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刷到景德镇鸡排哥李俊永的视频时,我心里咯噔一下。这个靠6元鸡排圈粉几十万的摊主,对着镜头一脸疲惫地叹“这个世界越来越颠了”,一句话道尽了真诚被流量裹挟的无奈。他的故事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当下社会最荒诞的一面——当烟火气被包装成流量密码,当坚守被异化为“绑架”,我
刷到景德镇鸡排哥李俊永的视频时,我心里咯噔一下。这个靠6元鸡排圈粉几十万的摊主,对着镜头一脸疲惫地叹“这个世界越来越颠了”,一句话道尽了真诚被流量裹挟的无奈。他的故事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当下社会最荒诞的一面——当烟火气被包装成流量密码,当坚守被异化为“绑架”,我们究竟丢了什么?
鸡排哥的走红,本是一场关于“实在”的胜利。这个从陶瓷厂下岗后摆摊十几年的摊主,把炸鸡排这件小事做到了极致:油温差一点就重新调试,裹粉要讲究“三秒法则”,递鸡排时还不忘提醒顾客打开塑料袋,就怕热气毁了口感。更难得的是他的“情绪价值”,一句“你可以亏待自己,但不能亏待自己的胃”,像朋友般的叮嘱,让6元鸡排卖出了满满的人情味。连当地文旅局都被打动,邀请他当“文旅推介官”,让他用烟火气讲好城市故事。这本该是普通人靠真诚逆袭的励志范本,可现实却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
走红之后,鸡排哥的生活彻底变了味。有人冒充他已故的父亲摆摊蹭流量,有人把他的捐赠服装做成仿品挂在电商平台,甚至还有“假鸡排嫂”“假鸡排奶”用AI合成照片诈骗。这些人把亲情当工具,把逝者当噱头,在流量面前丢掉了最基本的道德底线。更讽刺的是,国庆期间的追捧变成了“围猎”:游客从各地赶来直播,71岁大爷排两个半小时队买鸡排,而他被挤到缺氧,累到没力气说“鸡汤话”还被吐槽“没了情绪价值”。这场以“喜欢”为名的狂欢,早已背离了最初的善意,变成了对真诚的消耗。
其实,“颠”的从来不是世界,而是被流量冲昏的人心。在这个“流量至上”的时代,太多人把“走红”当成捷径,把“蹭热度”当成生意。他们不关心鸡排哥十几年的坚守,只在乎如何从他身上榨取更多流量;他们不在乎谎言会伤害别人,只在乎自己的账号能涨多少粉。可他们忘了,鸡排哥能火,恰恰是因为他的“不功利”。他每天晒用油检验报告,说“钱可多可少,良心不能丢”;他拒绝各种商业合作,守着“4点半收摊”的规矩;他把帮工的亲戚都叫“鸡排家族”,用情义维系着小生意的温度。这些最朴素的坚守,才是流量无法复制的核心。
鸡排哥的呐喊,是对当下流量乱象的反抗,更是对良知的呼唤。当他怒斥“做人要有底线”时,戳中了无数人的痛点——我们厌倦了精心包装的营销,渴望真诚的连接;我们反感无底线的蹭热度,怀念简单的烟火气。那些围堵鸡排哥的镜头,那些仿冒他的账号,看似是在追逐“热度”,实则是在透支整个社会的信任。如果真诚总是被利用,坚守总是被消耗,那么终有一天,我们将再也找不到一份纯粹的“6元鸡排”。
愿鸡排哥的无奈能叫醒一些人:流量是把双刃剑,能成就人,也能毁掉人。真正能留住人的,从来不是荒诞的闹剧,而是像刚出锅的鸡排那样滚烫的真心。也愿我们都能守住自己的底线,别让这个世界,真的“颠”了下去。
来源:养生HOT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