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差垫5100只报250,我不吵闹,下次派出差,任务传三圈没人接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05 08:04 1

摘要:陈默把最后一张高铁票根塞进文件夹时,指尖蹭到了票面上打印的“武汉-北京西”字样,油墨有点刮手。办公室里的中央空调嗡嗡响着,吹得文件柜上的绿萝叶子轻轻晃,他抬头看了眼墙上的挂钟——下午4点17分,距离他从武汉出差回来,已经过去三天了。

陈默把最后一张高铁票根塞进文件夹时,指尖蹭到了票面上打印的“武汉-北京西”字样,油墨有点刮手。办公室里的中央空调嗡嗡响着,吹得文件柜上的绿萝叶子轻轻晃,他抬头看了眼墙上的挂钟——下午4点17分,距离他从武汉出差回来,已经过去三天了。

文件夹里夹着的,除了高铁票,还有酒店住宿费发票(1800元,两晚)、客户招待餐费小票(1560元,两顿)、市内交通费凭证(340元,地铁加打车),还有给客户带的本地特产发票(1400元,武昌鱼和热干面礼盒),加起来一共5100元。这些都是他出差时垫付的,当时部门经理张涛拍着他的肩说:“小陈,这次去武汉对接王总,辛苦你了,费用你先垫着,回来我给你签字,肯定能报。”

陈默那时候还点着头说“没事张经理”,心里却有点打鼓——他上个月刚交了房租,手里只剩不到8000块,这5100一垫,剩下的钱连生活费都紧巴巴的。但他刚进“启航科技”不到半年,正是想表现的时候,没好意思提“预支费用”的事,只能咬咬牙应了。

现在,他拿着这些票据,站在财务部门口,深吸了口气,推开门走了进去。

一、报销单上的“250”:从期待到冰凉

财务部里只有刘姐一个人,她正对着电脑敲键盘,眼镜滑到了鼻尖上,看到陈默进来,抬了抬眼:“小陈啊,来报销?”

“对,刘姐,这是我去武汉出差的票据,您看看。”陈默把文件夹递过去,心里还想着张涛说的“肯定能报”,语气里带着点期待。

刘姐接过文件夹,掏出老花镜戴上,一张张翻着票据,手指在计算器上敲得噼里啪啦响。陈默站在旁边,看着她的侧脸,心里数着时间——1分钟,2分钟,3分钟,刘姐突然停了下来,皱着眉说:“小陈,你这票据有问题啊。”

“啊?什么问题?”陈默心里一紧。

“你看,”刘姐指着那张1560元的餐费小票,“公司规定,招待客户的餐费,人均不能超过100元,你这两顿花了1560,算下来人均快300了,超太多了,报不了。”

陈默愣了一下:“刘姐,当时王总带了三个人,加上我一共五个人,两顿下来1560,人均也就156,而且是王总选的餐厅,我不好驳他面子啊。”

“那我不管,公司有规定,超了就是报不了。”刘姐又指着那张1400元的特产发票,“这个更不行,公司不让报特产费用,说是‘非必要支出’,你这1400,一分都报不了。”

“可张经理说……”陈默想提张涛的承诺,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他没证据,张涛要是不认,他也没办法。

刘姐继续翻:“还有你这酒店,公司规定出差住宿,一线城市每晚不超过600,二线城市不超过500,武汉算二线,你这两晚1800,每晚900,超了一倍还多,只能按每晚500报,两晚1000。”

最后,刘姐把票据分成两堆,指着其中一堆说:“高铁票340,市内交通340,酒店按规定报1000,总共1680?不对,等我再算一遍。”她又敲了遍计算器,抬头说:“哦,高铁票是往返吗?你这只有去的340,回来的票呢?”

“回来的票是电子票,我忘了打了,我现在去打行不行?”陈默赶紧说。

“不用了,电子票我这边能查到,往返680,加上市内交通340,酒店1000,总共2020?不对,公司还有个‘最低起付线’,说是单次报销低于2000的,按实际报,高于2000的,要扣10%的‘管理费’,而且张经理只给你签了250的额度,说是‘预算内只有这么多’。”刘姐说着,从抽屉里拿出一张报销审批单,上面果然有张涛的签名,审批金额那栏,写着“250元”。

陈默看着那“250”三个数字,像被人泼了盆冷水,从头凉到脚。他接过审批单,手指都在抖:“刘姐,张经理怎么只签了250?他当时跟我说,费用我先垫着,回来肯定能报的,怎么会只有250?”

“那你得问张经理去,审批单是他签的,我只按单报销。”刘姐把250块现金递过来,“钱你拿着,票据我留着存档,有问题找你们经理去。”

陈默捏着那250块现金,纸钞边缘有点锋利,硌得他手心疼。他走出财务部,走廊里没人,只有声控灯随着他的脚步亮了又灭。他走到张涛的办公室门口,犹豫了很久,还是敲了敲门。

“进来。”张涛的声音传出来,带着点不耐烦。

陈默推开门,张涛正靠在椅背上玩手机,看到他进来,放下手机:“小陈啊,有事?”

“张经理,我刚才去报销,刘姐说您只给我签了250的额度,我这次出差垫了5100,怎么会只报250啊?”陈默的声音有点发紧,带着点委屈。

张涛皱了皱眉,往后靠了靠:“哦,这事啊,公司最近预算紧,你那笔费用里,很多都是超标的,我也没办法。再说,你怎么不提前跟我打招呼?比如餐费、特产,这些都要提前申请,你没申请,我怎么给你报?”

“我……我当时以为这些都是必要的支出,您之前也没说要提前申请啊。”陈默急了,“而且您当时拍着我肩说,肯定能报的,您忘了?”

“我什么时候说过这话?”张涛的脸色沉了下来,“小陈,你可别乱说话,我只是让你先垫付,没说所有费用都能报。公司有规定,我得按规定来,总不能为了你一个人,违反公司制度吧?你还年轻,要多理解理解公司的难处,别总想着自己那点小钱。”

陈默看着张涛,他的嘴角挂着点敷衍的笑,眼神里满是不耐烦,根本没有一点要解决问题的意思。他突然明白,张涛从一开始就没打算给他报全,所谓的“肯定能报”,只是让他乖乖垫付的借口。

他捏着那250块现金,心里像堵了块石头,说不出的难受。他想吵架,想质问张涛为什么言而无信,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他刚进公司半年,要是跟经理吵翻了,以后在公司肯定不好过,说不定还会被穿小鞋。

“我知道了,张经理。”陈默的声音很低,带着点沙哑,“那没别的事,我先出去了。”

“嗯,去吧,好好工作。”张涛挥了挥手,又拿起了手机,根本没再看他一眼。

陈默走出办公室,关上门的那一刻,眼泪差点掉下来。他走到自己的工位,坐下,把那250块现金放进抽屉里,又把文件夹里的票据拿出来,一张张看着——高铁票上的日期,酒店发票上的印章,餐费小票上的菜品名,还有特产发票上的“武昌鱼礼盒”字样,每一张都在提醒他,那5100块,是他省吃俭用攒下来的,现在却只换回了250块。

他打开手机银行,看着余额里的2876.32元,心里一阵冰凉——这是他剩下的所有钱,要撑到下个月发工资,还有20多天,连吃饭都成问题。

二、办公室里的“悄悄话”:不吵不闹,却让所有人都知道

陈默没吵,也没闹。

他像往常一样上班,整理文件,对接项目,只是话少了很多,午休时也不再跟同事们一起去楼下的便利店买零食,而是自己带了馒头和咸菜,在工位上吃。

同事小李注意到了他的变化。小李跟陈默差不多时间进公司,做的是行政助理,平时跟陈默走得比较近。有天午休,小李偷偷凑到陈默身边,小声问:“默哥,你最近怎么了?怎么总吃馒头咸菜?是不是遇到什么事了?”

陈默手里的馒头咬了一半,听到小李的话,愣了一下,然后苦笑了笑:“没什么,就是最近想省点钱。”

“省点钱也不用这样啊,”小李皱了皱眉,“你是不是跟张经理闹矛盾了?我昨天看到你从张经理办公室出来,脸色不太好。”

陈默犹豫了一下,还是把出差报销的事跟小李说了——不是想让小李帮他出头,只是心里太憋得慌,想找个人说说。

“什么?垫了5100只报250?张经理也太过分了吧!”小李的声音一下子提高了,又赶紧压低,“他当时不是跟你说肯定能报吗?怎么能这么坑你?”

“唉,算了,公司预算紧,他也有难处。”陈默嘴上这么说,心里却一点都不好受。

“什么预算紧啊,我上周还看到张经理请市场部的人吃饭,花了两千多,都报了!”小李撇了撇嘴,“他就是欺负你新来的,好说话,把你的钱当冤大头呢!”

陈默没说话,只是低头啃着馒头,咸菜的咸味有点重,呛得他嗓子疼。

小李看着他,心里有点替他不平:“默哥,你也太老实了,这事你得跟他闹啊,不然他还以为你好欺负,以后还会坑你!”

“算了,闹了也没用,说不定还会被穿小鞋。”陈默摇了摇头,“我刚进公司,不想惹麻烦。”

小李还想说什么,看到张涛从办公室出来,赶紧闭上了嘴,回到了自己的工位。

但这事,还是像长了翅膀一样,在办公室里传开了。

下午,陈默去茶水间接水,听到两个同事在小声议论:

“你听说了吗?陈默上次去武汉出差,垫了5100,结果只报了250,张经理也太坑了吧!”

“真的假的?5100只报250?那陈默不得亏死?”

“真的,小李说的,陈默现在都吃馒头咸菜了,太可怜了。”

“张经理也太不是东西了,自己请人吃饭能报,下属出差垫钱就不给报,什么人啊!”

陈默站在门口,没进去,等那两个同事走了,才进去接水。水是凉的,他接了一杯,喝下去,心里更凉了——他没打算让别人知道,可还是传出去了。但他也没打算解释,有时候,沉默比吵架更有力量。

接下来的几天,越来越多的同事知道了这事。有人同情他,给他带早餐;有人替他不平,在背后骂张涛;还有人提醒他,以后出差千万别垫付费用,一定要提前预支。

张涛也听到了风声。有天开会,他特意提了一嘴:“最近有些同事,总在背后议论公司的报销制度,我跟大家说一下,公司的制度是为了规范支出,不是针对某个人,希望大家能理解,不要传播不实信息,影响团队氛围。”

大家都知道他在说陈默,却没人接话,会议室里安静得能听到笔尖划过纸的声音。陈默坐在角落里,低着头,看着自己的笔记本,心里却很清楚——张涛这是在警告他,也是在警告大家,别再多管闲事。

但他没在意。他知道,同事们的眼睛是亮的,张涛的做法,大家都看在眼里。他不需要吵,不需要闹,只需要让大家知道真相,就够了。

三、出差任务的“烫手山芋”:传三圈,没人接

一个月后,公司接到了一个新项目,需要派人去西安对接客户,时间是一周,需要垫付的费用估计在8000元以上——客户在郊区,需要住高档酒店才能方便对接,而且客户那边有个习俗,见面要送伴手礼,加上往返高铁票、市内交通费、招待费,算下来至少8000。

张涛在部门会议上提了这事,说:“这次去西安对接李总,很重要,关系到咱们部门下半年的业绩,谁愿意去?”

会议室里一片沉默。

张涛看了看坐在前排的老周,老周是部门的老员工,做了五年,平时很积极。张涛笑着说:“老周,你经验丰富,要不你去?”

老周赶紧摇头:“张经理,不行啊,我家孩子下周要高考,我得在家陪他,走不开。”

张涛又看向旁边的小赵,小赵刚结婚不久,平时也挺主动。“小赵,你呢?你年轻,精力好,去西安锻炼锻炼?”

小赵也赶紧摆手:“张经理,我老婆下周要去产检,我得陪她去,实在没办法。”

张涛皱了皱眉,又看向小李:“小李,你是行政助理,平时也经常跑外勤,要不你去?”

小李头摇得像拨浪鼓:“张经理,我不行啊,我下周要负责公司的团建活动,策划案还没写完,走不开。”

张涛的脸色有点难看,他扫了一圈会议室,最后把目光落在了陈默身上:“小陈,你呢?上次去武汉做得不错,这次去西安,再辛苦一下?”

陈默抬起头,看着张涛,平静地说:“张经理,我下周要整理上季度的项目报告, deadline 是下周五,走不开。”

张涛愣了一下——他知道陈默的项目报告,其实早就差不多了,只是还差最后一点收尾工作,完全可以交给别人帮忙。但他看着陈默的眼神,没有一点商量的余地,只能把话咽了回去。

会议结束后,张涛把出差任务的通知发在了部门群里,@了所有人,说“请大家积极报名,为部门做贡献”。

群里一片寂静,没人回复。

过了半小时,张涛私聊了老周,老周回复“孩子高考重要,实在抱歉”;私聊小赵,小赵回复“老婆产检不能缺席”;私聊小李,小李回复“团建策划案耽误不得”;私聊陈默,陈默回复“项目报告 deadline 紧,怕耽误工作”。

张涛没办法,又把任务交给了隔壁部门的同事,结果隔壁部门的人也找借口推脱——“手头工作忙”“家里有事”“身体不舒服”,总之就是没人愿意去。

这任务,像个烫手山芋,在公司里传了三圈,没人接。

张涛急了——这个项目很重要,客户那边已经催了好几次,要是没人去,项目黄了,他这个部门经理,肯定要被老板骂。

他坐在办公室里,看着窗外,心里有点后悔——早知道当初就给陈默报了那5100,现在好了,大家都知道出差垫付费用报不了,没人愿意去了。

他想了想,拿起手机,“小陈,你过来一下,我跟你聊聊。”

四、办公室里的“谈判”:不卑不亢,拿回属于自己的

陈默走进张涛的办公室时,张涛正坐在椅子上抽烟,烟灰缸里已经堆了好几个烟蒂。看到陈默进来,张涛赶紧把烟掐了,笑着说:“小陈,坐,我给你倒杯水。”

陈默没坐,站在原地:“张经理,您找我有事?”

“也没什么大事,就是想跟你聊聊西安出差的事。”张涛倒了杯水递给陈默,“这个项目很重要,关系到咱们部门下半年的业绩,你也知道,老周、小赵他们都有事,实在走不开,你看你能不能通融一下,去一趟?”

陈默接过水杯,没喝,放在旁边的桌子上:“张经理,我不是不想去,是真的走不开,项目报告下周就要交,我怕耽误了。”

“项目报告的事,我跟老板说一声,推迟几天交就行,没问题的。”张涛赶紧说,“这次去西安,待遇肯定比上次好,费用方面,你放心,我提前给你预支8000,不够再补,回来所有票据都能报,我亲自给你签字,绝对不会像上次那样。”

陈默看着张涛,他的脸上满是讨好的笑,跟上次拒绝报销时的冷漠,判若两人。陈默心里有点冷笑——早知道现在,当初何必呢?

“张经理,上次去武汉的费用,我垫了5100,只报了250,剩下的4850,您打算什么时候给我?”陈默没提西安的事,反而问起了上次的费用。

张涛的笑容僵了一下,然后说:“小陈,上次的事,是我不对,公司当时预算确实紧,我也是没办法。这样,我现在就给你补报,你把票据再给我一份,我去跟财务说,肯定给你报了。”

“不用了,票据我已经留底了,电子版的也有。”陈默说,“我只是想知道,这次去西安,您说的‘所有票据都能报’,是口头承诺,还是能写在纸上?还有预支的8000,什么时候能到账?”

张涛愣了一下,没想到陈默会这么直接。他犹豫了一下,说:“口头承诺肯定算数,我是部门经理,还能骗你吗?预支的8000,我现在就给你走流程,明天就能到账。”

“张经理,不是我不信您,只是上次的事,我有点怕了。”陈默的语气很平静,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定,“这样,您给我写个书面承诺,说明这次西安出差,预支8000元,回来所有合理费用都能报销,您签字,我就去。要是不能,那我也没办法,只能说声抱歉了。”

张涛看着陈默,心里有点生气——这个平时看起来老实巴交的年轻人,现在竟然敢跟他提条件了。但他又没办法,西安的项目不能黄,只能点头:“行,我给你写,现在就写。”

他拿出一张纸,笔,认真地写了起来,写完后,签上自己的名字,递给陈默:“你看看,这样行不行?”

陈默接过纸,仔细看了一遍——上面写着“承诺陈默同志去西安出差,预支费用8000元,于明日到账,出差期间所有合理费用(包括住宿费、交通费、招待费、伴手礼费)凭票据报销,本人签字有效,张涛,2023年10月12日”。

“可以。”陈默把纸折好,放进兜里,“那我现在就开始准备,明天预支费用到账后,我就出发去西安。”

“好,好,辛苦你了小陈。”张涛笑着说,心里却松了口气——总算有人愿意去了。

陈默走出办公室,回到自己的工位,拿出那张书面承诺,看着上面的字迹,心里有点复杂。他不是想跟张涛作对,只是想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只是想让自己的付出,能得到应有的回报。

第二天,8000元预支费用准时到账。陈默收拾好行李,买了去西安的高铁票,出发了。

这次出差很顺利。他按照张涛的承诺,住了高档酒店,给客户买了伴手礼,招待客户吃了饭,所有费用都保留了票据。客户那边也很满意,签了合同,项目顺利拿下。

回来后,陈默拿着票据去找张涛签字,张涛很爽快地签了字,还拍着他的肩说:“小陈,这次做得不错,老板还夸你了,说你是个能干的人。”

陈默笑了笑,没说话,拿着签好字的票据去财务部报销。这次,刘姐没说什么,很快就把所有费用报了,一共8600元,扣除预支的8000,还补了他600元。

他拿着那600元,心里没有一点喜悦,反而有点空落落的——他只是拿回了属于自己的东西,却觉得像打赢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五、同事间的“默契”:沉默的反抗,让制度改变

西安出差的事过后,公司里的气氛有点不一样了。

同事们都知道,陈默用自己的方式,拿回了属于自己的东西,也让张涛做出了让步。大家开始明白,面对不公,不需要吵,不需要闹,只需要用自己的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

后来,又有几次出差任务,张涛再派任务时,没人再像以前那样随便答应,而是都会问一句:“张经理,费用能预支吗?回来能全报吗?”

张涛没办法,只能同意——他怕再没人愿意去,耽误了工作。

慢慢的,公司的报销制度也悄悄发生了变化。

以前,出差费用需要员工自己垫付,回来后按规定报销,经常有超标的费用报不了。现在,出差前可以提前预支费用,根据出差地点和时间,预支相应的金额;回来后,只要是合理的费用,凭票据都能报,不再有“人均100”“特产不能报”的规定,只是需要提前跟经理申请,说明费用用途。

这些变化,没人说出来,却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小李跟陈默说:“默哥,还是你厉害,要不是你上次不吵不闹,让大家知道了报销的坑,现在咱们出差还得自己垫付费用,报不了呢。”

陈默笑了笑:“不是我厉害,是大家都不愿意再被坑了。其实,公司也不是没有钱,只是以前制度不完善,有人钻了空子,现在制度改了,对大家都好。”

“也是,”小李点了点头,“以前张经理总说预算紧,其实是他自己把钱花在别的地方了,现在制度改了,他也不敢随便克扣咱们的报销了。”

陈默没再说话,只是低头看着自己的电脑屏幕——上面是他刚做完的项目报告,老板给了很高的评价,说他“做事认真,有责任心”。

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他没吵,没闹,却用自己的方式,不仅拿回了属于自己的东西,还让公司的制度变得更完善,让更多的同事受益。

六、离职与成长:不卑不亢,走向更好的未来

又过了半年,陈默收到了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的offer,薪资比现在高30%,职位是项目主管。

他犹豫了很久,还是决定离职。不是因为张涛,也不是因为公司的制度,而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在“启航科技”已经学到了很多,是时候去更大的平台,挑战自己了。

离职那天,同事们都来送他。小李给了他一个笔记本,上面写着“默哥,祝你前程似锦,永远不被欺负”;老周拍着他的肩说“小陈,你是个好苗子,以后肯定有大出息”;小赵给了他一盒巧克力,说“默哥,谢谢你上次帮我整理项目资料,以后常联系”。

张涛也来了,给了他一个红包,说“小陈,以前是我不对,对不起,祝你以后工作顺利”。

陈默接过红包,笑了笑:“谢谢张经理,以前的事都过去了,我也祝公司以后越来越好。”

他走出“启航科技”的大楼,阳光照在身上,暖融融的。他想起自己刚进公司时的懵懂,想起出差垫钱被坑的委屈,想起跟张涛谈判的坚定,想起公司制度的改变,心里一阵感慨——这一年多的经历,让他成长了很多,也让他明白,面对不公,不需要软弱,也不需要激烈的反抗,只需要不卑不亢,用自己的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就能得到应有的尊重。

他打开手机,“您好,我下周一准时入职。”

HR很快回复:“欢迎加入我们,期待你的到来。”

陈默笑了笑,转身走向地铁站——他知道,新的生活,新的挑战,正在等着他。而他,已经做好了准备,用自己的努力,自己的坚持,去创造更好的未来。

后来,他偶尔会从同事那里听到“启航科技”的消息——公司的报销制度越来越完善,员工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业绩越来越好。他知道,这其中,有他的一份功劳。

他没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没后悔自己的不吵不闹——有时候,沉默的力量,比喧嚣的反抗,更强大。

来源:笑笑不变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