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这片饱经苦难的土地上,生命本该同样珍贵,新闻也应秉持公正。可每当镜头转向巴以冲突,我们总能看到令人心寒的区别对待:一些人的苦难被反复讲述,而另一些人的遭遇却很少被看见。
在这片饱经苦难的土地上,生命本该同样珍贵,新闻也应秉持公正。可每当镜头转向巴以冲突,我们总能看到令人心寒的区别对待:一些人的苦难被反复讲述,而另一些人的遭遇却很少被看见。
以2025年为例,一个数字格外刺眼:有13名巴勒斯坦人在以色列关押期间死亡,但美国主流媒体只报道了其中一起。与此同时,被哈马斯扣押的以色列人,他们的处境却频频成为头条新闻。
看到这样的差别,让人不禁想问:难道不同地方、不同身份的人,生命就有贵贱了么?
我们来看一下那些被美国媒体“遗忘”的巴勒斯坦逝者,其中有一个年轻人,名叫艾哈迈德·赛义德·塔扎扎,他才20岁。2025年5月6日,这个来自约旦河西岸杰宁的小伙子,在没有任何指控和审判的情况下,被以色列关进了梅吉多监狱。
仅仅不到三个月,他便永远地离开了人世。他的家人悲痛地说,艾哈迈德被捕前身体健壮,没有任何健康问题。
那么,以色列究竟凭什么关押他?答案就是那个饱受争议的“行政拘留”政策。简单来说,以色列可以以“未来可能违法”为理由,无限期地关押巴勒斯坦人。
这听起来是不是非常荒谬?“可能”的罪名就能剥夺一个人的自由,这无疑是对人权的极大践踏。根据巴勒斯坦被拘留者事务委员会2025年7月的报告,当时约有3613名巴勒斯坦人正遭受着这种“行政拘留”,而被以色列拘押的巴勒斯坦人总数更是超过了10000名,这还不包括那些关押在军事营地的人。
更让人气愤的是,即便按照以色列军方情报部门的评估,加沙被拘留者中只有四分之一是“武装分子”,而人权组织和以色列士兵提到的哈马斯成员比例更低,仅约15%。这意味着,大量被关押的巴勒斯坦人,可能只是普通平民。
塔扎扎的悲剧并非个例,自2023年10月7日以来,他已经是第76个在以色列拘押期间死亡的巴勒斯坦人。穆萨布·阿亚德,20岁,死于奥弗监狱;萨米尔·穆罕默德·优素福·里法伊,53岁,不幸离世;穆赫耶丁·法赫米·纳吉姆,60岁,死在纳卡布监狱……这些名字背后,都是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然而,美国主流媒体对他们的死亡几乎集体失语,更别提去深入调查背后的真相了。
只有巴勒斯坦通讯社、也门通讯社以及以色列《国土报》等少数媒体,才报道了这些令人心碎的事件。
然而,在这片沉默中,却有一个例外,它被美国主流媒体浓墨重彩地报道了。那就是17岁的巴勒斯坦裔巴西青年瓦利德·艾哈迈德的死。
2025年3月22日,他在梅吉多监狱死亡,据称是2023年10月7日以来在以色列监狱中死亡的最年轻的巴勒斯坦人。美联社为他发布了两篇原创报道,CNN也做了一篇原创报道。
美联社在4月1日的深度报道中提到,艾哈迈德被关押了六个月,没有受到任何指控,随后便不明原因地昏迷死亡。他的父亲回忆说,艾哈迈德生前活泼开朗,热爱足球,却在一次黎明前的突袭中被从家中带走,仅仅因为“涉嫌向士兵投掷石块”。
国际救助儿童会2024年7月的报告也指出,投掷石块是以色列部队对巴勒斯坦儿童最常见的指控。4月6日美联社的后续报道更是指出,医学报告显示艾哈迈德有饥饿迹象,医生推测他可能患有结肠炎,导致频繁腹泻,而且他极度消瘦、肌肉萎缩。
尽管美联社的报道来源可靠,充满了人情味,并补充了大量背景信息,指出以色列拘留设施普遍存在虐待行为,梅吉多监狱此前也曾被指控虐待囚犯,且自战争爆发后监狱条件更加恶劣。然而,很少有其他美国媒体转载或跟进这些报道。
只有《波士顿环球报》和美国公共广播公司刊登了首篇报道,《亚特兰大宪法日报》在新闻综述中摘录了几段,而《洛杉矶时报》虽然没有刊登首篇报道,却是唯一刊登后续报道全文的美国报纸。
事实上,美国记者要获取其他巴勒斯坦人在以色列狱中死亡的细节并不困难。海外的同行,特别是中东地区的媒体,以及一些美国独立媒体,如DropSite和Infinite Jaz,都曾详细报道过这些事件。
这些报道中提到,穆赫耶丁·法赫米·纳吉姆患有慢性病,在押期间没有得到适当治疗;拉法特·阿布·法努内、阿里·阿舒尔·阿里·巴特什、穆萨布·哈尼亚、穆罕默德·沙里夫·阿萨利和易卜拉欣·阿德南·阿舒尔,这些与抵抗组织无关的平民,死于酷刑和医疗疏忽;穆塔兹·阿布·兹奈德更是死于“酷刑与残暴手段”。
而且,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从1967年以色列非法占领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到2006年,就有超过80万巴勒斯坦人被关押过,最新数字肯定更高,其中314名囚犯在羁押期间死亡。
更令人费解的是,2024年美国主流媒体至少还报道过几起巴勒斯坦囚犯死亡事件,但到了2025年,这种关注却几乎消失了。这并非因为以色列监狱里的虐待行为有所收敛,也并非没有新闻线索。
2025年7月,以色列《国土报》自己的深度调查都揭露,梅吉多监狱的环境特别残酷,疥疮蔓延,囚犯因食物短缺而腹泻、体重下降,还可能爆发传染性肠道疾病。报道还详细披露了狱警经常向囚犯面部喷射催泪瓦斯,用警棍殴打、脚踢、徒手袭击囚犯的情况。
该报道甚至详细讲述了两名巴勒斯坦囚犯的死亡,其中一人死前头部受重击,肋骨和胸骨骨折;另一人肋骨骨折、脾脏受损、双肺严重发炎。然而,当被问及尸检结果是否引发了任何行动时,以色列卫生部却拒绝透露细节。
即便面对如此翔实的调查报告,美国主流媒体依然没有一家进行报道或跟进。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主流媒体对被哈马斯扣押的以色列人的关注程度,可谓是天壤之别。自2025年1月1日起,那些在2023年10月7日被俘后死亡、遗骸被寻获的21名以色列人,每一个人都被美国主流商业报纸报道过。其中至少有7人,还在2025年的头版被提及或做了专题报道。
比如,2月21日《纽约时报》的印刷版A1版刊登了“哈马斯抬着印有以色列婴儿基弗·比巴斯照片的棺材”的照片,第二天又在A1版发表了一篇关于其母亲及两名幼子遇害的“新闻分析”文章。
报道以色列人质的遭遇是应该的,他们的痛苦值得被看见。但问题在于,当美国主流媒体全力关注被哈马斯扣押的以色列人时,却对在以色列关押期间死去的巴勒斯坦人几乎不予报道。
如今,不少国家、政要和学者都指出巴勒斯坦人正面临“种族灭绝”的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媒体的选择性报道,无异于在配合以色列的叙事,背离了新闻应有的客观公正。
每一个生命都应得到同等的关注,这是最基本的共识。而媒体报道如果采用双重标准,不仅会让真相蒙上阴影,更会加深彼此间的隔阂。这种有失偏颇的做法,正在消耗公众的信任。
来源:修竹书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