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晋大地,表里山河。农耕文明的时代,冷兵器与军旅武术、民间传统武术相伴而生,在民族交融的历史进程中演绎了一部又一部武术壮歌。在三晋的文明根脉里,黄河、太行、长城之间,伴随着朝代更迭及兵戈铁马,一代又一代山西的军事家、武术家、技击家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军事战绩和武林
三晋大地,表里山河。农耕文明的时代,冷兵器与军旅武术、民间传统武术相伴而生,在民族交融的历史进程中演绎了一部又一部武术壮歌。在三晋的文明根脉里,黄河、太行、长城之间,伴随着朝代更迭及兵戈铁马,一代又一代山西的军事家、武术家、技击家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军事战绩和武林传奇。
打开山西武术史,在兵家必争的三晋大地,历朝历代名将云集、武星璀璨,出现了廉颇、卫青、霍去病、关羽、杨家将、薛仁贵、狄青、马全等军事名家;出现了白玉峰、姬际可、王宗岳、傅山、华北三杰“戴龙邦、王正卿、左昌德”、李洛能、车毅斋、宋世荣、王新午等武术名家,并留下了姬际可的《心意六合拳谱》、王宗岳的《太极拳论》、王新午的《太极拳阐宗》《太极拳法实践》等武学经典。
赵世芳《晋中赋》所言:“晋中者,三晋腹地,晋商故里,尽揽山河之大美,演绎家国之大戏也。 天造地设,美哉晋中。太行巍峙,东望华北平原 ;汾水长流,西隔并州吕梁 ;魏榆古城,北连太原,位山西之核心。晋中平川,三晋之沃土,阡陌纵横,城镇集群,景点星列,乃晋商大观园中之精华。东山五县,资源丰富,生态优美,为太行山中段之佳境。及其大观也,山川河岳形胜兼备。”
晋中作为三晋乃至华北战略腹地,在山西乃至华北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打开晋中武术史,拉开晋中武术帷幕的应该是盖聂。《史记》荆轲刺秦王的记述,为盖聂“剑学”或称三晋“剑学”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三晋武学,从先秦到宋元,代有传承,武术人才绵延不绝。明末清初,随着晋商的崛起,镖门武术登上历史的舞台,并留下草蛇灰线、辐射千里的“武脉”,形成三晋武学的高峰时期。戴家拳,左家腿,王家枪,即祁县戴家的心意拳、文水左家的弹腿、平遥的王家的大枪,成为传统武术与晋商结合的优秀代表。
田正西,拜师王宪武二十余年,后以“三成弟子,七成徒孙王”的身份,又跟师爷王芝学艺深造,最终成为王正卿第五代嫡系传人、平遥陆合拳协会、正西传统武术研究会会长,被武林界誉为“最后一位镖师”。
这本2016年出版发行,由田正西讲述、郝树峰整理的《我叫田正西》,用30个章节的内容从自己平遥西县西游架的家世、过继他人再回田家、三册书的读书经历、大跃进处处争先、21岁当了修文峪河水库的团部通讯员、婚变走上习武路、照田顿悟武学思想、投报恩师王宪武、赶庙会怒惩“二把头”、深得师爷王芝)亲传、受重用管理司务、采购员转身办企业、暂停产送终恩师、与榆次包工头打官司、复产后拓展铸造、机加工事业、当村长为民办实事、荣获平遥县老年组武术金奖、开网站广结武缘、成立正西传统武术研究会、孝子渠三顾“左家拳”、祁县专访“戴家拳”、县电视台《田园风》栏目推出“平遥的最后一名镖师”、急人难精准解伤痛、交文友筹著《平遥武林志》、子女多喜中亦有忧、芒种乐夕阳无限好等方面,全面、详尽、细致地讲述了自己成书前77年韧性而不懈奋斗的堂正人生。该书第十一章《赶庙会怒惩“二把头”》记述了田正西在文水县南明阳村赶庙会,严惩烂收“地皮税”的地痞恶棍康宝通的事儿,即为自己报了仇,也为百姓撑了腰。好一个惩恶扬善的田正西!讲起“最后一位镖师”的来历,田正西说,就是书中第十四章《受重用稳准显身手》所讲,1977年正月里,保护六队、二队保管等去陕西米脂结算、授权种子款项和粮票,机智化解路途上贼盗意图抢劫之事儿。经商办企业,田正西不管是办木器厂,还是办铸造厂,都办得有声有色,并获得县委县政府“双十佳个体经营户”“文明守法模范户”等荣誉称号。而且,田正西还与人合作投资到缅甸办过纸业公司,有过他一段儿海外办厂的独特经历。书中第十八章《当村长为民办实事》1999年,田正西高票当选西游驾村村长,他抓养殖、加强用电管理、开通浇水渠道、理智处理邻村关系,深得当地百姓好评。
正如他在书的《后记》中所述:“有人说我是武术家,有人说我是企业家,有人说我是农民兼商人,其实,我就是我——田正西。用了七十多年的时间,我写成了三个字——田正西。我就是田正西,田正西就是我。现在,我把已经基本成形的东西再剥开来,回奏以往,直面当下,告知未来,是非所以,任人评说,我自坦然快意!——田正西”。一个民间传统武术家曲折而生动、侠义而正直的大半生跃然纸上。
该书的四篇《序言》,平遥县文联主席赵永平、武术协会名誉主席李宝林、主席侯生荣、首任美协主席张育人分别做了题为《为了致敬岁月》《为田正西的执着痴迷叫好》《一位武林老人的心声》《真实的回眸精彩的人生》的序言,可见在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文武”两行里,田正西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正如张育人在其《序言》中描述的“走进他的‘武房’,满眼诗联书画作品,十分高雅。”
有意思的是该书收录了五篇有关田正西的评价文章,其中该书整理者郝树峰的评介文章标题为《武术家田正西好文》,可谓一语中的。该文中介绍:田正西常说,自己是个粗人,却非常喜欢文化,喜欢和文化人打交道。他还说,从逐渐懂得人生道理的时候,我就开始喜欢文化,羡慕文人。现在更加觉得,干什么事,学什么艺,都必须学文,以文为基础。我想这也是他“照田顿悟武学思想”的“顿悟”之所在。
我与田正西老人的接触并互加微信完全是偶然。今年5月20日,我从一个叫“稀有勇战枪21枪岳王拳心意拳专家群”里看到了他发的《平遥武林志》的书影。作为对中华武术历史文化感兴趣的我来说,“华北三杰”早有耳闻。“三杰”之后的武术历史传承则是碎片化的。《平遥武林志》,自然引起了我的注意,并主动要求加了微信,意在求书,却不想由此建立了与田老的武术情缘。大家都知道,历代习武者里通文化的人不多,文化人里懂武术的人更少。11年前,我开始真正接触传统武术,至今收集了千余本武术历史文化典籍,接触了近百位武术习练者,其中建立忘年交的就有数位德高望重的当代山西武术名家。祖籍孝义,原为晋中市武术协会副主席、汾西矿业集团公司武术协会主席、现居介休的任树清师傅,民国山西国术促进会主要负责人王新午的嫡传弟子,其处世智慧、武学天赋、精深的武学造诣以及太极推手的浑厚功力,对我走入传统武术的世界具有重要意义。榆次王建筑老师,人称“山西武术活百科”,是我榆次写过拜师贴的师傅,但我们更多的不是练拳,而是畅聊山西武术,尤其是形意拳的百年传承。介休贾宝寿老师,在与任树清师父多次聚会中,让我感受到了毕业于山西大学体育学院武术名家的谦和以及他的深藏不露。太谷李国樑老师,宋氏形意名家,王宗岳太极拳第十二代嫡系传人,是我了解“颠倒颠”武术名谚的长寿老人。太谷布秉权老师,布氏形意名家,武林人称“布九爷”,让我见识到了武术是文化、武术是艺术的本真。车式形意拳第四代传人高宝东老师享誉全国武林,为人谦和,传递着绵绵不断的真力。祖籍汾阳现居榆次的王新午“外甥”梁春华的侄子梁发原及其儿子梁小兵,让我管窥“技击”的奥秘,并对传统武术深感“敬畏”。加之,对传统武术历史文化典籍的初步研读,“止戈为武”“文武为斌”“文武为贇”,“武”“斌”“贇”三个汉字,背后的文化均揭示了中华武术“文武一家”“技击为魂、养生为要”的真谛与精华。郝树峰《武术家田正西好文》中写到:“对田先生的第一印象是,身量虽然不甚伟岸,却感觉先生带着一团精干、和蔼的气场,言谈举止中尽显脱俗修养,既不像一位农民,也不像一位武人。”这也是我对田老师的第一印象。
田正西老师确实喜好文墨。在初步建立微信联系、彼此介绍基本情况后,田老师答应给我寄赠一本《平遥武林志》,同时提出设法给他一幅名家书作。几经考虑,我请中国书协第四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刻字委员会委员,中国书协第五届、第六届刻字委员会委员,首届晋中市书协主席李庶民老师为田正西老师题写了“意发神传 心动形随”八个大字,以示心意六合拳的理解。
8月10日,我和田正西老师如约见面。他叫爱徒王晓兵到动车站接我到家。在家里,面对面坐下,老伴给我们倒了两杯茶。田正西老师一见如故,给我重点讲述了他爱武习武传武的经历以及镖门注重实用不重套路的传统。言语间,他念念不忘他的师父、师爷,可见其用情至深。交谈中,他给我出示了手抄《拳谱》《鞭法谱(图解八合编)》。看我喜欢八合鞭,让孙儿田峰瑞给我做了演示。最后还送我其仅抄十本的《拳谱》,并一再嘱咐妥善保管。中午吃饭时间,他特意请来平遥作协主席高巧玲陪我用餐,并准备让巧玲陪同我到平遥古城游览观光,可见其待我如何之高。两代人随结成往年之交。
从平遥回榆次之后,一直与田正西老师保持频繁的微信联系。他问我王新午孙女王敏的情况。给我进一步讲跟师爷、师傅交往的细节。给我发他练石锁、“一马三刀”、教授徒弟的短视频。提供他手里认为重要的《增演易经洗髓内功图说》《点穴巧制招》等书和为写好本文我所需的照片。我问他收徒的要求,以便合适的时候给他推荐合适的人选。中间儿,他又给我寄赠了一本手抄的拳谱。同时,仍想让我再给他写一幅字。这次,我请了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行余书社名誉社长吕林健老师为其书写了“陆合绝手 一代名宿”八个大字,以表对田正西老师的特别敬意。
在《我叫田正西》一书的《附录》里有《拳论》一节,这才是我最为感兴趣的内容,他收录了《六合拳论》《枪论》《绵掌要诀》《八合鞭的行功与用法》《拳谚》《十法选要》《打法二十四字》《进退歌》《左右趋避诀》《用力略说》《论长拳与短打之别及关系》等武学精华内容,每一部分都值得勤练一生,体悟一生,而且从中可以深刻地感受到镖门武术注重实用、立见生死的职业所需,这正好与他给我讲述的,也是书中曾经的交手经历吻合。其实,绝招、绝手就是平常手。只要下的功夫到了,浑身是拳,处处都能打人。而且基本都不是武术套路里的规范招式,都是随机应变,见招拆招的本能反映,无非是平常所下功夫最深,训练及交手过程中“使”的最为有力的顺势一击。难看的,往往惯用。美观的,仅是表演而已。这也是真正技击高手与武术运动员的本质区别。至于武术段位、级别、荣誉等,都只能起仅供参考的作用。老话讲:“江湖越老,胆子越小”。为什么?就是武术的不确定性远大于其确定性,一切胜负、生死其实都是瞬间六合所散发的整劲儿及发自骨子里力道的闪电之光。武德高者,往往在制胜一击时留有余力,给对方以足够的颜面,甚至胜败立决的结果都密不示人。存敬畏,胆子才小;知深浅,城府越深。就像书法讲究留白一样,深通技击精妙的武术家往往行事更加稳慎,处处进退有据,甚至达到不显山、不露水,一个眼神就知深浅的境地。所以,我相信两个武术高手,不必交手,只要口头交换一下招式,并且口述拆解的要领,即可在言谈间决定胜负,甚至生死。当然,“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从来也没有绝对的胜负。所以,山水之间,才有“见”“不见”“又见”的三重境界。
师爷王芝曾对田正西讲:“练拳的如牛毛,成事的如羚羊角。一个武行成功者,好的天赋、刻苦用功和好的师傅,三者缺一不可。你现在可以说,三样条件都具备,你要好好珍惜年华,成为王家拳的一个成功继承者。”是的,田正西师爷及师傅不负所望,终成一代名家。
2013年,田正西上了平遥电视台的《田园风》栏目、开了新浪网《田正西武术网站》“平遥武秀才”自己的博客。田正西通过网络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平遥南良庄王家”的武术,同时也“开门授徒”,接收了湖南、山东临沂和长治等地的徒弟,这对于心心念念传播武术传统文化的田正西来说是莫大的欣慰。2006年,他出版了自传《我叫田正西》。2020年,他历经6年多的苦心搜求,跑遍平遥县的每一个村落,收集了第一手的平遥武术历史资料,胡忠治协助编辑完成了《平遥武林志》,办了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为此,从事新闻工作30年、平遥县一城两寺研究院“平遥古城文化研究员”侯美蓉在《晋中日报》撰写专文《盛世修志 星光灿烂》,为《平遥武林志》点赞。晋中电视台公共频道《晋中零距离》也对田正西做了专访。远在加拿大的古拳谱藏家崔虎刚在《序言》中讲,田正西此举,堪称“武林楷模”(魏永轩)
来源:中国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