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 年营收约 40 亿元,在本土品牌里一骑绝尘,还是全球三大全系攀登品牌之一。
如今的户外圈,凯乐石算是响当当的名字。
2024 年营收约 40 亿元,在本土品牌里一骑绝尘,还是全球三大全系攀登品牌之一。
但钟承湛的目标远不止于此,他盯上的,是行业标杆始祖鸟。
这事儿听起来像一场硬仗,凯乐石能成吗?还得从钟承湛的经历说起。
谁能想到,现在的户外圈 “硬汉” 钟承湛,早年靠开超市赚得盆满钵盈。
大学没毕业就回老家广东湛江折腾,两三年开了五家超市,24 岁就成了亿万富翁。
按说这日子够滋润了,可他偏不,心里头对户外运动的那股子热爱,跟火苗似的越烧越旺。
小时候看电视,极限运动的画面让他挪不开眼,觉得 “酷毙了”。
1993 年,上六年级的他接触到自行车越野,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攀爬自行车、速降、潜水、滑翔伞…… 啥刺激玩啥,还玩出了名堂,拿了不少证书和奖项。
他自己都说,可能血液里就流着不安分的因子。
2002 年,25 岁的钟承湛从四姑娘山下山,路上突然冒出个想法,为啥不做个自己的户外品牌呢?
说干就干,第二年凯乐石就诞生了。
创业初期,资金倒是不愁,可心力的淬炼,才刚刚开始。
2013 年那场意外,差点毁了他。
滑雪时雪板突然脱落,撞树导致高位截瘫。
一开始他在别人面前强装没事,直到父亲痛骂 “你完了,叫你别玩危险的事”,才让他卸下伪装,痛哭一场。
但他没就此消沉,反而接纳了轮椅,改装摩托车、越野车,还恢复了潜水,成了中国第一个学会坐式滑雪的人。
这股子坚韧劲儿,也成了凯乐石的精神内核。
创业初期,凯乐石跟很多中国品牌一样,走的是 “平替” 路线,模仿国外品牌,先活下来再说。
别说,这招还挺管用,随着 2002 - 2011 年国内户外用品行业的高速发展,凯乐石也进入了快车道,2006 - 2011 年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 90%,远超行业增速。
但好景不长,2012 年,钟承湛觉得该向高端进攻了。
他用了约七成的进口面料,想提升品质,可没成想,行业增速放缓了,成本上去了,品牌力却没跟上,产品大量积压。
2015 年再次升级,还是惨败,三分之二的老员工离开,公司陷入低谷。
好在钟承湛及时调整,引入安踏出身的孔繁泳当总经理,俩人联手发力。
这次他们聚焦登山、跑山、攀岩三大场景,砍掉大批产品线,不跟风露营市场。
还在伦敦、奥地利开工作室,针对全球用户设计产品。
通过赞助运动员,让产品在赛事中接受检验,提升品牌力。
这一系列操作下来,凯乐石又活过来了,2023 年全渠道增长 90%,2024 年上半年增速依旧高达 90%。
现在的钟承湛信心十足,觉得欧美品牌没那么难超越,因为凯乐石的产品性能已经行业领先,接下来要在审美与时尚上做文章。
这不,推出了王嘉尔同款,联名越野跑山鞋一上架就秒空,不仅吸引了粉丝,还刷新了大众对凯乐石的认知。
但这策略也有风险,有分析人士说,要是时尚的声量超过了专业核心,品牌价值可能会被稀释,甚至被潮流 “绑架”。
等 “王嘉尔同款” 的热度过去,能不能把这些新用户转化为忠实客户,还是个未知数。
再看看始祖鸟,人家有压胶工艺、GORE - TEX 面料等硬科技,还有各种联名产品,全球渠道拓展得也不错,目标是成为 “户外品牌中的爱马仕”。
相比之下,凯乐石的全球化才刚起步,2024 年在欧洲进了 100 多个销售点,有卖得好的,也有卖得不好的。
组织建设上,虽然取消了 KPI,给员工放寒暑假、发旅行补贴,但效率不足,赚钱能力还有待提升。
其实,凯乐石要想干翻始祖鸟,还有不少路要走。
产品实力、品牌力、全球化渠道、组织效率,哪一项都得持续提升。
但就像钟承湛说的,他们能熬过冬天,是因为用户的支持,现在有机会做得更好,就得珍惜这个机会。
在如今的商业环境里,中国品牌崛起的例子不少,凯乐石能不能成为户外圈的佼佼者,挑战始祖鸟的地位,咱们不妨拭目以待。
毕竟,有钟承湛这样的 “户外狂人” 带领,还有那份不服输的劲头,一切皆有可能。
来源:品茗阅法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