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显微镜下,Terracidophilus sinensis 像微型装修队,
“287万港币,68克。
”
朋友圈刚刷到这条拍卖结果,手机差点没拿稳。
比金价贵出两百多倍的小石头,到底谁在买?
先说结论:别急着骂炒作,新证据把田黄石的“老黄历”翻了个面。
去年中科院在《矿物学报》扔了个炸弹:
寿山溪里那层黄皮,不是简单氧化,是细菌干的。
显微镜下,Terracidophilus sinensis 像微型装修队,
把褐铁矿一点点啃成“金漆”,
800到1200年才刷完一面墙。
听着玄?
福州鉴定中心干脆上了新玩具:
拉曼光谱+显微共聚焦,
0.1微米的小动作都给你录屏。
过去靠手电、靠舔,现在直接出4K高清报告。
市场马上给出反应。
今年春拍那枚六面平章,
买家举牌前只问了一句:
“有拉曼证书吗?
”
有,就敢加到底。
有人欢喜有人愁。
上游刚冒头的“金边田”更黄更厚,
斜绿泥石含量飙了12%,
老藏家皱眉:太新,不够“熟”。
可年轻玩家不管,
直播间里一句“金边更闪”就秒没货。
吵归吵,新标准已经落地:
“六德”加了个“透”字。
灯一打,
萝卜纹像冻住的瀑布,
黑针纹按ASTM分级,
Ⅰ级像发丝,Ⅴ级像墨斗线,
价格直接腰斩或翻倍。
最扎心的是保养。
别再塞抽屉里随缘。
23度、55%湿度,
差两度,石头自己裂给你看。
所以,下次看到30到80克的“标准印章料”,
别只看黄不黄,
先问三句话:
“拉曼报告?
”
“黑针几级?
”
“恒温箱在哪儿?
”
答得上来,再谈钱。
答不上来,
287万的故事,
听听就好。
来源:自在根河9Q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