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连续阴雨缠上亳州白术地,谯城辛集的种植户比谁都急——地里的白术块茎泡得发黑发霉,严重的直接烂在土里,不得不冒雨踩着泥挖出来。简单冲掉泥土就拉去市场,鲜货价跌到5-9元/公斤,可去年买芽子就花了30-35元/公斤,算上包地、人工,这季大概率要亏。
连续阴雨缠上亳州白术地,谯城辛集的种植户比谁都急——地里的白术块茎泡得发黑发霉,严重的直接烂在土里,不得不冒雨踩着泥挖出来。简单冲掉泥土就拉去市场,鲜货价跌到5-9元/公斤,可去年买芽子就花了30-35元/公斤,算上包地、人工,这季大概率要亏。
当前白术的困境,绕不开“损耗”和“价低”两个核心问题,不少种植户已经开始算“亏本账”。
1. 田间损耗:不挖烂光,挖了也难卖好价
持续降雨让土壤像泡在水里,不管是芽栽还是籽播白术,块茎都扛不住长时间潮湿——发黑、发霉是常事,严重的一捏就烂。
种植户没别的选,只能冒雨下田采挖:一部分鲜货简单冲掉泥土就交易,品相差;另一部分上炕烘成“半温货”,但烘干要耗燃料、占人工,额外增加成本。
2. 价格倒挂:卖1斤鲜货,不够买1两芽子
目前亳州集贸市场的价格,已经到了“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的地步:
二年生鲜货:5-9元/公斤(质量差的甚至跌破5元);
燎掉毛须的半温货:8-13元/公斤;
对比去年的种植成本,光白术芽子就30-35元/公斤,每亩要种350公斤芽子,再加上包地费、农药化肥钱,就算卖最高9元/公斤的鲜货,连芽子成本都收不回。
随着天气转晴,白术很快要进入“大量产新期”,接下来的行情大概率还要变,商家和种植户都得盯紧两个信号:
1. 上货量会继续增,价格或再承压
从近期数据看,上货量已经在“猛涨”:10月1日亳州辛集上货量大增,10月2日魏岗镇交易市场上货量达200吨,商家关注度高但交易以“走量”为主。
等产新后,更多鲜货涌入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会更明显,鲜货价格可能再往下走。
2. 干品、温货成“缓冲带”,但利润空间有限
目前干品喊价28-35元/公斤,温货8-15元/公斤,比鲜货高一些,但要考虑加工成本:鲜货烘干成干品,损耗率约5:1(5公斤鲜货出1公斤干品),按鲜货5元/公斤算,光原料成本就25元/公斤,再加上烘干费,干品利润已经很薄。
三、种植户减亏、商家避坑,这3点要记牢
1. 种植户:优先烘“温货”,减少亏损
如果还有未采挖的白术,尽量选排水好的地块先挖,避免继续烂在地里;采挖后不要直接卖鲜货,哪怕简单烘干成半温货,也能多卖3-5元/公斤(温货8-13元 vs 鲜货5-9元),能少亏一点是一点。
2. 商家:鲜货慎囤,盯紧“加工成本”
不要急着囤鲜货赌涨价,产新期上货量会更大,价格可能更低;如果想收鲜货加工干品,要算清楚“鲜货价+加工费”是否低于当前干品28-35元/公斤的行情,避免加工后反而亏本。
3. 长期看:种植户要补“排水课”
这次亏损的核心是土壤积水,下次种白术前,一定要选地势高、排水好的地块,或者起垄种植,提前挖好排水沟——比起事后补救,前期预防能少走很多弯路。
10月2日,亳州魏岗镇交易市场 上货量约200吨,一年生鲜货 4-5元 ,二年生鲜货 5-8元,二年温货 8-15元;
10月1日,亳州辛集市场上货量大幅增加,二年生鲜货 6-8元,温货 11-15元,品 28-35元 。
后续白术产新进度、价格变化,会持续跟踪分析,种植户和商家可重点关注“上货量是否持续增加”“温货与鲜货价差是否扩大”两个指标,再做下一步计划。
来源:中药材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