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国庆长假后“可控核聚变”板块大概率延续“事件驱动+情绪轮动”的短炒特征,但节奏会明显快于上半年,空间也更依赖后续订单、政策或技术里程碑的兑现力度。核心判断如下:
2025年国庆长假后“可控核聚变”板块大概率延续“事件驱动+情绪轮动”的短炒特征,但节奏会明显快于上半年,空间也更依赖后续订单、政策或技术里程碑的兑现力度。核心判断如下:
1. 日历效应与资金回流提供β
过去15年数据显示,国庆后5个交易日万得全A上涨概率≈80%,T+10日仍达73%;科技类细分指数在T+5日跑赢大盘的概率最高,资金回流与风险偏好回升为板块提供基础热度。
2. 产业催化进入“密集团期”
- 10月3日美国公布9月非农,若就业再弱化将强化全球宽松预期,对“远期股事型”资产有利;
- 国内“夸父”(CRAFT)项目宣布2025年底全面建成,节后随时可能披露阶段性验收结果;
- 25家央企组成的“可控核聚变创新联合体”已表态将“按月滚动发布技术成果”,形成持续的事件池。
因此,板块不缺“点火器”,关键在于消息落地时点。
3. 交易结构:高位换手+机构低配
5~6月第一波拉升后,多数龙头(中洲特材、合锻智能、王子新材等)涨幅已翻倍,短期估值透支;但主动权益类基金公开持仓占比
4. 节后情景推演
① 乐观情景(概率35%):节后首周公布超预期订单或ITER配套合同,板块指数有望复制5月6日+6.3%的跳空,高弹性个股再涨20~30%;
② 中性情景(概率45%):消息面平淡,仅借大盘回流情绪弱反弹5~10%,随后进入横盘震荡,等待下一轮催化;
③ 悲观情景(概率20%):海外风险资产回调+国内业绩雷叠加,板块回踩20日线,涨幅回吐至30%分位,但低位承接力仍在。
5. 操作建议
- 短线选手:紧盯“节后首日量价”,若板块成交额>250亿元且出现两只以上20CM涨停,可轻仓追前排;反之则等回踩5日线低吸。
- 波段资金:重点挖掘“低位+实锤供货ITER或CRAFT”的配套公司(真空室、超导磁体、第一壁材料),回避已发减持公告的高位题材股。
- 长线配置:聚变仍处于0→1阶段,10月只是情绪窗口,真正商业化需看2030年前后,建议用“核心配套+国家队”组合替代纯概念,逢低分批布局。
风险点:美国对华核技术出口管制升级、央企联合体成果低于预期、季报业绩证伪导致主题快速退潮。
综上,可控核聚变板块节后“有热度、有空间、缺持续”,更适合交易型资金快进快出,留一分清醒留一分醉。
来源:财经大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