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娃小宗”刚上架那天,杭州某便利店的冰柜前,两个00后女生盯着包装嘀咕:“这不就是元气森林的平替?
“娃小宗”刚上架那天,杭州某便利店的冰柜前,两个00后女生盯着包装嘀咕:“这不就是元气森林的平替?
”店员补货的手顿了半秒——货架上那排淡蓝色瓶子,确实像极了隔壁竞品。
一个月后,销量数据冷冰冰地甩在宗馥莉面前:只完成预期的六成。
更扎心的是,小红书上的吐槽贴开始带节奏:“喝起来像稀释版的娃哈哈AD钙奶,价格却贵了三块。
”
老员工老张在食堂扒拉盒饭时,手机弹出一条群消息:“股权回购价按净资产算,十年工龄抵不过一纸通知。
”他数了数自己那0.3%的股份,按新规只能拿回二十多万——相当于杭州郊区半套房的首付。
隔壁桌的小李直接摔了筷子:“当年拿工资换股权,现在说没就没?
”七月底,仲裁委门口排起了长队,有人举着“还我血汗股”的A4纸,像极了二十年前下岗潮的缩影。
供应链的雷埋得更早。
今麦郎代工的AD钙奶在河南被投诉“喝出絮状物”时,质检部连夜加班。
数据显示,二季度代工厂订单量暴跌35%,而投诉量反涨18%。
有经销商在群里发牢骚:“以前自家工厂发货,三天到郑州;现在代工厂走物流,路上颠一周,瓶子都鼓包。
”更尴尬的是,部分老经销商开始偷偷把“娃小宗”的货退回仓库——“卖不动,占地方。
”
国资股东的耐心似乎到了临界点。
上城区审计组进驻那天,总部大楼的灯亮到凌晨三点。
有员工拍到会议室里摔杯子的剪影,配文“听说在吵现金流”。
朱丹蓬那句“最严峻的转型阵痛”被财经频道反复播放,弹幕飘过一句扎心评论:“宗庆后时代的娃哈哈,是国民饮料;现在像拆盲盒,不知道下一口是惊喜还是惊吓。
”
最魔幻的细节藏在细节里:某电商平台的“娃小宗”评论区,有人晒图“用AD钙奶空瓶装新饮料”,配文“老瓶新酒,味不对”。
而老张的仲裁案开庭那天,他特意穿了件1998年发的娃哈哈厂服——背后印着“爱你等于爱自己”,针脚已经起球。
来源:完美荷叶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