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大街小巷到山野乡间,哪里有人,哪里就有快递收寄需求。2022年开始,襄阳被列入全省农村寄递物流试点,“快递下乡进村”被纳入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安排之中。
快递进村,赋能乡村振
从大街小巷到山野乡间,哪里有人,哪里就有快递收寄需求。2022年开始,襄阳被列入全省农村寄递物流试点,“快递下乡进村”被纳入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安排之中。
经过三年的推进,曾经,一个包裹需要跋涉数十里,如今,快递小哥直接服务到村头。这场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快递革命”,不仅改变了乡亲们的生活方式,更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从“购物不出户”到“特产卖全国”,看一条条物流线如何织就乡村发展的新图景。
谷城模式
小补贴激活大网络
“您好,您的手机尾号是……”,在谷城县五山镇熊家岗村综合便民服务站,村民张奶奶凭着手机上的取件码,1分钟就拿到了网购的物品。过去,熊家岗村的村民想要取到自己的快递,只能到五山镇上的快递点,来回需要将近半个小时。
谷城县五山镇熊家岗村党支部书记安坤面对如今快递驿站开设到村,心里格外高兴:“现在,村民取快递几分钟就搞定了,而且借助快递物流网络,村里的直播带货事业蓬勃兴起,我们村的辣椒等特色农产品,得以快速销往全国各地,真正实现了‘买卖两便’。”
与城市相比,农村快递收寄需求点多、线长、面广。着眼推动快递进村,谷城县创新“政府补贴+企业整合”模式,全县9家快递企业整合为两家,实现快递24小时全部从县中心送达乡镇,截至目前,谷城全县214个行政村实现了村级网点全覆盖。
“政府每年统筹200万元,按照进村快件每件2毛钱,对2家企业进行补贴。”谷城县邮政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马秀宇告诉记者,同时谷城县交通局牵头设立公益性岗位,安排专人负责快递进村工作。
宜城实践
红薯坐上“快递车”
快递进村,既畅通了产品下乡的渠道,也打通了农产品出村的“最初一公里”。在宜城市南营街道办事处南洲村,曾经的农产品代收点变身“物流枢纽”。当地农户种植的红薯、紫薯等农产品,通过这里,发往全国各地。今年7月以来,这里日均发出红薯近5万单,25万斤农产品通过快递网络“飞”出乡村。宜城市南营街道南洲村红薯种植大户宋陪兵说:“现在挖红薯,上午挖中午拉到代销点来,下午都打包运出去,非常方便快捷。”
宜城市南营街道南洲村党支部书记曾照勇介绍:“物流车下村后,红薯从田间通过电商平台大约3天就能到消费者手中,现在我们村,有做直播带货的,有负责打包装车的,有负责客服的,带动了一大批就业岗位,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发展。”
作为全省农村寄递物流“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试点县(市)之一,宜城构建1个县级共配中心、12个乡镇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190个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网点,通过“1+12+190”服务模式,率先在襄阳全市实现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城乡全覆盖。
宜城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王磊表示:“通过‘邮快合作’、‘快快合作’等方式,每年投入衔接资金200多万元,支持物流体系建设与运营维护,目前该模式已助力15万亩红薯、1.2万电商从业者实现农产品上行超10亿元,日均发件量达9.5万件,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襄阳创新
公交车变身“物流侠”
为提高农村快递收发效率,今年中国邮政襄阳分公司联合市公交集团推出6条“同城半日达”专线和1条“乡镇客货邮”专线,邮政物流集中把快递物件分别放置在发往各乡镇的公交车上,由该线路驾驶员正常营运各乡镇,再由乡镇快递工作人员将物件从公交车上取走进行分发。
市公交集团一分公司经理黄艳辉告诉记者:“郊区线路,它的客流量只在早高峰和晚高峰这两个时段相对来说比较集中,那么平峰时间段车厢内的客流量就比较少,那么它的车厢的空间就有了优势。”
“确保主城区‘当日寄,当日达’承诺必兑现。”襄阳邮政公司寄递业务部负责人李艳辉表示,目前要求的是邮件上午收寄,下午投递;下午收寄件,第二天上午必送达。
市邮政管理局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全市农村快递投递量5550.7万件、业务量1142.25万件,增幅均超行业平均水平。市邮政管理局市场监管科副科长袁野说:“未来,将打造出襄阳禽蛋、锅巴等多个全国邮政快递业服务现代农业金牌项目,有效支撑现代农业融合发展,激发农村消费活力。
快递进村,进的不仅是包裹,更是机遇与希望;物流畅通,通的不只是道路,更是民心与财富。从谷城的全域覆盖,到宜城的产业腾飞,再到“公交带货”的智慧创新,襄阳正用一条条高效的物流纽带,将田野乡间与广阔市场紧密相连。当田间地头的丰收,能迅速变为千家万户的餐桌美味,乡村振兴的画卷也因此增添了最富活力的色彩。这趟开往乡村的“快递车”,正载着农民的好日子,奔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李随群 苏功萍
通讯员:鲁金涛 李偲琪 李宇飞
协助拍摄:宜城台 谷城台
编辑:滕树杰 | 校对:刘斌贝
责编:郑海 | 审核:周嘉宾
来源:襄阳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