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侄女照顾北京丁克姑姑10年,无意看到遗嘱,转身离开断绝关系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06 15:08 2

摘要:2014年的深秋,K108次绿皮火车哐当哐当驶过华北平原。20岁的林晚缩在靠窗的座位上,膝盖上放着一个印着“北京欢迎你”的帆布包——那是姑姑林秀琴去年回老家时带给她的,包角已经磨出了毛边。窗外的白杨树叶子落得差不多了,光秃秃的枝桠指向灰蒙蒙的天,像极了她此刻的

第一章 绿皮火车上的北京梦

2014年的深秋,K108次绿皮火车哐当哐当驶过华北平原。20岁的林晚缩在靠窗的座位上,膝盖上放着一个印着“北京欢迎你”的帆布包——那是姑姑林秀琴去年回老家时带给她的,包角已经磨出了毛边。窗外的白杨树叶子落得差不多了,光秃秃的枝桠指向灰蒙蒙的天,像极了她此刻的心情:期待里裹着忐忑,憧憬中藏着不安。

帆布包里装着她的全部家当:两件洗得发白的牛仔裤、三件纯棉T恤、一双新买的帆布鞋,还有妈塞给她的五百块钱和一小包晒干的红枣。妈送她到火车站时,红着眼圈反复叮嘱:“晚晚,到了北京跟你姑好好处,多干活少说话,你姑是城里人,讲究多。”

林晚点头应着,心里却有点发虚。她跟姑姑林秀琴不算亲——姑姑年轻时考去北京读大学,毕业后留在当地工作,嫁给了同单位的张叔叔,两人一直没要孩子,是旁人眼里“洋气”的丁克家庭。姑姑每年也就春节回一趟老家,待不了三天就走,跟她说话加起来不超过十句,语气总是淡淡的,带着点城里人的疏离。

这次来北京,是因为姑姑突然给家里打了个电话,说张叔叔半年前查出来胃癌,做了手术,需要人照顾,问林晚愿不愿意来北京帮忙,每月给两千块生活费。那时候林晚刚在县城的服装店丢了工作,正愁没出路,妈一听说有这机会,立马就答应了:“去!咋不去?北京是大城市,跟着你姑还能长见识,每月还有钱拿,多好的事!”

林晚也觉得是好事。她长这么大,只在电视里见过北京:天安门、故宫、王府井,还有高楼大厦。她想着,等把姑姑和张叔叔照顾好,说不定还能在北京找个工作,以后就在大城市扎根了。

火车晃了十四个小时,终于在第二天清晨抵达北京西站。林晚跟着人流走出站台,一眼就看见了举着“林晚”牌子的姑姑。林秀琴穿着一件驼色的羊绒大衣,头发烫成整齐的波浪卷,脸上化着淡妆,手里拎着一个黑色的皮质手提包,跟周围匆匆赶路的人比起来,显得格外精致。

“来了?”林秀琴的声音跟电话里一样,没什么温度,她接过林晚的帆布包,随手递过来一个口罩,“戴上,北京空气不好。”

林晚接过口罩戴上,跟着姑姑往地铁站走。她第一次坐地铁,看着川流不息的人群、飞速闪过的站台,心里既紧张又兴奋。姑姑走得很快,她得小跑才能跟上,帆布包在胳膊上晃来晃去,勒得她胳膊生疼。

姑姑家住在三环里的一个老小区,六层,没电梯。林晚跟着姑姑爬楼梯,手里拎着姑姑买的菜,爬到四楼就喘得不行。姑姑回头看了她一眼,没说话,继续往上爬。

打开门,一股淡淡的消毒水味扑面而来。房子是两居室,客厅不大,家具摆放得整整齐齐,地板擦得能反光。张叔叔坐在沙发上,穿着灰色的家居服,脸色有点苍白,看见林晚,勉强笑了笑:“晚晚来了?快坐。”

林秀琴把帆布包放在玄关的柜子上,指着客房说:“你就住这间,被子我给你晒过了。先把东西放好,然后去厨房把菜洗了,中午做个西红柿炒鸡蛋、清炒时蔬,张哥只能吃清淡的。”

林晚赶紧点点头,放下东西就去厨房。厨房很小,调料瓶摆得整整齐齐,刀具分类放在抽屉里。她按照姑姑的吩咐洗了菜,又学着姑姑的样子切菜——她在家经常做饭,这点活倒难不倒她。

中午吃饭的时候,张叔叔没什么胃口,只吃了小半碗米饭。林秀琴把西红柿炒鸡蛋里的鸡蛋都夹给张叔叔,自己只吃青菜:“张哥,多吃点,补充营养。”然后又给林晚夹了一筷子青菜,“你也吃,别客气。”

林晚看着碗里的青菜,没敢多吃,快速扒了几口米饭就放下了筷子:“姑,我吃完了,我去洗碗。”

接下来的日子,林晚很快就适应了北京的生活,或者说,适应了姑姑家的生活节奏。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先把家里的地拖一遍,然后去楼下的菜市场买菜,回来做早餐——张叔叔要喝小米粥,姑姑要喝黑咖啡配全麦面包。早餐后,她收拾好厨房,就陪张叔叔在小区里散步,十点左右回来,给张叔叔准备上午的药。中午做午饭,下午要么陪张叔叔看电视,要么帮姑姑整理家务,晚上做好晚饭、收拾完厨房,还要给张叔叔泡脚、按摩腿部,因为张叔叔手术后活动少,腿容易肿。

姑姑每天早上八点去上班,晚上六点左右回来。她回来后会先检查家里的卫生,看看地板有没有擦干净、厨房的灶台有没有油污、衣服有没有叠整齐。如果哪里不满意,她不会直接说,只会自己重新弄一遍,那无声的动作,比说什么都让林晚难受。

有一次,林晚把姑姑的羊绒衫跟其他衣服一起放进洗衣机洗了,结果羊绒衫缩水了。姑姑发现后,拿着缩水的羊绒衫,站在阳台上,背对着林晚说:“这衣服我穿了三年,一千多块钱。”林晚站在后面,脸涨得通红,小声说:“姑,对不起,我赔给你。”姑姑没回头,只是叹了口气:“你怎么赔?你一个月生活费才两千。以后我的衣服单独放,你别碰。”

从那以后,林晚变得更加小心。她把姑姑的衣服和张叔叔的衣服分开洗,姑姑的衣服都是手洗,晾的时候还会按照姑姑教的方法,轻轻抻平,防止变形。她把家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擦得干干净净,灶台每天用钢丝球蹭好几遍,确保没有一点油污。

张叔叔是个很温和的人,经常跟林晚聊天,问她老家的事,还会给她讲北京的历史。有一次,林晚因为姑姑的冷淡偷偷哭了,张叔叔看见后,递给她一张纸巾:“晚晚,你姑就是这样的人,刀子嘴豆腐心,她不是故意针对你。你能来照顾我们,我们都很感激你。”

林晚听了,心里好受了点。她想,姑姑可能只是性格冷淡,不是讨厌她。只要她好好照顾姑姑和张叔叔,姑姑总会对她好的。

转眼到了年底,姑姑给林晚发了两千块年终奖,还带她去商场买了一件羽绒服:“北京冬天冷,你那件棉袄太薄了,穿这个暖和。”林晚拿着羽绒服,心里暖暖的——这是姑姑第一次主动给她买东西,她觉得自己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

春节的时候,林晚想回老家过年,姑姑却说:“张哥身体不好,需要人照顾,你今年就别回去了,等明年张哥身体好点再回。”林晚有点失落,但还是答应了。除夕那天,她做了一桌子菜,姑姑和张叔叔吃得很开心。张叔叔还给她发了个五百块的红包:“晚晚,辛苦你了,新年快乐。”

林晚看着窗外的烟花,心里虽然有点想家,但更多的是一种归属感。她觉得,在北京,在姑姑家,她终于有了一个临时的“家”。她想着,等张叔叔身体好起来,她就找个工作,好好在北京打拼,以后说不定还能接爸妈来北京住。

可她没想到,张叔叔的身体并没有好起来。2015年的夏天,张叔叔的胃癌复发了,住进了医院。

第二章 医院里的日夜与错过的青春

张叔叔住院那天,北京下着瓢泼大雨。林晚跟着姑姑跑前跑后,办理住院手续、收拾住院用品,浑身都湿透了。看着躺在病床上虚弱的张叔叔,林晚心里很难受——她已经把张叔叔当成了自己的亲人,舍不得他受病痛的折磨。

从那天起,林晚的生活重心彻底转移到了医院。她每天早上五点起床,先回家做早餐,然后送到医院,给张叔叔喂完早餐,再陪他做检查、输液。中午在医院的食堂买饭,晚上等姑姑下班后,她再回家做饭,送到医院,然后在医院陪护,直到第二天早上再回家。

姑姑白天要上班,只能晚上来医院陪一会儿。大部分时间,都是林晚一个人在医院照顾张叔叔。张叔叔化疗的时候反应很大,呕吐、头晕、浑身无力,林晚就守在床边,给他擦嘴、喂水、按摩,晚上帮他翻身、擦身,几乎没怎么睡过一个安稳觉。

有一次,张叔叔半夜发高烧,林晚吓得不行,赶紧去找护士。护士来了之后,给张叔叔打了退烧针,又嘱咐她要多给张叔叔擦身降温。林晚守在床边,每隔半个小时就给张叔叔擦一次身,直到天亮,张叔叔的体温才降下来。看着张叔叔睡着的样子,林晚的眼睛都熬红了,却一点也不觉得累——只要张叔叔能好起来,她觉得一切都值得。

医院的日子很苦,但也有温暖的瞬间。张叔叔清醒的时候,会给林晚讲他和姑姑年轻时的故事:他们是大学同学,毕业后一起留在北京,一起打拼,虽然没孩子,但感情一直很好。他还会鼓励林晚:“晚晚,你还年轻,别总围着我们转,有机会就去学点东西,找个好工作,为自己的未来打算。”

林晚听了,心里有点触动。她其实一直没放弃过自己的梦想——她想在北京学个技术,比如会计或者设计,然后找个稳定的工作。可现在张叔叔需要照顾,她根本没时间去学习。

姑姑似乎看出了她的心思,有一天晚上,姑姑来医院的时候,给她带了一本会计基础的书:“你平时没事的时候可以看看,学点东西总是好的。”林晚接过书,心里很感动——姑姑虽然话少,但还是关心她的。

那段时间,老家的妈经常给她打电话,问她在北京过得怎么样,张叔叔的身体好不好。妈还说,村里有个小伙子,人不错,想跟她处对象,问她愿不愿意回老家见一面。林晚犹豫了——她对那个小伙子有点印象,小时候一起玩过,人很老实。但现在张叔叔住院,她根本走不开。她跟妈说:“妈,我现在走不开,等张叔叔好点再说吧。”

可张叔叔的身体并没有好起来。2016年的春天,张叔叔的病情加重了,医生说已经到了晚期,让家人做好准备。林晚知道后,躲在医院的楼梯间里哭了很久——她舍不得张叔叔,更害怕失去这个临时的“家”。

姑姑那段时间也憔悴了很多,头发白了不少,眼里布满了血丝。她不再像以前那样注重形象,衣服也穿得很随意,每天除了上班,就是在医院陪着张叔叔。有一次,林晚看见姑姑坐在病房外的椅子上,偷偷抹眼泪,她走过去,递给姑姑一张纸巾:“姑,你别太难过了,张叔叔会好起来的。”姑姑接过纸巾,擦了擦眼泪,看着林晚,第一次对她说:“晚晚,谢谢你,要是没有你,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林晚听了,心里酸酸的。她知道,姑姑其实很依赖她,只是不善于表达。

2016年5月,张叔叔走了。走的那天,天气很好,阳光透过窗户照进病房,洒在张叔叔的脸上。张叔叔走得很安详,手里还攥着姑姑的手。林晚站在旁边,看着姑姑哭得撕心裂肺,心里也像被什么东西揪着一样疼。

张叔叔的后事都是林晚和姑姑一起办的。姑姑那段时间情绪很不稳定,经常一个人坐在沙发上发呆,饭也吃不下。林晚看着心疼,每天变着花样给姑姑做她爱吃的菜,陪她说话,帮她整理张叔叔的遗物。

有一天,姑姑看着张叔叔的照片,突然对林晚说:“晚晚,你以后别回老家了,就留在北京,跟我一起过吧。我就你这么一个亲人了,以后我老了,还得靠你照顾。”林晚看着姑姑红肿的眼睛,点了点头:“姑,我不走,我陪着你。”

从那以后,林晚就彻底留在了北京,留在了姑姑身边。她不再提找工作的事,也不再想回老家的事——她觉得,姑姑现在需要她,她不能丢下姑姑一个人。

姑姑的情绪慢慢稳定下来,开始正常上班。林晚还是像以前一样,每天照顾姑姑的饮食起居:早上做早餐,晚上做晚餐,收拾家务,给姑姑洗衣服。姑姑每个月给她的生活费涨到了三千块,还会偶尔给她买衣服、鞋子。

有时候,林晚也会想起老家的那个小伙子。妈后来又给她打过几次电话,说那个小伙子已经结婚了,娶了邻村的一个姑娘。林晚听了,心里有点失落,但也没太在意——她觉得,现在照顾姑姑才是最重要的。

2018年,林晚24岁。有一次,她在小区里遇到了一个邻居阿姨,阿姨看她人不错,就想给她介绍对象。对方是一个在北京工作的程序员,老家也是河北的,跟她年纪差不多。林晚有点心动,姑姑也很支持:“你也该找个对象了,别总围着我转。”

两人见了面,小伙子人很老实,对林晚也很有好感。他们聊得很投机,之后又约着见了几次面。林晚觉得,自己可能终于要找到幸福了。

可就在他们交往了一个月后,姑姑突然得了急性阑尾炎,住进了医院。林晚只好暂停了和小伙子的交往,每天去医院照顾姑姑。姑姑住院的那半个月,林晚每天医院、家里两头跑,根本没时间跟小伙子联系。等姑姑出院后,小伙子给她发了条消息:“晚晚,我觉得我们不合适,你太在意你姑姑了,我感觉自己像个外人。”

林晚看着消息,心里很难过。她想解释,可又不知道该怎么说——她确实很在意姑姑,姑姑是她在北京唯一的亲人,她不能不管姑姑。

从那以后,林晚就没再谈过恋爱。姑姑也劝过她:“晚晚,别因为我耽误了自己的终身大事,你要是遇到合适的,就好好处。”林晚只是笑了笑:“姑,我不急,等你身体好点再说。”

其实她心里知道,她不是不急,是不敢急。她怕自己谈恋爱后,没时间照顾姑姑;她也怕对方不能接受她要照顾姑姑的事实。她觉得,与其让两个人都为难,不如一个人过。

2020年,疫情来了。北京的疫情很严重,小区经常封控。姑姑因为年纪大了,抵抗力差,不敢出门,每天都待在家里。林晚就负责买菜、买日用品,每天给家里消毒,给姑姑量体温。有一次,林晚去超市买菜,回来的时候被封在了小区外,只能在朋友家暂住了三天。那三天,姑姑每天都给她打十几个电话,语气里满是担心:“晚晚,你没事吧?什么时候能回来?”林晚听着姑姑的声音,心里暖暖的——她知道,姑姑已经离不开她了。

疫情期间,姑姑的单位裁员,姑姑提前退休了,每月能领五千多的退休金。退休后的姑姑,变得更依赖林晚了。她每天都要等林晚回家做饭,晚上要跟林晚一起看电视,有时候还会跟林晚睡在一个房间,像个孩子一样,害怕一个人。

林晚也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她每天早上起来做早餐,然后陪姑姑在小区里散步,上午帮姑姑整理家务,下午陪姑姑看电视剧,晚上做晚餐,收拾完厨房后,再陪姑姑聊会儿天,然后回自己的房间睡觉。她觉得,这样的生活虽然平淡,但也很安稳。

只是有时候,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林晚会想起自己的梦想。她想起自己曾经想在北京打拼,想找个好工作,想有个自己的家。可现在,她的生活里只有姑姑,只有日复一日的照顾。她不知道这样的日子还要过多久,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

但她看着身边熟睡的姑姑,又觉得一切都值得。姑姑是她的亲人,照顾亲人,是应该的。她想着,等姑姑再老一点,她就陪姑姑一起回老家,找个安静的地方,安度晚年。

第三章 无声的付出与悄然的变化

2022年,林晚28岁。这一年,姑姑已经62岁了,身体大不如前,经常腰酸背痛,眼睛也花了,看东西需要戴老花镜。林晚的照顾也变得更加细致:每天早上给姑姑准备温水和降压药,晚上帮姑姑按摩腰和腿,定期陪姑姑去医院体检,家里的药箱总是整理得满满当当,每种药的用法用量都写得清清楚楚。

姑姑退休后,迷上了广场舞。每天晚上吃完饭,都要去小区的广场上跳两个小时。林晚担心姑姑晚上回来不安全,每天都会陪着姑姑去,在旁边的长椅上坐着等她。有时候,姑姑跳得高兴,会拉着林晚一起跳,林晚虽然跳得不好,但也会陪着姑姑跳一会儿——她知道,姑姑是想让她多活动活动,别总闷在家里。

姑姑的性格也比以前开朗了很多,经常跟小区里的阿姨们一起聊天、逛街、买菜。有时候,阿姨们会问起林晚:“林姐,这是你闺女啊?对你真好!”姑姑总是笑着说:“这是我侄女,比亲闺女还亲呢!”林晚听了,心里暖暖的——她觉得,自己十年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姑姑的认可。

这一年,林晚的妈生病了,是脑梗,虽然不算严重,但也需要人照顾。林晚想回老家看看妈,可又放心不下姑姑。姑姑知道后,催着她回去:“晚晚,你赶紧回去看看你妈,我没事,我可以自己照顾自己。”林晚还是不放心,找了小区里的一个阿姨,每天过来帮姑姑做两顿饭,然后才放心地回老家。

林晚在老家待了半个月。这半个月里,姑姑每天都给她打电话,问她妈的病情,问她什么时候能回来。林晚能听出姑姑语气里的想念和不安,她心里有点愧疚——她觉得自己对妈的照顾太少了,这些年,她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姑姑身上。

妈看出了她的心思,拉着她的手说:“晚晚,你别愧疚,妈没事。你在北京好好照顾你姑,她一个人不容易。妈有你爸照顾,你放心。”林晚听了,眼泪掉了下来。她知道,妈一直都很支持她,从来没有怪过她。

回到北京后,林晚发现姑姑瘦了不少,脸色也不好。原来,姑姑不习惯吃别人做的饭,每天只吃一点点,晚上也睡不好,总是担心林晚。林晚看着姑姑,心里很心疼,赶紧给姑姑做了她爱吃的红烧肉,看着姑姑大口大口地吃着,林晚才放下心来。

从那以后,林晚再也没长时间离开过姑姑。她知道,姑姑已经把她当成了自己的依靠,她不能让姑姑失望。

2023年,林晚29岁。这一年,姑姑的身体更差了,不仅腰酸背痛,还患上了糖尿病,需要每天注射胰岛素。林晚专门去医院学习了胰岛素的注射方法,每天定时给姑姑注射,还严格控制姑姑的饮食,不让姑姑吃甜食和油腻的食物。

姑姑有时候会馋甜食,会跟林晚撒娇:“晚晚,我就吃一小块蛋糕,就一小块,行不行?”林晚总是很坚定地拒绝:“姑,不行,你的血糖不稳定,不能吃甜食。等你血糖控制住了,我再给你买。”姑姑虽然有点不高兴,但也知道林晚是为她好,只好乖乖地听话。

这一年,林晚的同学聚会,邀请她参加。林晚犹豫了很久——她已经很多年没跟同学联系了,不知道该怎么跟他们相处。姑姑鼓励她去:“晚晚,你去吧,跟同学聊聊天,放松放松。我在家没事,你放心。”

林晚去参加了同学聚会。聚会上,同学们聊起了各自的生活:有的同学已经结婚生子,有的同学开了自己的公司,有的同学在大城市站稳了脚跟,买了房、买了车。只有林晚,还是一个人,没有工作,没有家庭,每天围着姑姑转。

有个同学问她:“晚晚,你现在在北京做什么工作啊?”林晚愣了一下,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她总不能说自己每天在家照顾姑姑吧?最后,她只好含糊地说:“我在家做点兼职,比较自由。”

同学聚会结束后,林晚心里很失落。她看着同学们光鲜亮丽的生活,再想想自己的生活,觉得自己这些年过得太不值了。她把自己最好的青春都献给了姑姑,却什么都没得到——没有工作,没有爱情,没有自己的生活。

回到家后,姑姑看出了她的不对劲,问她:“晚晚,怎么了?同学聚会不开心吗?”林晚忍不住跟姑姑说了自己的想法。姑姑听了,沉默了很久,然后说:“晚晚,对不起,是姑姑耽误了你。如果你想找工作,姑姑支持你,你想去哪里工作,姑姑都不拦你。”

林晚看着姑姑,心里很矛盾。她想找工作,想有自己的生活,可她又放心不下姑姑。姑姑已经63岁了,身体又不好,身边离不开人。她叹了口气:“姑,我再想想吧。”

其实林晚心里知道,她已经离不开姑姑了,姑姑也离不开她。她们就像两棵相互依靠的树,早已密不可分。

2024年,林晚30岁。这一年,姑姑的记忆力开始下降,经常忘记事情:有时候会忘记自己有没有吃降压药,有时候会忘记自己把钥匙放在哪里,有时候甚至会忘记林晚的名字。林晚很担心,带姑姑去医院检查,医生说姑姑有点老年痴呆的前兆,让她多跟姑姑说话,多陪姑姑做一些益智的活动。

从那以后,林晚每天都会陪姑姑玩拼图、下象棋,给姑姑讲以前的事情,帮姑姑回忆过去。姑姑虽然记性不好,但对林晚的感情却很深。有一次,姑姑忘记了自己的名字,却还记得林晚的名字,还拉着林晚的手说:“晚晚,别离开我,我只有你了。”林晚听了,眼泪掉了下来,紧紧地抱着姑姑:“姑,我不离开你,我一直陪着你。”

这一年,林晚的爸给她打电话,说妈想她了,让她回老家过年。林晚跟姑姑商量:“姑,今年我们一起回老家过年吧,我妈想你了。”姑姑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好,我们一起回去。”

这是姑姑自从张叔叔走后,第一次回老家过年。老家的亲戚们都很热情,围着姑姑问长问短。妈给姑姑做了很多她爱吃的家乡菜,姑姑吃得很开心。林晚看着姑姑和妈开心的样子,心里也很满足——她觉得,这样的生活才是她想要的,有亲人在身边,有温暖的家。

过年的时候,亲戚们问起林晚的终身大事,妈有点着急:“晚晚,你都30岁了,该找个对象了,别总围着你姑转。”姑姑赶紧帮林晚解围:“晚晚还年轻,不急。她要是不想找,我们也不逼她。”林晚看着姑姑,心里很感动——姑姑总是在为她着想。

过完年,林晚和姑姑回到了北京。林晚以为,她们的生活会一直这样平淡而安稳地过下去,直到姑姑老去,她陪姑姑走完最后一程。可她没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打破了这一切。

第四章 遗嘱里的真相与决绝的离开

2024年的夏天,北京异常炎热。姑姑因为天气热,食欲不好,经常中暑。林晚每天都给姑姑煮绿豆汤,开着空调,尽量让姑姑待在凉爽的地方。

有一天,姑姑突然晕倒在家里。林晚吓得不行,赶紧打了120,把姑姑送到了医院。医生检查后说,姑姑是因为中暑加上低血糖,没什么大碍,输点液就好了。林晚松了口气,在医院陪着姑姑输液。

姑姑输完液后,精神好了很多。她看着林晚,突然说:“晚晚,我书房的抽屉里有一个红色的盒子,里面有我的遗嘱,你帮我拿过来,我想看看。”林晚愣了一下,点了点头,赶紧回家去拿。

林晚回到家,走进姑姑的书房。姑姑的书房很整洁,书架上摆满了书,书桌前放着一台旧电脑。她打开书桌的抽屉,果然看到了一个红色的盒子。她拿起盒子,心里有点好奇——姑姑什么时候立的遗嘱?遗嘱里写了什么?

林晚拿着盒子回到医院,递给姑姑。姑姑打开盒子,拿出里面的遗嘱,看了看,然后递给林晚:“晚晚,你也看看吧,省得我以后走了,你不知道。”

林晚接过遗嘱,手有点抖。她打开遗嘱,认真地看了起来。遗嘱的内容很简单:姑姑名下的这套两居室,留给她的远房侄子,也就是姑姑表哥的儿子;姑姑的银行存款,一部分留给小区里跟她一起跳广场舞的王阿姨,感谢王阿姨平时对她的照顾,另一部分留给老家的一个亲戚;至于林晚,姑姑只给她留了五万块钱,还附加了一个条件——林晚必须继续照顾她,直到她去世,才能拿到这五万块钱。

林晚看着遗嘱,整个人都懵了。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又看了一遍,确认自己没有看错。遗嘱里的每一个字,都像一把刀子,扎在她的心上。

她照顾姑姑十年,从20岁到30岁,她把自己最好的青春都献给了姑姑。她放弃了自己的梦想,放弃了自己的爱情,放弃了自己的生活,每天围着姑姑转,无微不至地照顾姑姑。她以为,姑姑把她当成了自己的亲人,以为姑姑会在遗嘱里给她留一份念想,哪怕只是这套房子的一部分,哪怕只是一点存款。可她没想到,姑姑竟然只给她留了五万块钱,还附加了条件。

而姑姑的远房侄子,林晚只见过一次,是在张叔叔的葬礼上,之后就再也没联系过。那个王阿姨,虽然平时跟姑姑一起跳广场舞,但也只是普通的邻居,姑姑生病的时候,她也只是偶尔来看看,根本没帮过什么忙。可姑姑却把自己最珍贵的财产,留给了这些几乎没怎么照顾过她的人。

林晚的手开始发抖,眼泪不受控制地掉了下来。她想起了这十年的点点滴滴:想起了第一次来北京时的憧憬,想起了在医院照顾张叔叔的日夜,想起了错过的爱情和梦想,想起了姑姑说过的“你比亲闺女还亲”,想起了姑姑说过的“我只有你了”。原来,这一切都是假的,姑姑从来没有真正把她当成亲人,她只是姑姑的一个免费保姆,一个可以随时替代的人。

姑姑看着林晚哭了,有点慌了,赶紧说:“晚晚,你别生气,我这么做是有原因的。我那个远房侄子,家里条件不好,还没结婚,我把房子留给她,是想帮他一把。王阿姨平时对我也挺好的,我给她点钱,也是应该的。你放心,我不会亏待你的,这五万块钱,虽然不多,但也是我的一点心意。”

“一点心意?”林晚抬起头,眼泪模糊了她的视线,“姑,我照顾你十年,你就给我五万块钱,还让我继续照顾你到去世?你觉得这公平吗?”

“晚晚,我知道你照顾我很辛苦,可我也没办法。”姑姑的语气有点委屈,“我就这么点财产,要帮的人太多了。你还年轻,能自己挣钱,可他们不一样,他们需要我的帮助。”

“我年轻就能自己挣钱?”林晚笑了,笑得很凄凉,“姑,你忘了我这十年是怎么过的吗?我放弃了工作,放弃了爱情,放弃了一切,就是为了照顾你。现在我30岁了,没有工作经验,没有人脉,我怎么自己挣钱?你把房子留给你远房侄子,把存款留给王阿姨,那我呢?我这十年的付出,就只值五万块钱吗?”

“晚晚,你别这么说,我不是这个意思。”姑姑的声音有点急,“我只是觉得,你比他们更独立,不需要我的帮助。我那个远房侄子,他……”

“够了!”林晚打断了姑姑的话,她把遗嘱放在姑姑的病床上,“姑,我不需要你的五万块钱,也不会再照顾你了。我们之间,到此为止吧。”

说完,林晚转身就走。她没有回头,也没有再看姑姑一眼。她怕自己一回头,就会心软,就会原谅姑姑。可她知道,她不能心软,她已经受够了这种付出得不到回报的生活,她要为自己活一次。

林晚走出医院,外面的阳光很刺眼,她却觉得浑身发冷。她不知道该去哪里,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她在医院门口的长椅上坐了很久,眼泪一直不停地掉。

她想起了妈,想起了老家的家。她拿出手机,给妈打了个电话:“妈,我想回家。”

妈听出了她的不对劲,赶紧问:“晚晚,怎么了?是不是跟你姑吵架了?”

林晚再也忍不住,在电话里哭了起来,把遗嘱的事情告诉了妈。妈听了,也很生气:“这个林秀琴,太过分了!晚晚,你别难过,回家,妈给你做你爱吃的红烧肉,咱不跟她计较了。”

挂了电话,林晚心里稍微好受了点。她知道,无论她遇到什么困难,妈都会永远支持她,老家永远是她的避风港。

林晚回到姑姑家,收拾了自己的东西。她的东西很少,还是那几件衣服,那个磨破了的帆布包。她看着这个她住了十年的家,心里五味杂陈。这里有她的青春,有她的付出,有她的快乐,也有她的痛苦。但现在,这里已经不是她的家了,她要离开这里,开始新的生活。

林晚收拾好东西,没有跟姑姑告别。她写了一张纸条,放在客厅的桌子上:“姑,我走了,谢谢你这十年的照顾。我们之间,从此断绝关系,不再联系。”

然后,林晚背着她的帆布包,走出了这个她住了十年的房子。她没有回头,一步步地走出了小区,走向了地铁站。她知道,她的人生,从这一刻开始,翻开了新的篇章。

第五章 老家的暖阳与新生

林晚坐了十四个小时的绿皮火车,终于回到了老家。下火车的时候,是早上六点多,天刚蒙蒙亮。妈早就等在火车站门口,看见她,赶紧跑过来,拉着她的手:“晚晚,你可算回来了!妈好想你。”

林晚看着妈,眼泪又掉了下来。妈帮她拎着帆布包,拉着她往家走。老家的空气很清新,路边的白杨树叶子虽然落了,但还是透着一股生机。林晚深吸了一口气,觉得心里的压抑终于减轻了一些。

回到家,妈给她煮了一碗热腾腾的面条,里面卧了两个荷包蛋。林晚狼吞虎咽地吃着,觉得这是她这十年来吃的最好吃的一顿饭。妈坐在旁边,看着她,眼里满是心疼:“晚晚,别难过了,都过去了。以后你就在老家待着,妈养你。”

林晚摇了摇头:“妈,我不难过了,也不用你养我。我已经30岁了,能自己挣钱养活自己。”

接下来的几天,林晚在家里好好地休息了一下。她每天早上睡个懒觉,起来后帮妈做做饭,下午陪妈在村里散步,晚上跟妈聊聊天。老家的生活很平淡,但很踏实,林晚觉得自己的心终于平静了下来。

休息了半个月后,林晚开始找工作。她在县城的一家超市找到了一份收银员的工作,月薪两千五。虽然工资不高,但林晚很满足——这是她第一次靠自己的能力挣钱,不用再围着别人转,不用再看别人的脸色。

工作虽然累,但林晚很开心。她每天都精神饱满地去上班,跟同事们相处得也很融洽。同事们都很喜欢她,觉得她人老实、勤快。

有一天,林晚在超市上班的时候,遇到了她的小学同学张强。张强现在在县城开了一家汽修店,生意很好。张强看到林晚,很惊讶:“晚晚,你怎么回来了?我听说你一直在北京照顾你姑。”

林晚笑了笑,跟张强简单地说了一下自己的情况。张强听了,很生气:“你姑也太过分了!你照顾她十年,她竟然这么对你。不过没关系,回来就好,以后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跟我说。”

林晚听了,心里暖暖的。她没想到,时隔这么多年,张强还会这么帮她。

从那以后,张强经常来找林晚,有时候会给她带点水果,有时候会约她出去吃饭、看电影。林晚能感觉到张强对她的好感,她心里也有点心动——张强是个很踏实、很可靠的人,跟他在一起,林晚觉得很安心。

有一天,张强约林晚去公园散步。在公园的湖边,张强突然对林晚说:“晚晚,我喜欢你,你能做我的女朋友吗?我知道你以前受了很多苦,我会好好照顾你,不会让你再受委屈的。”

林晚看着张强真诚的眼睛,点了点头:“我愿意。”

张强很高兴,紧紧地抱住了林晚。林晚靠在张强的怀里,觉得很温暖——她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找到了一个能真心对她好的人。

跟张强在一起后,林晚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和快乐。张强会陪她一起上班,一起下班,周末会带她去周边的景点玩。妈看着林晚开心的样子,也很欣慰:“晚晚,张强是个好小伙子,你要好好跟他处。”

2025年,林晚31岁。这一年,她和张强结婚了。婚礼办得很简单,但很热闹。村里的亲戚和朋友都来参加了婚礼,看着林晚穿着婚纱,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大家都为她高兴。

结婚后,林晚辞掉了超市的工作,跟张强一起经营汽修店。她虽然不懂汽修,但她很勤快,负责店里的记账和接待客户。在她的帮助下,汽修店的生意越来越好。

2026年,林晚怀孕了。张强很高兴,对她更加照顾,不让她做一点重活。妈也搬过来跟他们一起住,帮林晚做饭、洗衣服,照顾她的饮食起居。林晚觉得,自己现在的生活很幸福——有爱她的老公,有疼她的妈,还有一个即将出生的宝宝。

有一天,林晚正在店里记账,突然接到了一个陌生的电话。她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了。电话那头,传来了姑姑的声音,声音很虚弱:“晚晚,是我。我生病了,很严重,你能不能来北京看看我?”

林晚愣了一下,心里有点复杂。她想起了十年的付出,想起了遗嘱里的内容,心里有点生气;但她又想起了姑姑曾经对她的好,想起了姑姑现在孤独的样子,心里又有点不忍。

张强看出了她的不对劲,走过来问她:“怎么了?是谁打来的电话?”

林晚把姑姑的事情告诉了张强。张强想了想,说:“晚晚,你要是想去看她,我陪你一起去。毕竟,她曾经也是你的亲人。”

林晚看着张强,心里很感动。她点了点头:“好,我们一起去看看她。”

林晚和张强买了去北京的火车票,第二天就出发了。到了北京,他们直接去了医院。姑姑住在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脸色苍白,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旁边没有一个亲人,只有一个护工在照顾她。

姑姑看到林晚,眼睛一下子就亮了,她伸出手,想抓住林晚:“晚晚,你终于来看我了。我知道错了,我不该那么对你。我把房子和存款都留给了别人,可他们现在都不管我了。那个远房侄子,拿到房子后就再也没来看过我;王阿姨,拿到钱后也不跟我联系了。我现在才知道,只有你对我是真心的。晚晚,你原谅我好不好?我把我的财产都给你,你留下来照顾我,好不好?”

林晚看着姑姑可怜的样子,心里有点难受。但她知道,她已经不能再回到过去了。她轻轻地摇了摇头:“姑,我已经有自己的生活了,我有老公,还有即将出生的宝宝,我不能留下来照顾你。我这次来,是想看看你,也算我们之间有个了结。”

姑姑听了,眼里的光芒一下子就消失了,她哭了起来:“晚晚,我知道我错了,我不该那么自私。我现在后悔了,可已经晚了。你能不能再陪我一会儿?我一个人,很害怕。”

林晚点了点头,坐在姑姑的床边,陪她聊了一会儿天。姑姑跟她说了很多以前的事情,说她年轻的时候有多风光,说她和张叔叔有多恩爱,说她现在有多后悔。林晚静静地听着,没有说话。

聊了一个小时后,林晚站起身:“姑,我该走了。祝你早日康复。”

姑姑看着她,眼里满是不舍:“晚晚,你以后还会来看我吗?”

林晚犹豫了一下,摇了摇头:“姑,我们之间,还是不要再联系了。祝你以后能好好生活。”

说完,林晚转身就走,没有回头。张强跟在她后面,紧紧地握着她的手。

走出医院,北京的阳光很刺眼,但林晚的心里很平静。她知道,她已经彻底放下了过去,开始了新的生活。她不会再为了别人而活,她要为自己、为老公、为即将出生的宝宝,好好地活着。

回到老家后,林晚的生活又恢复了平静。她每天陪着张强经营汽修店,晚上跟妈一起散步,期待着宝宝的出生。她觉得,现在的生活虽然平淡,但很幸福。她终于明白,幸福不是靠别人给予的,而是靠自己争取的。她曾经为了别人放弃了自己的幸福,但现在,她终于找回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2026年的冬天,林晚生下了一个健康的男宝宝。张强抱着宝宝,笑得合不拢嘴。妈看着宝宝,眼里满是喜悦。林晚看着身边的亲人,心里充满了幸福感。她知道,她的人生,从此翻开了崭新而美好的一页。

来源:三杯续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