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济宁市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抢抓工业机器人发展机遇,推动机器人产品与工业场景深度融合,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力引擎,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新质生产力。
济宁新闻网·更济宁讯 济宁市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抢抓工业机器人发展机遇,推动机器人产品与工业场景深度融合,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力引擎,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新质生产力。
人工智能尤其机器人行业,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济宁市结合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在机器人行业下好“先手棋”,基本形成了以邹城机器人产业园、高新区智能终端产业园为中心的“两园多点”产业集聚格局。
邹鲁融媒记者张铁柱:“我现在是在位于邹城市的珞石(山东)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我身边的这个新朋友,它是珞石公司最新研发的一款具身机器人,听说它的本领还不小,我们来和它打个招呼,你好!”
“你好!我叫Helios,我是珞石最新发布的轮式双臂机器人,欢迎你们来到珞石智能制造未来工厂。”
珞石(山东)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雷:“像我们这种轮式的双臂(具身机器人),它目前融合了强化学习、模仿学习,我们的大模型训练,以及我们的智能视觉规划系统等多种多样的一些先进的具身智能技术。它可以应用在很多的一些场景,比如像我们工业场景、自主装配搬运,包括我们的一些高精度的检测、巡检等多个方面。除了这些之外,我们还可以延伸到我们的生活场景里面,像我们的一些端茶倒水、叠衣服,包括我们整理物品等各种各样的操作。”
十年来,珞石研发投入超10亿元,推进人工智能与工业机器人融合,未来将强化软件算法,加速更智能的具身机器人落地。
珞石(山东)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雷:“我们会积极地融合AI的一些技术,然后跟我们的合作伙伴一起,去构建一个更开放的企业生态,让我们的机器人真正走进各种各样复杂的一些场景,去解决实际的问题,用我们机器人技术让生活更美好。”
今年以来,济宁市加快机器人产品与应用市场精准匹配,结合工程机械、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医药等15条标志性产业链,打造一批新的“机器人+”应用场景。
位于济宁经开区的山东神力是一家专注生产索具、电气化铁路配件等产品的企业,随着行业竞争加剧,企业决定对生产线进行数字化改造,来提升产品竞争力。最近,他们刚刚完成打磨机器人的安装调试,这款新设备引入了智能视觉、机器人柔顺力控以及基于模型训练的机器人轨迹自动生成技术,金属铸件的打磨去毛刺可以完全实现无人化。
山东神力索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兆申:“机器人使用之后,它的一致性要高,(产品)合格率由原来的94%,现在可以提升到99.5%,效率是原来人工效率的4倍以上。”
近年来,济宁市聚焦机器人上游零部件、中游整机制造、下游系统集成,已形成整机生产企业16家,涵盖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三大类型,涉及控制器、减速器、传感器、伺服系统“三器一系统”关键零部件,部件生产与整机制造协同耦合,形成上下游协同、多领域覆盖的产业集群。近5年,全市机器人产业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
来源:济宁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