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编精选多篇佳作以飨读者网球球迷们分散于不同的城市,拥有迥异的生活轨迹。每年10月,因为同一项运动、同一场赛事共同奔赴坐落于上海闵行的旗忠网球中心。这是一张由热爱织就的、看不见的“网”,每一个节点上,都是一个个人生被网球改写的故事。
小编精选多篇佳作以飨读者网球球迷们分散于不同的城市,拥有迥异的生活轨迹。每年10月,因为同一项运动、同一场赛事共同奔赴坐落于上海闵行的旗忠网球中心。这是一张由热爱织就的、看不见的“网”,每一个节点上,都是一个个人生被网球改写的故事。
白领王梦第一时间抢到了2025上海大师赛中央球场的门票,从2024年计划来闵行工作起,她早已准备好奔赴每个有大师赛的秋天;金融人吴骁杰刚刚结束一场商业会议,他的日程表上,“大师赛观赛”已被标记为一场不容错过的“重要商务事项”,其背后是对整个正蓬勃发展的网球消费图景的展望;相距千里之外的广东,研二学生Alex的电脑屏幕上闪烁着德国网球运动员亚历山大·兹维列夫的比赛直播窗口,一条关于2025上海大师赛签名岛入场券的推送吸引了她的注意;而在更遥远的比利时,潘清逸的手机屏幕亮起,一条来自“大师赛球童工作组”的新信息,瞬间将他拉回那个熟悉的场景——闵行、秋夜、旗忠网球中心、中央球场刺眼的灯光,9月底一落地上海,他就要投入今年大师赛的球童训练工作。
网球球迷们分散于不同的城市,拥有迥异的生活轨迹,却在每年10月,因为同一项运动、同一场赛事共同奔赴坐落于上海闵行的旗忠网球中心。这是一张由热爱织就的、看不见的“网”,每一个节点上,都是一个个人生被网球改写的故事。
喜欢网球的理由
2008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女子网球运动员李娜出人意料地杀进了女单半决赛,创下当时中国女子网球选手在奥运会单打中的最好成绩。那一年,小学二年级的潘清逸通过网校选拔第一次踏上网球场,如今他已是一名参与上海大师赛球童选拔培训工作的网协成员了。
“那时候网球运动还不像现在这么热门。父母送我去打球,只是因为我小时候身体不好,经常去医院报到,他们想让我强身健体。”潘清逸与网球的缘分,就始于这样一个再简单不过的愿望。和大部分“00后”一样,潘清逸从小报名过很多兴趣班,网球之于他,起初也只是一个“兴趣爱好”。直到他开始代表网校、学校参加比赛,一次次的球技较量与心理博弈,把天性中“想赢”的劲头激发出来。“想赢更多的球,就得练得更狠”,这种最原始的胜负欲推动着他在训练中不断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于是他“坚持下来了,而且坚持了这么多年”。
李娜曾说:“网球是一项非常孤独的运动,一场比赛,你要做出800次到1200次的抉择。都是你一个人在承担。”但对于潘清逸而言,球场上的“孤独”,更塑造了自己的“独立”,“网球比赛不允许教练进场指导,所以场上所有的想法都来自球员自己,从小打网球的孩子就会习惯于自己思考了”。
广东的Alex则出生于一个球迷之家,一谈起“追星网事”,她的话匣子就关不上了:“在同样喜爱网球的父母的影响下,我从高中起便迷上这项运动。最喜欢的网球运动员是亚历山大·兹维列夫,所以我的英文名叫Alex。”
时间回到2017年5月,刚满20岁的亚历山大·兹维列夫在罗马大师赛决赛中击败德约科维奇,夺得个人首个大师赛冠军,一战成名。但兹维列夫吸引Alex的并不止赢球时的潇洒,还有面对疾病与伤痛时的坚韧。“他3岁就确诊患有先天性1型糖尿病,在极端天气或压力大的时候,会出现血糖不稳定的症状,非常影响比赛状态。”命运却总爱与人开玩笑,2022法网半决赛,兹维列夫与纳达尔激战正酣,兹维列夫却突然在一次横向移动中脚踝严重扭伤,痛苦倒地,最终被迫退赛。但令所有人惊讶的是,兹维列夫在半年后就回归球场,还逐渐找回了状态。用Alex的话来说,是完成了一次“蜕变”。此前,兹维列夫始终隐瞒着病情,直到2022年8月,他在社交媒体上公开病情,并启动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基金会,为发展中国家和有需要的糖尿病儿童患者提供药物治疗,“鼓励患病的儿童永远都不要放弃自己的理想”。球场上下,兹维列夫一直是一个给予Alex正向力量的偶像。
在球星的影响下,Alex眼中的网球是一项“很纯粹”的运动。科研压力不那么大的时候,她会和学校里的球友约一场球。哪怕没有上过昂贵的私教课,看球多年积累的理论经验和长期健身保持的运动习惯,也足以让Alex在“娱乐局”中打得尽兴。和潘清逸一样,她也提到了网球对生活直接的影响:“打球的过程中,我需要去从一次次的击球中获取经验,想办法让自己争取在下一次做得更好,在无形中促使我找到一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路径。而且我发现打网球之后,我的面相都变得舒展了,可能是打网球释放了压力。”
网球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回望2024年的中国网球,自从郑钦文在巴黎奥运会网球女单决赛摘金,全国再次刮起了一阵“网球热”。黄金时间段的网球场地需要提前3到5天预约,曾经热衷于骑行、飞盘、滑雪的时尚弄潮儿们开始在社交媒体上晒出“网球服大片”,“网球社交是中产的新型MBA”等话题甚至让网球成为部分人群的身份象征。
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于2025年4月6日发布的《中国网球事业发展基础数据》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网球人口达到251万多人,相比2021年增长率达28.03%。中国网球人口在全球范围内仅次于美国。
网球这项昔日的所谓“贵族运动”正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更多人的生活方式。它不再只是一项运动,更成了很多人结识同好、表达自我的语言。
“攒着积分赶上CTV1000夏季赛,初次体验了大师赛场地,感受了女单角逐激烈,也有了第一次配合就超有默契的女双搭子,吃了烤肉,非常nice!”一条在旗忠网球中心打比赛的朋友圈,引起了好多羡慕的评论,许多平时不打网球的朋友,也忍不住点赞。
九宫格照片的主角,王梦,2024年从武汉来到闵行工作,一踏上这片土地,她就开启了在闵行寻找球场和球友之路。在18年资深球迷王梦的眼里,在比赛中获得名次并不是第一目的,打网球、看比赛、交球友都变成了她拓宽生命宽度的一种方式,或许是工作日下班后的一刻放松,或许是与球友相约去嘉兴南湖感受红土场地的一场旅行。说起第一次在旗忠比赛的感受,王梦仍然记忆犹新。当她脚踩大师赛同款蓝色硬地的瞬间,“心跳像被球拍打中般急促,阳光穿过场馆的玻璃顶,落在我汗湿的额头上,那一刻突然懂了:有些奔赴,从来都不算晚”。
王梦在旗忠网球中心参加比赛,初次体验大师赛同款场地
和其他球迷不同,吴骁杰打网球,起初是为了社交。由于工作的关系,吴骁杰常常作为工作人员参与网球比赛,网球运动爱好者也与他的客户画像有一定重合,随着金融行业内的网球氛围越来越浓,吴骁杰也在朋友的鼓励下来到了网前。
2023年上海网球大师赛现场,吴骁杰定格了比赛中这极具意义的一刻
在吴骁杰看来,网球运动的“专业性”是初学者难以从“爱好者”进阶为“核心玩家”的关键因素,“一般要找教练上20节课左右才能和朋友对拉,不然很大概率就是两个人一直在捡球,这还是在运动细胞比较好的基础上”。即便如此,自称“运动细胞不是很发达”的吴骁杰还是会长期打下去。因为在躬身入局之后,吴骁杰对网球行业有了更加深入的洞察,他时常带着更商业化的思考看待网球运动:武汉WTA赛事带动的产业效益、网球场场地设施的市场空缺、培训体系的建设与完善、装备品牌的时尚潮流等等,说起这片运动领域的“蓝海”,吴骁杰滔滔不绝。
2024年吴骁杰拍摄的中央球场
大师赛的约定
2025年10月,在上海旗忠网球中心的穹顶之下,来自四面八方的网球爱好者汇聚于此,共享一场网球盛宴——上海劳力士大师赛。
对潘清逸而言,大师赛是他生命中一个近乎恒常的坐标。从11岁被选为球童开始,10月国庆假期期间的旗忠网球中心就成了他最熟悉的网球比赛场地,“每年也会有很多朋友回来,像回家一样”。在横跨小学至大学的球童工作中,他经历过凌晨结束工作、4点到家、9点又出发的艰辛;也体会过在中央球场近距离亲历费德勒职业生涯最后一场大师赛比赛的震撼;还留下了与球童、教练们历久弥新的友谊。如今,他已从当年的小球童成长为给球童们表现评价打分的管理者,参与到选拔和培训新一代孩子的工作中,将球童工作中的“专业、辛苦、热爱”传递下去。“今年最大的变化肯定是二号球场加盖顶棚了,下雨天可以用的场地又增加了一块,更好地保证了赛事的流畅性。作为工作人员,我希望比赛都能顺利地完成。”于他,大师赛意味着一份责任、一份传承和一份无需言说的热爱。
2019年上海大师赛四分之一决赛上,潘清逸作为球童为费德勒递毛巾
而对远在广州的Alex来说,大师赛则是一场一年一度、跨越千里的奔赴。她通过网球结识了志同道合的网友,这对“追星搭子”经常因为球星们的比赛得失争得不可开交,也会约定每年在上海“奔现”,在旗忠网球中心一起追星,感受比电视转播更炽热的气氛。回忆起去年的大师赛,Alex仍心潮澎湃:“我特意买了‘B档’的票,因为那个位置在球员一侧,利于我追星,现场也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球友。当然,最开心的还是和喜欢的球员有了互动,收获了不少合影。”签名岛、见面会、限定周边、丰富多彩的网球活动、可以近距离观摩的球员训练场……于她,大师赛是节日的盛典,是情感的寄托,是平凡生活里的耀眼火花。
Alex(左)如愿拿到亚历山大 ·兹维列夫的签名
2024上海大师赛现场,王梦站在偶像德约科维奇所用的训练场内。当德约笑着走向粉丝,给王梦签名,并一起合影时,她紧张得忘了说那句排练了无数次的“谢谢”。在王梦描述里,这一切都十分梦幻:“他的手掌宽厚,眼神里有赛场外的温和,原来偶像的光芒,不只在赢球的嘶吼里,更在这种零距离的真诚里。那天的风都是甜的,小德的签名成了‘热爱具象化’的证明。”
球迷展示在大师赛训练场收获德约科维奇的签名
今年,王梦早已锁定10月8日中央球场的内场观赛席位,这张她口中“写满约定的船票”,将引领所有球迷共赴2025上海大师赛之约。新的征程,承载着一“网”情深,驶向更多期待与热忱都实现的明天。
图文:《城市季风》编辑:俞婧禾(实习)
初审:方佳璐
复审:何婷婷
终审:徐雷冰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来源:今日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