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里就有1个想过轻生!家长却在问,能考完试再治疗吗?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06 15:16 1

摘要: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但现在每5个孩子里,就有一个动过轻生的念头。这数据不是我瞎编的,是北大调查的。我第一眼看到的时候,后背都发凉。这哪是读书啊,这分明是在玩命。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但现在每5个孩子里,就有一个动过轻生的念头。这数据不是我瞎编的,是北大调查的。我第一眼看到的时候,后背都发凉。这哪是读书啊,这分明是在玩命。

更让我破防的是,在医院心理科,你经常能看到这样的画面:这边孩子戴着眼镜、输着液,手里还死死攥着卷子;那边医生跟家长说“孩子有轻生倾向,得赶紧干预”,家长第一反应居然是:“啊?那要请假吗?高三了,能不能等考完再说?”

朋友们,这不是段子,这是正在发生的现实。

咱就看看这些孩子被逼成啥样了。一个19岁的学霸,高考小三门就差6分满分,觉得上不了清北了,直接从17楼跳下去。一个高三的男生,因为成绩下滑,跟爸爸吵了几次,就在学校工棚里用一根绳子结束了生命。还有个14岁的姑娘,长期被爸妈高压管控,最后吞了一堆抗抑郁药……

有人说,现在的孩子太脆弱了。我真想怼回去:你试试连续一周睡不够7小时,试考不好就被公开处刑,试试每天除了做题还是做题,看你崩不崩溃?

我有个侄女在杭州上小学,好家伙,期末前每周模拟考,老师直接在家长群甩平均分、分数段。考得差的孩子,还得举着卷子拍照“示众”。这哪是教育啊,这分明是“社死”现场。

孩子们在学校卷,家长在外面更疯。河北保定有个培训班,号称“4天保底提50分”,你猜多少钱?30万!就这,还有家长抢着报。一年挣三五十万,三分之一全砸给补习班了。图啥?就图孩子别掉队。

可掉队的标准是啥?在江苏,中考普高录取率才50%;在天津有些区,直接干到40%。这意味着啥?一半多的孩子上不了普通高中!在咱们这代家长的认知里,上不了普高≈人生完蛋。就这焦虑,培训机构拿捏得死死的,“海淀真题”炒到几千一套,还得出“抢跑计划”——这韭菜割得,连根都不剩。

最让我心疼的是那些“成就成瘾”的孩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心理治疗师说,她接诊的孩子里,70%都有这毛病——必须拿高分、攒奖状,不然就觉得自己是个废物。这价值观,完全扭曲了啊!

有几个案例我看了特别来气。北京有个13岁的孩子小谭,成绩年级前20,钢琴歌剧样行,够优秀了吧?可他妈是名校博士后,把孩子当填补自己遗憾的工具,从学习到兴趣班全包办。孩子查出抑郁症,她还不撒手,逼着孩子硬扛,最后孩子开始自残,只能休学。

还有个男孩,他爸直接说“考不上清北就是社会渣滓”。孩子中考前情绪失控、身体疼痛,医生建议休学,他爸却认为抑郁症是借口。结果呢?孩子休学了三年。

更离谱的是有个14岁女孩,吞药轻生被抢救过来,她妈送的第一份“礼物”竟然是一本书!看到这儿我实在憋不住了:您觉得考名校那么简单,自己咋不去考呢?

当然,这场内卷里,也开始有人清醒了。天津有学校把作业分三档,基础、弹性、实践作业任孩子选,尤其是“家庭植物观察日记”这种,边玩边学,孩子反而更爱学。成都还有个高管爸爸,带着12岁儿子徒步318国道进拉萨,走了50天当暑假作业。杭州更有家长组了“教育松弛联盟”,搞无作业周末。

就像《闪闪的儿科医生》导演说的:“什么时候孩子考试失败了有人抱一抱,成功了有人鼓鼓掌,教育才算真的做到家了。”

写到这儿,我心里挺不是滋味的。教育本来是要培养能感知幸福的人,可现在呢?分数成了唯一的标准,孩子的心理健康成了可以牺牲的代价。

朋友们,你们身边有被学习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孩子吗?你们觉得这场教育内卷,到底该怎么破局?来评论区聊聊吧,每一条留言,我都认真看。

来源:一切都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