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怪现象:牛奶用加仑卖,可乐却按升装瓶,都是饮料为何双标?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3 00:29 2

摘要:你有没有注意过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在美国超市里,牛奶用加仑卖,可乐却按升装瓶!你说奇怪不奇怪?都是喝的,还搞两套标准?这背后啊,可不是商家随便定的,而是一场跨越半个世纪的商业暗战、政策博弈和老百姓习惯的拉锯战!今天咱们就一起把这里头的门道儿捋个明白。

你有没有注意过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在美国超市里,牛奶用加仑卖,可乐却按升装瓶!你说奇怪不奇怪?都是喝的,还搞两套标准?这背后啊,可不是商家随便定的,而是一场跨越半个世纪的商业暗战、政策博弈和老百姓习惯的拉锯战!今天咱们就一起把这里头的门道儿捋个明白。

在美国的超市里,同样是饮料的牛奶和可乐,却有着两种不一样的计量单位?

这事儿得从上世纪70年代说起,

当时可乐界的老大是可口可乐,百事还是个弟弟,销量只有人家的十分之一。

硬拼包装设计,肯定是没有希望的,百事当时的营销主管约翰·斯库利突然想到一个办法,决定更换一个竞争的赛道——将瓶子制作得更大!

他们调研发现,很多消费者觉得饮料总是不够喝。

于是百事可乐果断推出了2升装的大塑料瓶,

这一招实在是太聪明啦,它既巧妙地避开了那激烈的正面交锋,又切实地击中了消费者心中那最为关键的痛点。

百事可乐在与可口可乐的竞争中,原意是全新的竞争策略,后来却成了推广公制的开端

更妙的是,百事没按老传统,用“半加仑”来进行标注,而是用了公制单位,“2升”。

为什么,

因为它赶上了一个特殊的时间窗口——1975年,美国出台了《公制转换法案》,表面上号召大家改用公制。

百事顺势而行,不仅显得格外新潮且呈现出国际化的风貌,与此同时与对手也显著地拉开了差距。

这一招商业奇袭,真是打得漂亮,

但你可能要问了,既然都推公制了,怎么牛奶还守着加仑、夸脱这些老单位不变呢?

牛奶等产品又为何坚守英制呢?

这就得说到美国的“特色”了,

那部《公制转换法案》,听起来挺像是那么一回事,实际执行呢,却是“以自愿为主要方式”。

这一自愿,就自愿出了两套系统并行的人间奇观!

像可乐这类,标准化程度颇高且全球化程度也较高的产品,毅然决然地拥抱了公制。

而牛奶呢,牵扯着太多历史和习惯,

早在1915年,牛奶那种经典的屋顶型纸盒包装诞生时,用的就是夸脱。

而且牛奶生产非常本地化,保质期又短,厂家的生产设备都是按加仑、品脱设计的,谁也不想额外花钱改造。

牛奶生产厂家不愿花钱迎合公制,是保留英制单位的一大原因

最关键的是,普通人日常做饭、喝牛奶之时,心里所想的皆为“一杯差不多是半品脱”“一加仑能倒出16杯”,你骤然改成一升、三升大家反而不会计算啦!

你说是不是,

所以啊今天的美国就形成了这么一种“双轨制”的计量格局。

你仔细看,货架上的商品,很多都“双标”了:比如牛奶盒上既标“1GALLON”,(1加仑),也小小地注明“3.78L”,(3.78升)。

这是一种典型的妥协和实用主义,

对于那些要出口的工业品,美国老老实实采用国际公制标准,不然卖不出去。

英制和公制的博弈,在美国一直存在

但回到自家厨房,以及加油站和公路限速牌,英寸、磅、加仑、英里这些英制单位依然十分坚挺,透露出一种“我就这般模样,管他谁怎么想”的文化自信,亦或是某种固执。

回过头看,这段历史,绝不只是单位之间的争斗那么简单。

它更像是一面镜子,轻松愉快地照见了,商业决策的智慧,以及政策推行的现实,还有老百姓生活习惯那强大的惯性。

百事的一个市场创意,无意中踩中了时代节点,成了行业标杆。

以小见大,牛奶和可乐的计量单位差异背后是多种原因交织的结果

而一瓶牛奶,一罐可乐,用什么单位装,这背后是传统与现代之间,本土与全球之间微妙的平衡与博弈。

所以啊,生活里处处是学问,

下回你再看到这种看似不合理的小事,不妨多琢磨一下,保不齐就能挖出一个融合了历史、商业和社会心理的精彩故事。

这可比单纯看个热闹有意思多了,你说呢?

本文AI辅助写作比例:3%

参考文献:

1.微信公众号简笔笑画,《奇怪知识:为什么美国人按升出售汽水,却按加仑出售牛奶?》

2.湖北省图书馆藏,《数据、模型与决策》

3.Ronald D. Michman & Edward M. Mazze,《THE FOOD INDUSTRY WARS: Marketing Triumphs and Blunders》

4.清华大学出版社,《营销策划理论与实务》

5.日职网络教学平台课件,《教学设计6.5: 如何开发新产品》

来源:财经大会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