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项发表在《欧洲心脏杂志》(European Heart Journal)的研究,通过分析英国生物样本库(UK Biobank)中21,241名参与者的数据,揭示了体脂分布与心血管老化之间的性别特异性关联。研究首次证实,不同部位的脂肪堆积对心血管系统的老化速度
这项发表在《欧洲心脏杂志》(European Heart Journal)的研究,通过分析英国生物样本库(UK Biobank)中21,241名参与者的数据,揭示了体脂分布与心血管老化之间的性别特异性关联。研究首次证实,不同部位的脂肪堆积对心血管系统的老化速度有截然不同的影响,且这种影响在男性和女性中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研究结果
1. 共同风险因素
- 内脏脂肪:无论男女,内脏脂肪体积均是心血管年龄加速老化的最强预测因子之一(β=0.656, P
- 肝脏脂肪:肝脏脂肪分数(反映脂肪肝程度)与心血管老化显著相关(β=1.066, P
- 肌肉脂肪浸润:肌肉内脂肪堆积(肌间脂肪)也与心血管老化相关(β=0.183, P=0.0003),可能通过影响肌肉代谢和胰岛素敏感性间接损害心血管健康。
2. 性别特异性差异
- 男性特有风险:
- 腹部皮下脂肪:仅在男性中与心血管老化加速相关(β=0.432, P
- 安卓型脂肪(上半身脂肪):男性上半身脂肪堆积与心血管老化显著相关(β=0.983, P
- 女性保护因素:
- 臀股脂肪(下半身脂肪):女性的臀股脂肪(gynoid fat)与心血管老化减缓相关,基因预测分析显示其可能具有因果性保护作用(β=-0.96, P=8.7×10⁻⁴)。这一发现解释了为何女性绝经前心血管疾病风险低于男性——雌激素促进的下半身脂肪分布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 雌激素的作用:绝经前女性的雌激素水平与心血管老化减缓相关,而绝经后这种保护作用消失,提示激素替代治疗可能有助于延缓老年女性的心血管老化。
3. BMI的局限性
研究发现,BMI作为传统肥胖指标,对心血管老化的预测能力远弱于直接测量的体脂分布。例如,31%的超重女性和11%的超重男性,其全身脂肪质量实际处于正常范围,说明BMI可能高估或低估肥胖相关的心血管风险。
临床启示与健康建议
- 男性:应重点减少内脏脂肪和上半身脂肪,通过饮食控制(如减少精制碳水和饱和脂肪摄入)、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和力量训练降低腹部脂肪堆积。
- 女性:保持健康的臀股脂肪分布可能有益,避免过度节食导致下半身脂肪流失;绝经后女性可在医生指导下考虑激素替代治疗,同时通过运动维持肌肉量和健康体脂比例。
2. 早期筛查与监测
- 建议使用腰围/臀围比、内脏脂肪面积(如通过腹部超声或MRI测量)替代BMI评估心血管风险。
- 定期检测肝脏脂肪(如通过肝功能检查或弹性成像),早期干预非酒精性脂肪肝。
3. 生活方式调整
- 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全谷物、蔬菜),减少糖和反式脂肪,有助于减少内脏脂肪。
- 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结合2次以上力量训练,可有效改善体脂分布。
- 避免久坐:久坐会增加内脏脂肪堆积,建议每小时起身活动5-10分钟。
这项研究颠覆了“所有脂肪都有害”的传统认知,强调体脂分布和性别差异是心血管老化的关键调节因素。未来的心血管疾病预防策略应更加个体化,基于性别和体脂类型制定精准干预方案,而非单纯依赖BMI。通过靶向调整脂肪分布(如减少内脏脂肪、保护女性下半身脂肪),可能有效延缓心血管老化,延长健康寿命。
来源:健康管理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