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零下86度的dirty咖啡,排队两小时,一口下去舌头差点冻成冰棍,你图啥?
零下86度的dirty咖啡,排队两小时,一口下去舌头差点冻成冰棍,你图啥?
我图的不是咖啡因,是朋友圈那张“暴雨打卡”照片,点赞比咖啡先上头。
三立方把咖啡做成社交门票。
它先给你造一个“极寒”幻觉:冰滴在零下86度实验室里一滴一滴砸出来,氮气像干冰一样冒烟,杯子外壁结霜,手指碰一下都能粘住。
你站在雨里排队,前面的小姐姐边抖边自拍,后面的小哥哥把伞举成反光板,没人抱怨,因为“冷”就是剧本的一部分。
拍到杯子冒烟那一刻,冷痛值直接兑换成热乎流量,评论区一水“勇士”。
咖啡好不好喝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喝到了“别人没喝到”。
数据不会说谎。
抖音5亿播放,小红书笔记把“暴雨排队”写成浪漫爱情片,点赞200万那条视频里,女生睫毛上挂着雨珠,嘴里喊“冻到没知觉”,屏幕外的我们却集体上头。
品牌方偷偷笑:要的就是你们把痛苦当糖吃。70%买家是25-35岁白领,白天被PPT毒打,晚上需要一场“可控受苦”证明自己还活着。
排队两小时,换来同事一句“你也去了?
!
”——这声惊呼值回票价,比咖啡提神多了。
对手抄得飞快。
瑞幸甩出“冰极拿铁”,Manner上架“超冷萃”,名字一个比一个像制冷空调。
可惜抄得走配方抄不走“受罪”仪式感。
三立方老粉早组了“冻伤俱乐部”微信群,每天比谁的天更冷、谁排队更惨,顺便交换优惠券。
别人卖咖啡,他们卖“战友证”。
复购率能不高吗?
别以为老板只会玩噱头。
环保玻璃杯一出,积分换杯直接戳中“环保羞耻症”。
端着杯子走在写字楼,同事瞄一眼:哟,零碳的?
你点点头,感觉碳排放都少了几克。
西班牙材料公司背锅,品牌立住“高端环保”人设,再赚一轮话题。
环保、猎奇、社交,三箭齐发,精准扎穿都市人“既要又要”的软肋。
可热闹背后也悬。
Z世代的新鲜感保质期比鲜奶还短,今天零下86度,明天就有人搞零下106度。
打卡一次是勇敢,两次是跟风,三次就腻味。
品牌得继续往“极端”里卷,却不敢真把顾客送进ICU。
玩火容易,玩冰更难,温度再低,也低不过审美疲劳。
下一招是什么?
没人知道。
我只知道,当“暴雨排队”不再稀有,当点赞数开始下滑,三立方必须找到更锋利的“社交刀”,否则这杯零下86度的神话,会在下一个雨季悄悄融化。
来源:俊俏沙滩7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