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揽4500亿,市值一天超1800亿,这家老牌汽车巨头赢麻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05 13:00 3

摘要:资本市场的狂热,给了这位汽车老兵最体面的回应,发行价定在30.75港元,硬是引来了高达238倍的超额认购,直接创下当年港股新股的认购纪录。

奇瑞终于成功上市了!

4500亿营收、超1800亿市值、港股认购238倍”,这三个数字直接把奇瑞送上热搜,老总尹同跃泪洒现场。

但鲜少有人知道,这样的业绩底气的背后,是一条横跨20多年的曲折上市路……

9月25日港交所的钟声敲响时,头发已经花白的掌门人尹同跃,终究是没能忍住,当场激动落泪,这眼泪,一等就是21年。

资本市场的狂热,给了这位汽车老兵最体面的回应,发行价定在30.75港元,硬是引来了高达238倍的超额认购,直接创下当年港股新股的认购纪录。

上市首日,奇瑞的市值就冲破了1800亿港元,要知道,就在半年前,最后一轮融资时,它的估值还停在1200亿,短短时间就暴涨了50%

这一切看起来,简直是赢麻了,然而,就在这片狂欢的背景音下,翻开奇瑞的账本,一个刺眼的数字却让人瞬间冷静:高达89%的资产负债率

市场给出的38倍市盈率,远超传统车企15倍的平均水平,这究竟是对未来的豪赌,还是对过去的补偿?

尹同跃用21年的白发换来的这914亿港元,从到账那一刻起,就注定背负了沉重的双重使命,它既是庆功酒,更是救命钱

表面上看,奇瑞的增长势头猛得吓人,从2022年到2024年,短短两年间,销售额增长了近两倍,2022年全年营收是926.18亿元,而到了今年第一季度,单季营收就达到了2022年全年的70%,简直是踩着风火轮在跑。

但这种狂飙突进的规模扩张,是建立在极高的财务杠杆之上的,2022年时,奇瑞的资产负债率曾一度高达93%,如今降到89%,虽有好转,但对比行业约60%的平均线,依然像是在走钢丝。

高增长并未带来高利润,这是更要命的问题,奇瑞赚钱的效率,实在有点对不起它的销量,今年单季毛利率为12.4%,相较去年的13.5%甚至还在下滑

隔壁的比亚迪,毛利率是20.1%,这意味着,大家同样是卖车,奇瑞赚的每一分钱都比对手要辛苦得多。

为什么这么低?因为销量的大头,依然是利润空间本就狭窄的燃油车,这笔钱,计划中有60%要砸向研发,20%布局全球化,剩下的部分补充流动资金。这个“补充流动资金”的说法,本身就是一种委婉的坦白:家里的现金流,真的很紧张

说白了,这914亿港元,得先保证这台庞大的机器还能继续转下去,然后才能谈升级换代、星辰大海的梦想,它首先是“氧气”,然后才能是“燃料”

奇瑞身上最鲜明的标签,一直是“技术立企”,这是它的骄傲,也是它如今最大的拧巴之处,时间拉回到1996年,尹同跃响应安徽“951工程”,从一汽回到家乡。

这位1980年就考入安徽工学院汽车专业的科班生,带着“造中国人自己的车”的梦想,在几间茅草屋里开启了奇瑞的故事。

创业的艰辛无需多言,关键的转折点发生在1999年4月27日,当他们从英国买回来的二手生产线上,第一台发动机成功点火时,奇瑞的技术基因就此种下。

他们累计有9款发动机,都拿下了“中国心”十佳发动机的称号,发动机热效率更是做到了惊人的44%,站在了世界前列。

可是,当这些闪闪发光的技术奖杯,摆到残酷的商业货架上时,却没能换来相应的市场溢价,就拿最新的风云混动系统来说,技术绝对过硬,满油满电的情况下,实测续航能跑到1624公里,这个数据足以让任何对手侧目。

然而2024年,奇瑞新能源车的销量是58.36万辆,虽然同比激增超过两倍,增速亮眼,但抬头一看,比亚迪已经卖了400万辆,这之间的鸿沟,不是一个两个技术亮点就能填平的。

技术与市场的错位,在高端化路线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奇瑞倾注了最多技术心血的高端品牌星途,却始终没能撑起品牌的门面。

今年1到8月,星途的销量同比下滑了3.84%,更惨的是,旗下最核心的一款车型,在最近的8月份,一个月只卖掉了115台

问题出在哪?长期以来,奇瑞给消费者留下的印象是“高性价比”,这个标签像个甜蜜的诅咒,一方面帮它打开了市场,另一方面又死死地锁住了它向上的空间

当消费者习惯了用更少的钱买到不错的技术时,你再想让他们掏更多的钱为品牌溢价买单,就变得异常困难,这已经不是单纯砸钱搞研发就能解决的品牌认知问题了。

迟到21年的船票

用21年的漫长等待,换来一张进入资本赛道的入场券,对奇瑞来说,这代价不可谓不沉重,回看奇瑞的上市之路,就是一部写满坎坷与无奈的辛酸史。

早在2004年,奇瑞就首次筹备上市,却因为和上汽集团的股权争议而搁浅,2007年,他们再次尝试,结果迎面撞上了全球金融危机,计划再度泡汤。

到了2016年,奇瑞想通过借壳海螺型材的方式曲线上市,最后又因为缺少关键的新能源生产资质而宣告失败。

2018年,引入青岛五道口基金作为战略投资者,本是好事,却也让股权结构变得更加复杂,直到今年1月,控股方才下定决心推动股权下沉与混改,为上市扫清了最后的障碍。

这21年,奇瑞错过了什么?它错过了太多宝贵的战略机遇期,论起步,奇瑞其实是个不折不扣的“早鸟”,2001年,当很多同行还在国内市场摸索时,奇瑞的风云轿车就已经卖到了中东,开启了中国汽车的出海之路。

如今,奇瑞的出口成绩依然亮眼,近四分之一的销量都来自海外,全中国每出口5辆车,就有1辆是奇瑞,这本是巨大的先发优势。

但在新能源领域,同样是起步很早,却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长期的内耗和上市之路的牵绊,让它在新能源浪潮席卷而来时,没能第一时间踩准节奏,迅速转身。

现在,它终于拿到了船票,但新能源的决赛圈早已挤满了对手,比亚迪等头部玩家已经建立起了规模、成本和生态的巨大优势。

奇瑞规划中将要推出的多款新车,更像是在一个拥挤的赛道里奋力追赶,这不仅需要钱,更需要精准的战略和一点点运气

同样,过去的全球化成功模式也面临挑战,靠着性价比打开海外市场的路子,在未来贸易壁垒加高、品牌竞争加剧的环境下,还能走多远?

IPO募资中用于全球化布局的20%,显然要用来回答这个更难的问题:如何从“中国制造”真正升级为“中国创造”,实现技术的输出。

结语

这914亿港元,对尹同跃和他的奇瑞团队而言,是21年卧薪尝胆换来的慰藉和勋章,但对于作为一家上市公司的奇瑞而言,它更像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清单和一份待解的考卷

成功登陆港交所,仅仅意味着奇瑞获得了继续留在牌桌上博弈的筹码,真正的牌局才刚刚开始

信息源:

《等了20年IPO终落地!奇瑞港股上市首日收涨近4%,市值超1800亿港元》澎湃新闻2025-09-25

《上市首日,奇瑞汽车干到了1800亿 》财天COVER 2025-09-25

《奇瑞汽车在港交所上市》中国能源报2025-09-26

《21年上市长跑终“撞线”,奇瑞1800亿市值暗藏哪些秘密?》投资时间2025-09-26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来源:会发光的暹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