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5年冤狱平反,车超、李勇走出法庭时鬓已斑白,他们接过无罪判决书的手颤抖着——这份正义来得太迟了。
25年冤狱平反,车超、李勇走出法庭时鬓已斑白,他们接过无罪判决书的手颤抖着——这份正义来得太迟了。
“要不是真凶落网,我这辈子都得背着杀人犯的罪名!”车超在再审宣判后含泪说道。2025年9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在安徽亳州中院宣判,宣告车超、李勇、谢广英无罪,结束了这起长达25年的冤案。
同样情节不断重演:呼格吉勒图枪决18年后真凶现身;聂树斌被执行死刑10年后真凶供认罪行;云南卢荣新蒙冤4年后真凶洪树华落网才获清白。
2000年1月17日,安徽涡阳县城关镇赵楼村一名16岁女学生王某琳被发现死于田间,尸体下身裸露,头部被砖头砸伤,现场惨不忍睹。
涡阳县公安局侦查后,将同村的车超、车雪峰、李勇和荆献柱列为犯罪嫌疑人。2000年12月,四人被逮捕。
尽管当事人多次声称遭到刑讯逼供,法院还是在2001年12月一审判决车超和荆献柱死刑,李勇和车雪峰无期徒刑。车超母亲谢广英因伪证罪被判两年。
经过多次发回重审,2004年6月安徽高院终审改判:荆献柱与车雪峰无罪释放,车超死缓,李勇无期徒刑。同年,车超和李勇开始漫长申诉之路。
转机出现在2024年7月。涡阳县公安局拘留了新嫌疑人熊某,DNA证据直接指向他就是真凶。
安徽省人民检察院早在2019年就向安徽高院提出再审检察建议,认为原审判决定案“证据不确实、不充分”。
2025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再审宣判:原判有罪供述和证人证言系通过非法方法获取,依法应予排除。足迹鉴定也不具备同一认定条件,不应采信。
法院最终认定车超、李勇、谢广英无罪,为这起长达25年的冤案划上句号。
安徽涡阳案并非孤例。类似悲剧在中国司法史上多次重演。
1996年,内蒙古青年呼格吉勒图被认定为一起强奸杀人案凶手,从案发到执行死刑仅用62天。2005年真凶赵志红落网后主动交代案情,才还了呼格吉勒图清白。
还有云南的卢荣新案。2012年9月,卢荣新被指控强奸杀害同村女子邓某,被判处死缓。直到云南省检察院复查案件时发现疑点,委托公安部门重新鉴定生物检材,最终锁定真凶洪树华,2017年1月才还卢荣新清白。
聂树斌案更是令人痛心。1995年聂树斌因故意杀人罪、强奸罪被处决,十年后真凶王书金落网并主动供认罪行,才让这起冤案大白于天下。
04 司法困境,纠错机制为何失灵
这些冤案平反的最大特点在于:真凶落网成为翻案前提,而非司法系统自我纠错。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言:“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
刑事申诉案件异地审查规定等改革措施开始推行,但对于已经造成的伤害,弥补总是来得太迟。
05 沉重代价,蒙冤者的人生无法挽回
冤案平反背后是一个个支离破碎的人生。
呼格吉勒图的父母在儿子被执行死刑19年后才等到无罪判决,只能通过迁坟来告慰冤死的亡魂。
车超妻子为丈夫伸冤,变卖家产,奔波21年,从一个年轻少妇熬成中年妇女。如果没有真凶出现,这一切努力可能都是白费。
云南卢荣新获释后拿到80万元国家赔偿款,但他失去的四年自由和家庭创伤无法用金钱弥补。他女儿因冤案影响没能考上重点高中,家中房子多年无人修缮破败不堪。
尽管过程艰难,我们仍能看到司法系统的进步。
云南省检察机关在复查卢荣新案时,发现案件存在八个方面证据疑点,主动委托重新进行DNA鉴定,最终找到真凶。
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办理刑事案件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从制度上防范冤假错案产生。
检察机关现在更加注重证据审查,存疑不诉案件有明显增加,许多问题案件止步于检察机关,避免了更多冤案发生。
2014年12月15日,内蒙古高院再审宣判呼格吉勒图无罪。
2015年12月,钱仁风在蒙冤入狱13年后被宣告无罪。
2017年1月6日,云南卢荣新被宣告无罪释放。
2025年9月28日,车超、李勇、谢广英终于等来了无罪判决。
这些日期记录着中国司法的曲折进步。真凶落网才洗刷冤情虽是司法的悲哀,但纠正错误的勇气仍是司法公正的体现。
正如呼格吉勒图墓志铭所写:“以生命警示手持司法权柄者,应重证据,不臆断。重人权,不擅权,不为一时政治之权益而弃法治与公正。”
您认为如何才能减少冤假错案的发生?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和建议。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文章基于公开信息分析,如有事实误差请及时联系更正。
资料来源:网易新闻、百度百科、乐山市人民检察院、新华网、无锡市人民检察院等
来源:心灵之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