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秋节,是仲秋之节,在进入秋季的第二个月,以十五月圆为标志,这天正值三秋之中,故谓之“中秋”。此夜月色比平时更亮,又谓之“月夕”。因为中秋节在秋季、八月,又名“秋节”、“八月节”;因为祭月、拜月,又叫“月节”、“月亮节”;中秋家人团聚,出嫁的女儿回家团圆,因此
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
愿中秋快乐,日子过得比月饼甜
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中秋节的习俗吧
中秋来源
中秋节,是仲秋之节,在进入秋季的第二个月,以十五月圆为标志,这天正值三秋之中,故谓之“中秋”。此夜月色比平时更亮,又谓之“月夕”。因为中秋节在秋季、八月,又名“秋节”、“八月节”;因为祭月、拜月,又叫“月节”、“月亮节”;中秋家人团聚,出嫁的女儿回家团圆,因此又称“团圆节”、“女儿节”;仲秋时节各种瓜果成熟上市,因称“果子节”。
中秋习俗
01
亲友团聚
中国传统节日有贵人伦、重亲情的特点,过节以亲人团聚、人丁兴旺为福。其中又有两个节日在强调亲人团聚方面更加突出,一个是春节,一个是中秋节。自唐朝中秋节产生的时代起,就将月圆与人间团圆联系起来。随着时代的变迁,人间团圆的主题越来越突出、重要。这一主题是跟中秋节源于月圆密切相关的,可以看作中秋节的一个特色,而且由于跟明月联系起来而富于诗意。现代社会人们与亲人团圆难以如愿时,也多会打回电话或书信问候。
02
赏月(玩月)
中秋赏月风俗正式形成于唐代。宋代,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现代,中秋赏月方式多样化,除登高望月、泛舟赏月等传统的赏月姿势外,又诞生了摩天轮赏月、坐飞机赏月、露营赏月、直播赏月等赏月新方式。
03
猜灯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04
玩花灯
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
05
赏桂花、饮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
06
月饼:月饼作为一种形如圆,内含佳馅的食品,在北宋时期就已经出现。诗人兼美食家苏东坡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诗句。月饼作为一种食物,被称为“月饼”,最早见于南宋《武林旧事.蒸作饮食》。当时,杭州民间有“又月饼相馈,取中秋团园之意”。到了元朝末年,月饼已成为中秋佳节的佳肴。
田螺:民间传说,中秋吃田螺,可以明目。之所以一定要在中秋节食之,是因为此时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肉质特别肥美,其肉质紧实弹牙,若是用紫苏,辣椒爆炒,酱汁渗入螺壳,可以品尝到独特的咸鲜本味。
桂花糕:中秋之际正是桂花飘香的时候。中秋节时许多人家都会用桂花做桂花糕。
栗子:秋凉乍起,街头就开始飘起了糖炒栗的香气。板栗也是中秋必吃的小食,其味甘寒,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的作用,最适合秋天食用,而且栗子富含柔软的膳食纤维,糖尿病患者也可以适量品尝,对老龄体弱者最为适宜。
大闸蟹:中秋节吃螃蟹的习俗由来已久,俗话有“西风响蟹脚痒”,说的就是每年中秋之时,螃蟹黄满膏肥,是最佳的品尝时机。蟹肉清甜,蟹黄醇厚,佐以姜醋,满口秋意。
总之,中秋节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时令节点,它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情感仪式。它源自先民对自然的观察和敬畏,历经传承与演变,最终凝聚成中华民对团员、和谐、感恩与丰收的情感表达。每至中秋,无论身处何地,举头望见那轮共同的明月,品味着象征团圆的月饼,我们便在与古老的传统对话,在诗意的栖居中找到心灵的归属。这月满人间的夜晚,照亮的是永恒的文化乡愁。
情正浓,花正好,月正圆,愿我们心怀月光,良辰无缺。
来源:嫣灵语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