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假里的“反向旅游”:在城市边缘,耕种“精神后花园”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06 14:59 1

摘要: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当不少人还在为热门景区的拥堵发愁时,一处处藏在城市周边的共享菜园却悄然热闹起来——孩子们赤脚踩在松软的田埂上挖红薯,家长们握着锄头翻整土地,老人们坐在树荫下交流种菜心得,田园间的欢声笑语,温柔地替代了景区的人潮喧嚣。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李沐子 实习生 裴一凡

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当不少人还在为热门景区的拥堵发愁时,一处处藏在城市周边的共享菜园却悄然热闹起来——孩子们赤脚踩在松软的田埂上挖红薯,家长们握着锄头翻整土地,老人们坐在树荫下交流种菜心得,田园间的欢声笑语,温柔地替代了景区的人潮喧嚣。

近年来,“共享菜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正成为许多都市家庭的“精神后花园”。他们选择暂别城市的喧扰,走进田间地头,在泥土与作物之间,寻找生活的另一种节奏。

这个假期,潮新闻记者与杭州萧山一处共享菜园负责人冬冬以及菜友聊了聊,听她们讲述这片土地如何在国庆期间,悄悄“留”住了都市人的心。

冬冬的共享菜园 受访者供图

“种菜这件事,真的会上瘾”

“我们出发旅游前还特意去了一趟地里,4号一回来,第一时间就往菜地赶。”一年多前,菜友陈炫在冬冬的共享菜园租下150平方米土地,和丈夫袁凯一起打理。这个秋天,他们种下了秋黄瓜、秋豆角、秋葵、红菜苔等数十种蔬菜。

“杭州一般8月就开始秋播,国庆还在秋播的‘窗口期’,心里总惦记着。”即便人在外地旅行,陈炫仍每天关注杭州的天气,“今年天气热,小苗们都不容易。”

旅行归来,一家人马不停蹄,摸黑来看菜地。“浇水、除草、除虫、间苗、补种、施肥……还发现有一垄青菜已经可以吃了!”这垄青菜,成为他们秋天收获的第一批绿叶菜,也成了这个假期舌尖上的美味。

陈炫笑言,接下来几天他们不打算再出门,“基本就‘泡’在地里了”。她和丈夫共同经营一家搏击俱乐部,平时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在地里干活,能彻底放下手机,享受很多放空、安静的时光。”

别看如今地里丰收不断,一年多前,陈炫和丈夫还是种地“小白”。“以前从没种过,但心里一直喜欢。”自从在冬冬的菜园租下地,他们夫妻和正在读初二的女儿,便彻底爱上了这种生活。“种地真的会上瘾。”

女儿特别喜欢在假期跟着来菜园。“她甚至会带上作业,休息时就在自然光下写一会儿。我们全家都很享受这里。”陈炫笑着说,“孩子以前对蔬菜一无所知,现在认识得越来越多,连平时不爱吃的青菜都能光盘了。”

天气凉爽时,陈炫会带些面条和鸡蛋,从地里现摘沾着露水的青菜和番茄,煮一锅简单的面当午餐。“感觉菜都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被我们吃进肚子里了。”她笑着打趣道。

冬冬的菜地 受访者供图

假期里,他们常约上其他菜友一起下地;收成好了,还会把蔬菜作为结课礼物分享给搏击俱乐部的学员。“每天现摘现发,家长和孩子都特别喜欢!”

“这块地,成了我们一家在喧嚣城市里的心灵栖息地。”手握剪刀,头戴遮阳帽,脚穿胶鞋,汗水浸湿了衣衫——但陈炫说,她和家人在这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宁静。

在这里,种菜不只是一项劳动,更是一种回归本真的生活方式。

国庆菜园不冷清,预约制保障体验

“经过一个夏天的高温,终于迎来凉爽的秋季,菜友们播种的热情特别高。”冬冬告诉记者,国庆期间农场实行分时段预约制,平均每天预计接待30到50个家庭,人流量比平常周末高出约50%。“我们不追求客流量,更希望每位访客都能享受宁静、自在的农场氛围。”

国庆前后,正是秋种的黄金时期。菜园里,大家主要播种两类作物:一类是生长周期短的叶菜,如上海青、樱桃萝卜、菠菜等,预计10月底到11月中旬就能迎来第一波丰收;另一类是育苗类蔬菜,如卷心菜、花菜、西兰苔等,农场会直接提供幼苗进行移栽。

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共享菜园为何能吸引越来越多人?

记者观察到,近年来国庆假期,越来越多人不再执着于去热门景点“人挤人”,转而选择更轻松、更贴近自然的小众活动,共享菜园正是其中之一。

对此,冬冬认为,从国货兴起到国产电动车普及,不少消费者的观念正从追求物质转向注重实用与内心体验。“我们从一开始就没有刻意打造网红打卡点,而是坚守农场创立的初心——为喜爱田园生活的都市人提供一处放松治愈的空间。”

冬冬的共享菜园 受访者供图

也因此,共享菜园不追求客流量,而是强化“慢生活”体验,营造宁静自在的农场氛围,让这里成为大家的“精神花园”。

菜园里,温馨的故事不断生长。有位小朋友第一次来播种后,农场主悄悄移栽了几棵芹菜苗,第二天孩子看到后惊喜不已,连幼儿园都不愿去,只想每天来看菜地;还有一位民航机长,半夜落地停好飞机,还特地来菜园看看自己的菜苗。如今他的小院,已成为农场的“招牌景点”。

“农场开工初期门口修路,大家走了大半年泥泞路,却始终热情不减。”冬冬感慨,“这份理解与支持,是我们持续努力的最大动力。”

回溯共享菜园的起源,冬冬坦言最初源于个人兴趣。在拿到如今这块地之前,她曾在其他农场租地打造私家小院会客厅,种植大量果蔬并设置休闲区,那里逐渐成为朋友聚会的热门地。这段经历也让她意识到,城市里的孩子离土地太远,而许多上班族和家庭,其实渴望一个能放松身心、亲子互动的绿色空间。

“我们的初衷很简单,就是为城市家庭打造一个亲近自然、体验农耕生活的‘城市乌托邦’。”恰逢家门口有土地拍租,冬冬先拿地再规划,仅用4个月就完成了从初步构想到土地开垦、首批用户招募的全过程。目前农场仍在陆续开发中,预计今年年底正式完工。

据冬冬介绍,目前农场已拥有超过100位用户,80后是主力人群。用户中,亲子家庭约占40%,退休人士和年轻上班族各占30%。

共享菜园目前提供两种模式:30平方米的小面积体验区,年费2400元,适合喜欢亲力亲为的种菜爱好者;100平方米的私家篱笆小院,则配备自动喷灌系统和独立水源,设施更完善,体验更省心。

冬冬的共享菜园 受访者供图

未来,农场计划推出3.0全托管模式,让喜欢田园生活但时间有限的群体也能轻松参与。同时,萌宠互动区、自然教育教室和农产品分享集市也在建设中,将进一步丰富菜园的功能与体验。

为丰富国庆假期体验,农场还为亲子家庭准备了多样活动:稻田摸鱼、挖红薯、一米菜园耕种等亲子体验项目,以及老菜友田园野餐会,让人们在自然中享受团聚乐趣。

冬冬说,共享菜园的意义,远不止于“种菜”。它是身心健康的“疗愈园”,是亲子教育的“自然课堂”,更是现代人情感层面的寄托与释放。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