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重读《实践论》时,被一句话狠狠戳中:“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 细想才明白,很多人之所以活得拧巴,不是能力不足,也不是运气太差,而是困在了自己的“观念囚笼”里——用旧认知套新问题,拿惯性思维躲现实挑战,最后把路越走越窄。
重读《实践论》时,被一句话狠狠戳中:“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 细想才明白,很多人之所以活得拧巴,不是能力不足,也不是运气太差,而是困在了自己的“观念囚笼”里——用旧认知套新问题,拿惯性思维躲现实挑战,最后把路越走越窄。
而《毛选》里藏着打破囚笼的“金钥匙”,读懂了,就能从“自我设限”的困境里跳出来。
教员在《反对本本主义》里痛批“经验主义”:“那些具有一成不变的保守的形式的空洞乐观的头脑的同志们,以为现在的斗争策略已经是再好没有了,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本本’保障了永久的胜利,只要遵守既定办法就无往而不胜。”
这像极了我那位开服装店的表哥。前几年靠“低价跑量+商场专柜”赚了钱,就认定这是“铁律”。后来电商冲击、消费降级,朋友劝他做社群团购、搞线上直播,他却摇头:“我以前就是这么做起来的,肯定没错!” 结果库存堆成山,最后关了3家店才醒悟:经验是过去的“船”,能载你过河,却载不动你走新路。
《毛选》里的“实事求是”,说的就是别被经验捆住手脚。就像当年红军打仗,没有照搬苏联“城市中心论”,而是根据中国实际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对我们普通人来说,遇事多问一句“现在的情况和以前一样吗?” 别让过去的“对”,变成现在的“错”。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在《反对本本主义》里掷地有声。可现实中,太多人困在“空想囚笼”里:想创业,怕风险;想考证,怕考不过;想辞职,怕找不到更好的工作。纠结来纠结去,把时间都耗在了“想”上,最后一事无成。
我之前也犯过这毛病,想写自媒体,总担心“写得不好没人看”“选题没人感兴趣”,光大纲就改了十几次,却没动笔写过一篇。直到读《实践论》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才咬牙开始写。第一篇文章虽然只有几十个阅读,但至少迈出了第一步,后来慢慢调整,才有了稳定的粉丝。
就像当年教员搞“农村调查”,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空想,而是走遍湖南、江西的农村,和农民聊天,才摸清了土地问题的症结。困住你的不是“做不到”,而是“不敢做”。与其在脑子里演完一部“失败大片”,不如先做起来——哪怕只走一步,也比原地打转强。
《矛盾论》里说:“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可很多人遇到问题,总习惯把原因推给外界:工资低,怪老板抠门;没晋升,怪同事使绊子;日子过得差,怪运气不好。这种“受害者思维”,其实是把自己放进了“命运囚笼”,越抱怨,越无力。
隔壁小区的王姐,前几年老公失业,孩子上学要花钱,她天天愁眉苦脸,逢人就说“命不好”。后来读了《毛选》里“发扬斗争精神”的内容,突然醒悟:抱怨没用,得自己找出路。她利用擅长做饭的优势,在小区开了家“家常小灶”,每天接单做盒饭,慢慢积累了口碑,现在不仅养活了全家,还雇了两个帮手。
当年红军在长征中,面临国民党的围追堵截,缺衣少食,却没有抱怨“命运不公”,而是靠“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精神,在陕北站稳了脚跟。困住你的不是“命运”,而是“等靠要”的心态。与其盼着别人救你,不如做自己的“救世主”——把抱怨的时间用来想办法,路自然就宽了。
读《毛选》越久越明白,所谓“观念囚笼”,本质上是自己给自己画的圈。经验主义让你不敢变,空想主义让你不愿动,受害者思维让你不想拼。可这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你不打破自己的观念,就只能被现实推着走。
就像教员说的:“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 别再让旧观念困住你,大胆去试、去做、去闯——你打破的不是观念,是困住你的囚笼;你赢得的不是成功,是掌控人生的底气。
点赞收藏,让毛选智慧陪伴你我!
来源:盐水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