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8 岁的大一新生小陈,本该是充满希望的年纪,却在一次约会后陷入了绝望。他通过网络结识了一名网友,两人相约见面后发生了性关系。当时,小陈觉得对方看起来很健康,也没有什么异常,就没有采取防护措施。
18 岁的大一新生小陈,本该是充满希望的年纪,却在一次约会后陷入了绝望。他通过网络结识了一名网友,两人相约见面后发生了性关系。当时,小陈觉得对方看起来很健康,也没有什么异常,就没有采取防护措施。
可没过多久,小陈就出现了身体不适的症状,开始还以为只是因为军训太辛苦了,但他心里隐隐有些不安,于是便去医院检查。当医生告知他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时,小陈瞬间崩溃了,反复哭着对医生说:“我就那一次没带套,真的没想到会这样……”小陈的遭遇令人痛心,也给所有大学生敲响了警钟,艾滋病离我们并不遥远,稍有不慎就可能陷入危险之中。
近年来,大学生感染艾滋病的情况呈上升趋势,形势十分严峻。据相关数据显示,大学生群体中艾滋病的传播速度较快,且感染人数不断增加。这主要是因为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性的好奇心较强,同时又缺乏足够的性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
很多大学生在约会网友或者发生性行为时,没有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像小陈一样,觉得对方看起来健康就放松了警惕。而且,大学生的社交圈子相对广泛,通过网络交友等方式结识的人群也比较复杂,这都增加了感染艾滋病的风险。一旦感染,不仅会对个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还会给心理带来巨大的压力,影响学业和未来的生活。
当发生过高危行为后,很多人都会像小陈一样陷入焦虑和恐慌,担心自己是否感染了 HIV。那么,怎样才能知道有没有感染呢?目前,检测 HIV 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抗体检测
抗体检测是检测血液、唾液或尿液中是否存在 HIV 抗体。一般在感染后 2 - 12 周可以检测到抗体,窗口期过后检测结果比较准确。常见的检测技术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这种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但窗口期较长。还有快速检测,包括胶体金法和免疫荧光法,15 - 30 分钟内就能得出结果,适用于紧急情况,不过其灵敏度和特异性略低于 ELISA。
(二)抗原检测
p24 抗原是 HIV 的一种核心蛋白,可在感染后 2 - 3 周内检测出来,比抗体检测更早发现感染。不过,单独使用 p24 抗原检测容易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通常与抗体检测联合使用。
(三)核酸检测
核酸检测是目前最灵敏的检测方法,通过检测 HIV RNA 或 DNA 来判断是否感染,窗口期可缩短至 1 - 2 周。这种方法能定量检测病毒载量,用于评估病情进展、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但检测成本较高,技术要求复杂,一般在特定医疗机构开展。
(四)第四代组合检测
第四代组合检测同时检测 HIV 抗体和 p24 抗原,可以在感染后 2 - 4 周检测出 HIV,灵敏度和特异性较高,是目前推荐的 HIV 筛查方法。
如果怀疑自己感染了 HIV,建议尽快前往正规医疗机构或疾控中心进行检测。需要注意的是,检测越早越好,一旦感染,越早发现,治疗效果越理想。而且,不要因为担心隐私问题而不去检查,国家对个人接受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的信息是保密的。
小陈在得知自己感染后,后悔莫及,可事情已经发生,他想知道还有没有补救的办法。其实,在 HIV 暴露后,还是有一定的补救措施的。
如果在发生高危行为后的 72 小时内,能够及时服用艾滋病紧急阻断药,有很大的概率可以阻止 HIV 扩散到全身,从而阻断感染。这种药物通过高剂量的抗病毒药物浓度结合机体本身强大的免疫系统,能够对 HIV 感染的少数细胞进行识别并清除。不过,一旦超过 72 小时,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但即便如此,早期的抗病毒治疗对于减少“病毒储存库”的规模以及控制艾滋病的病程进展也有重要意义。
服用紧急阻断药物可能会有一些副作用,如头晕、恶心、乏力、厌食等。如果出现这些症状,不要自行漏药、减药或停药,症状较轻微的可不用过度担忧,一般可自行改善,症状较严重的需要找专业的医生对症处理。另外,紧急阻断药物只能作为一种高危后的补救措施,而不能作为“无敌圣光”那样的使用。避免艾滋病最有效、最稳妥的方法是不要发生高危行为,比如在性行为中坚持全程、正确使用安全套。
来源:湖北台健康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