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有这4个爱好,一般都能长寿,对照一下,你有吗?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06 14:00 1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本文1820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在医院门诊,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两个年纪相仿的男性,一个满脸皱纹、气喘吁吁;另一个精神矍铄、健步如飞。医生一问生活习惯,差距一下就明白了。

长寿,从来不是偶然。

很多人以为,男性的寿命短是“天注定”,其实不然。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男性的平均期望寿命低于女性约5岁,但这背后,生活习惯才是真正的“分水岭”

今天我们不谈枯燥的健康指标,只聊聊4个有长寿潜力的“好爱好”。如果你恰好有其中一个,恭喜你,离长寿可能更近一步。

“人老腿先老”,这句话不是吓唬人。

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专家指出,肌肉流失是男性衰老的第一信号,尤其是下肢肌肉。一旦腿脚失去力量,跌倒、骨折、长期卧床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而走路,是最简单有效的锻炼方式。

研究显示:每天坚持快走30分钟以上的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可下降30%,还能有效控制血糖、血脂,降低前列腺疾病的发生率。更关键的是,走路几乎没有门槛,哪怕是60岁以后开始,也来得及。

当然,走路也有讲究:

· 不建议饭后立刻走,容易影响消化;

· 穿合脚的运动鞋,避免膝盖受损;

· 每周至少5天,每次30分钟以上,步速以微微出汗为宜。

别小看每天的那几千步,走着走着,健康就来了。

很多老年男性喜欢修东西、种花、拼模型,看起来是“消遣”,其实是大脑的训练营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发现,经常动手、动脑的男性,其认知能力衰退速度比同龄人慢约30%。这不仅能延缓阿尔茨海默病,还可能降低帕金森病的风险。

为什么动手这么重要?

因为大脑不是用来放着的。手的每一次精细动作,背后都是神经系统的协同作战。比如拧螺丝、剪纸、下棋,看起来简单,其实对眼、手、脑的协调能力要求很高。

如果你每天习惯只刷手机、看电视,大脑只是在“被动接收”,而不是“主动思考”。久而久之,神经通路就像不用的道路一样,慢慢堵塞。

所以,哪怕只是每天动手做顿饭,也比什么都不做强。

很多男性退休后,逐渐失去了社交圈。年轻时应酬多、朋友多,可一旦离开岗位,联系渐少,生活变得单调甚至封闭。

孤独,是现代长寿的“隐形杀手”。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长期孤独的人,早亡风险增加26%,甚至高于吸烟和肥胖。这不仅是心理问题,更是生理的慢性消耗。

一个人长期缺乏情绪交流,容易诱发抑郁、焦虑,甚至增加老年痴呆的几率。而适度的社交,不仅能释放压力,还能增加身体的“多巴胺”水平,让人心情愉悦、睡眠更好。

所以,别小看和老朋友的一顿饭、一次聊天、一场麻将。那不仅是社交,更是对抗衰老的“良药”。

如果你身边有老年男性亲人,记得多主动联系,哪怕只是每天发一句早安,也可能是他们一天中最大的期待。

“年纪大了,学不动了”,这句话其实是误区。

真正保持年轻的,不是脸,而是一个愿意接纳新知识的大脑。

南京脑科医院神经内科专家表示,终身学习,是降低认知退化风险的重要手段。无论是学英语、练书法,还是研究历史、阅读专业书籍,学习本质上是对大脑神经网络的“健身”

有研究发现:坚持每周学习2小时以上的新知识的老年人,其大脑灰质密度显著高于不学习者。这意味着,神经细胞更活跃,认知能力更强。

学习也不必非要“读书写字”。听播客、看纪录片、甚至学做新菜,只要你在主动接收、筛选、理解信息,就是在锻炼大脑。

如果你已经退休,不妨试试“反向学习”:让孩子教你用手机、玩智能家电,不仅能学东西,也增进亲情。

写在最后

“男人不怕老,就怕老得快。”

长寿没有捷径,但有方向。当你发现自己越来越懒得动、懒得说、懒得学,身体也会悄悄按了“加速键”。

从现在起,坚持一个好爱好,就是给未来的自己一份健康保障

如果你已经有了这4个爱好,继续保持。如果还没有,不妨从今天开始,选一个先试试。

你会发现,生活不止眼前的退休,还有热气腾腾的健康和未来。

参考资料:

[1] 国家卫健委. 《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 2023年
[2]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国阿尔茨海默病防治指南》. 2022年
[3] 北京协和医院健康科普中心. 《老年人健康生活方式推荐》. 2024年
[4] 世界卫生组织. 《孤独与健康风险研究综述》. 2022年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来源:佳佳健康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