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从珠峰的风雪哨所到江南的湍急溪流,从火场的浓烟烈焰到高原的奔腾江河,一群年轻的守护者把生命永远留在了岗位上——有人穿着军装倒在执勤路,有人脱下军装仍冲在救援最前。官方报道里的每一段事迹,都藏着这个中秋最沉重也最温暖的牵挂:我们能安心团圆,从来都是因
中秋已至,家家户户的餐桌上开始摆起月饼,窗台的灯也亮着等亲人归来。可总有那么几盏灯,再也等不到主人推门的身影。
2025年,从珠峰的风雪哨所到江南的湍急溪流,从火场的浓烟烈焰到高原的奔腾江河,一群年轻的守护者把生命永远留在了岗位上——有人穿着军装倒在执勤路,有人脱下军装仍冲在救援最前。官方报道里的每一段事迹,都藏着这个中秋最沉重也最温暖的牵挂:我们能安心团圆,从来都是因为有人用生命把危险挡在了身后。
1.龙权锋:珠峰下的“绿色卫士”,27岁的生命誓言
27岁的苗族战士龙权锋,2022年穿上军装后,就成了珠峰脚下的“绿色卫士”——每天跟着队伍巡逻边防,遇上暴雪滑坡还得冲去抢险。2025年5月15日,他像往常一样执行常规任务,却再也没能回来。战友整理他的遗物时,翻到一本磨破封皮的日记本,最后一页写着“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字迹力透纸背。
5月21日那天,贵州榕江高铁站挤满了人,乡亲们举着“英雄回家”的牌子,眼里含着泪迎接覆盖国旗的骨灰。有人记得,这个不爱说话的小伙子入伍前,还跟邻居阿姨说“等我守好边疆,就回来陪您唠嗑”,可现在,他只能永远留在珠峰的风雪里了。
2.邵瑞:守了13年高原,最后一跃留在江南溪流
34岁的邵瑞,把13年青春都献给了藏北阿里高原——那里海拔5000多米,冬天零下30度,他顶着风雪巡逻,两次荣立三等功,战友都说“邵哥的脚印,在边境线上能连成串”。谁也没想到,2025年9月2日,他会在浙江杭州的溪流里定格生命。
那天他路过临目村西坑溪,听见有人喊“有人落水了”,循声跑过去就看见一名妇女在激流里挣扎。“再不救就来不及了!”他朝周围人喊了一句,没脱外套就跳进水里。拼尽全力把妇女推到岸边后,他自己却被水流卷走,等大家把他救上来时,体力已经耗尽。
杭州市公安局临安分局认定他是见义勇为,追思会上,战友哽咽着说:“以前在高原,他总说‘守好边关,家里才能安稳’,现在他用命守住了别人的家人,自己却再也回不了家了。”
1.王勋、宋思玉:沈阳火海里,攥着工具到最后一刻
2025年4月2日,沈阳铁西区综合楼的火光染红了半边天,腾飞二街消防救援站的警铃一响,37岁的站长王勋和29岁的班长宋思玉就带着队伍冲了过去。“里面还有41个被困群众,跟我上!”王勋喊完就冲进浓烟里,宋思玉紧跟在后,两人一间屋一间屋搜,把老人、孩子一个个抱出来。
可就在最后一批人撤离时,火情突然变了——燃气管道爆燃,烈焰瞬间把他们包围。等战友们冲进去救他们时,发现王勋和宋思玉还紧攥着破拆工具,身体已经被烧得碳化。
有人统计过,王勋入伍17年,参与了1900多次救援,手上的老茧比谁都厚;宋思玉入队10年,救过260多个人,手机里存着好多被救群众发来的感谢信息。应急管理部追认他们为烈士时,很多市民自发去消防站献花,卡片上写着“谢谢你们,把生的机会留给我们”。
2.陈树棋:推开战友的瞬间,他成了火海里的光
27岁的陈树棋是浏阳金阳消防救援站的战斗员,平时训练最刻苦,每次出警都抢着冲在前面。2025年1月14日,五金商行着火,他主动请缨:“我年轻,体力好,让我去搜!”刚冲进店铺深处,就听见“轰隆”一声——建筑要爆炸了!
千钧一发之际,他一把把身边的战友推到安全区域,自己却被气浪掀进火里。战友们拼了命把他救出来,可他还是没挺过来。湖南省政府追认他为烈士,9月把他的骨灰送回湘乡烈士陵园时,乡亲们自发拉着“欢迎英雄回家”的横幅,有人记得他最爱吃豆沙月饼,就买了好多摆在他的墓碑前,说“树棋,吃口月饼,咱们回家了”。
3.邓勇:武汉火场里,他说“让我替战友上”
28岁的邓勇是武汉的政府专职消防员,入队两年多,参与了360多次救援,从一开始连装备都拿不稳的“门外汉”,变成了班长嘴里“最靠谱的搭档”。2025年8月3日凌晨,硚口区居民楼着火,他跟战友轮换着进火场搜救,看到战友脸色发白,他说“你歇会儿,我替你上”。
可那次进去后,他就没再出来——高温高热让他多脏器受损,送到医院抢救了一天,还是在8月4日离开了。班长回忆说,邓勇总说“消防员的职责就是救人”,现在他用自己的命,守住了居民楼里的团圆,却让自己的家人永远少了一个团圆的人。
1.高武:楠溪江里,连鞋未脱的一跃
42岁的高武是江西鄱阳的退役军人,退伍后在温州打工,2025年5月1日,他带着家人去楠溪江游玩,突然听见“孩子掉水里了!”的哭喊。他抬头一看,一个9岁男孩正在急流里挣扎,连鞋都没脱就跳进水里。
水流特别急,他抱着男孩往岸边游,好几次被浪打翻,最后拼尽全力把男孩托到岸边。可等大家回头找他时,他已经没了踪影——体力耗尽的他,被水流冲走了。
浙江省永嘉县公安局说他是见义勇为,5月8日,家乡退役军人事务专干全员去温州接他的骨灰,高铁到站时,很多老乡都来送他,有人说“高武这孩子,在部队就老实,退伍了还是这么仗义,可惜了”。
2.谢桂:韩江边,没关的车窗和“召必回”的誓言
33岁的谢桂是广东潮州的退役军人,2025年3月5日,他刷到朋友圈有人说“韩江有人要轻生”,来不及关车窗就开车往江边冲。到了江边,看见有人在水里沉浮,他二话不说就跳下去,托着轻生者往岸边游。
轻生者被救上来了,谢桂却因为体力不支沉入江中。后来警察在他的遗物里找到退伍证,背面用钢笔写着“若有需,召必回”,字迹已经有些模糊,却藏着他从未忘过的初心。
3.胥飞:桑株河里,未寄的贺卡和外婆的约定
29岁的胥飞是西藏退役老兵,2025年6月19日,他在新疆和田桑株河附近办事,突然听见有人喊“有人落水了!”。“我当过兵,会游泳!”他喊了一声就冲进河里,监控录像里能看到,30分钟里,他一次次把落水群众往岸边推,自己却越来越虚弱。
最后一次推救完,他再也没力气了,身体慢慢沉入水中。战友在整理他的军装时,发现里面夹着一张没寄出去的贺卡,是给外婆的:“外婆,等我挣了钱,就带您去看布达拉宫,看看我以前守过的地方。”
今年的中秋月亮,会像往常一样亮,照亮珠峰的哨所,也照亮桑株河的流水,只是那些熟悉的身影,再也没法跟家人一起赏月了。2025年牺牲的英烈们,没能等到今年的中秋,却用生命守住了无数个家庭的团圆夜。
这个中秋,我们不妨对着月亮敬一杯酒——敬龙权锋守过的珠峰,敬邵瑞跃入的溪流,敬王勋、宋思玉、陈树棋、邓勇闯过的火海,敬高武、谢桂、胥飞救过人的江河。你们没完成的守护,我们会接着扛;你们期盼的团圆,我们会替你们好好过。
这些名字,该被我们永远记得。
来源:瞭望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