推到了大家眼前,先是Meta推出个叫Vibes的AI短视频信息流,藏在MetaAI应用里,没两天OpenAI就放出Sora2视频模型,还顺带上线
9月底这几天,科技圈跟开了场“AI短视频派对”似的,OpenAI和Meta俩巨头前后脚出招,直接把“AI版抖音”这事推到了大家眼前,先是Meta推出个叫Vibes的AI短视频信息流,藏在MetaAI应用里,没两天OpenAI就放出Sora2视频模型,还顺带上线了独立APP。
这俩产品一出来,我身边不少人都在聊,咱们又期待又有点担心的“AI短视频时代”,难不成真的拉开序幕了?这这俩产品里,OpenAI的Sora2一开始就抓了我的注意力。
官方说Sora2更懂物理规律,还能同步生成音频,虽然也承认“不完美,有不少错”,但那股子“往模拟现实靠”的劲儿很明显,本来想觉得这模型再厉害,也得像初代那样只给少数人内测,结果这次直接开放下载,只不过要个邀请码。
Sora2,奥特曼偷CPU背后,藏着啥小心思?有意思的是,这邀请码没想象中难搞,我去二手平台瞅了瞅,也就1到10块钱一个,而且新用户还能拿到4个,看来OpenAI是真想让更多人试试。
跟刷抖音没啥两样,创作功能也不复杂,输段文字指令,或者从相册选张图,就能生成视频。
但最让大家愿意玩的,还是那个“Cameo出镜秀”,你把自己的样貌、声音录进去,就能生成自己的AI视频,想拉朋友一起,在指令里@他用户名就行,OpenAI不管是官网还是APP详情页,都把“生成你和朋友的视频”当核心卖点,这招确实戳中了社交需求。
不管是人物动作顺不顺畅,还是像扔东西、水流这种物理细节对不对,甚至镜头切换的连贯性,都快到能以假乱真的地步,而且,它不追求多高清,反而减少了那种常见的“塑料感”,看起来更真实,大家玩得最欢的就是奥特曼视频,好多都是“奥特曼偷CPU”的搞笑内容,本来以为这种简单指令出不来好效果,后来发现只要创意有意思,出来的视频就很吸睛。
不过OpenAI这么卖力推Sora,也能理解,之前看到数据,它上半年收入43亿,但亏了135亿,ChatGPT虽然有7亿用户,愿意付费的还不到3%。
现在,Sora虽然没说怎么赚钱,但提了以后会加算法推荐和“货币化模型”,估计是想靠广告或者增值服务补补亏空,毕竟这么强的技术,总不能一直烧钱,
这边OpenAI的Sora让大家玩得热火朝天,另一边Meta的Vibes就有点“冷场”了,甚至还招了不少吐槽,其实,Meta动作比OpenAI还早两天,推出Vibes的时候,官方说这是为了让大家找灵感、玩AI媒体工具,还能把视频分享到Instagram。
按理说,Meta有Reels这个底子,Reels现在月活超10亿,之前财报里说广告收入465亿,Reels贡献不小,甚至有人预测明年Instagram在美国的广告收入能超Facebook,怎么到Vibes这儿就不行了呢?
我去翻了翻Vibes的评价,满屏都是“AI垃圾制造机”的说法,最尴尬的是,Meta超级智能实验室负责人AlexandrWang兴致勃勃官宣Vibes,结果评论区直接“翻车”,最高赞的评论骂它是“没人想要的无意义玩意儿”,还得了4.4万赞。
我自己体验了下Vibes,确实能感觉到它的“保守”,它嵌在MetaAI里,更像个“创作者社区”,别人分享生成的视频,你觉得好就“复制配方”做同款。
这种模式国内的可灵、海螺早就有了,没什么新意,大家吐槽它,也是因为内容太单一,大多是狗血剧情的宠物短剧,看着就没兴趣,反而觉得占了信息流的地方。
Meta明明有做短视频的经验,Reels能从TikTok手里抢用户,说明它懂怎么抓用户喜好,这次Vibes却被困在“创作者社区”的框里,没敢往娱乐社交上靠,反而丢了用户想要的“乐子”。
再加上Meta之前刚重组超级智能实验室,还花上亿挖人,结果拿出这么个产品,难免让人觉得“雷声大,雨点小”,其实,不光是国外,国内的AI短视频也在发力,比如,快手的可灵,靠影视、电商场景已经赚了不少钱,百度的“蒸汽机”能生成更长的视频。
我在Sora里刷到好多皮卡丘、海绵宝宝的视频,甚至还有“奥特曼和皮卡丘谈判”的内容,这些都是有版权的IP,现在可能没人追究,但以后肯定会有麻烦,之前Midjourney就因为版权问题吃了官司,OpenAI要是不提前想好办法,早晚得踩坑。
而且,算力也是个大问题,OpenAI之前就说过服务器支出很高,要是Sora用户多起来,算力成本肯定还得涨,到时候怎么平衡成本和用户体验,都是要解决的事。
说到底,Sora和Vibes这一轮比拼,OpenAI算是暂时赢了,赢在它抓住了“娱乐社交”的核心,而Meta太保守,没放开手脚,但AI短视频这事儿才刚开始,就像当初抖音刚出来时,没人想到它能做成直播电商这么大的生意。
现在,Sora的“客串”功能,说不定以后能玩出更不一样的社交花样,比如明星开“AI见面会”,普通人跟朋友一起拍“AI旅行视频”。
只是,有一点得提醒,不管技术多厉害,千万别真变成“无限AI垃圾制造机”,要是内容都千篇一律,再强的技术也留不住用户,未来,AI短视频要走得远,还得在创意、版权、商业化之间找好平衡,毕竟用户要的是“好玩又靠谱”的东西,不是一堆没意义的垃圾内容。
来源:鉴史观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