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聚变大利好!港股核电股集体逆势大爆发!A股相关核心梳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05 08:01 1

摘要:10月3日的港股市场很有意思,三大指数都在调整,核电股却逆势集体爆发。中核国际盘中一度涨超20%,收盘还维持着21.30%的涨幅,从9月16日算起,半个月时间已经涨了近81%。上海电气、中国核能科技也不甘落后,分别涨了14.19%和13.79%,资金抢筹的迹象

10月3日的港股市场很有意思,三大指数都在调整,核电股却逆势集体爆发。中核国际盘中一度涨超20%,收盘还维持着21.30%的涨幅,从9月16日算起,半个月时间已经涨了近81%。上海电气、中国核能科技也不甘落后,分别涨了14.19%和13.79%,资金抢筹的迹象很明显。

这波上涨不是没原因的,10月1日合肥传来的消息是关键催化剂。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的核心部件杜瓦底座,成功交付并精准落位了。这个直径18米、高5米、重400多吨的"大家伙",要撑起整个主机6700吨的重量,技术难度极高,它的到位标志着项目进入了新的建设阶段。

可能有人不太懂BEST装置的价值,简单说,这是我国重点推进的燃烧等离子体物理实验装置,采用的是紧凑高场超导托卡马克技术路线。按照计划,2025年5月会启动总装,2027年建成后,将在全球首次演示核聚变发电,到2030年甚至有望用核聚变点亮第一盏灯。2025年本就被业内称为中国核聚变商业化元年,这个突破无疑给市场吃了颗定心丸。

核聚变之所以被资本看重,核心是它的前景太诱人了。燃料来源随处可见,海水里的氘就能提供源源不断的原料,1升海水提炼的氘,聚变释放的能量相当于300升汽油。而且产物没有污染,安全性也比传统核能高得多,一旦商业化落地,整个能源格局都可能被改写,这也是资金提前布局的根本逻辑。

港股的反应已经很直接,A股的相关产业链自然也值得关注。从公开信息梳理,有不少企业已经深度参与到核聚变相关项目中,各自在不同环节占据关键位置。永鼎股份主攻的高载流超导带材,是核聚变堆强磁场的核心部件,公司独有的磁通钉扎技术,能把良率做到接近90%,在行业里竞争力很强。

合锻智能的关联则更紧密,BEST项目由聚变新能主导建设,而聚变新能的董事长就是合锻智能的创始人。不仅如此,合锻智能还直接参与了BEST装置真空室偏滤器的项目研制,之前已经中标了聚变新能的多个项目,业务绑定得很扎实,自然会直接受益于项目推进。

中国核电作为央企,在这条赛道上的角色很关键。它直接参股了中国聚变能源公司,在国家核能"三步走"战略里承担着重要任务,能为核聚变商业化提供从技术到资源的全方位支持。这类有央企背景的企业,在长期项目中稳定性更强,也更容易拿到核心订单。

联创光电的优势在高温超导磁体技术,这种技术用在核聚变装置上节能效果显著。公司在相关领域的多项技术都处于行业领先地位,随着核聚变项目对节能要求的提升,它的技术价值会越来越凸显,业绩增长的确定性也比较高。

除了这几家,还有不少企业在细分领域发力。纽威股份之前就给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项目供应过核级和非核级阀门,累计供货额快到6千万,技术积累很深厚。久立特材则专门研制PF导体不锈钢导管,把这类核电材料做到了国产化替代,也是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

金杯电工生产的NbTi超导线缆已经进入核聚变预研环节,还掌握了三大绝缘技术,产品成功打入国际供应链。保变电气在变压器等关键设备上提供支撑,东方精工则在结构件领域发挥作用,这些企业虽然专注的环节不同,但都是核聚变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部分。

从资金层面看,机构其实早就开始布局了。从之前的持仓数据能看出,社保基金、险资等长期资金,已经在悄悄加仓相关标的。有统计显示,截至二季度末,相关板块的机构持仓总量较一季度增长了不少,资金布局的迹象很明显,这也说明专业资金对赛道的长期价值是认可的。

不过要说明白,核聚变商业化还有段路要走,BEST装置2027年才进行发电演示,真正实现大规模应用可能需要十几年时间。短期来看,股价波动会受情绪和消息面影响,比如项目进展、政策动态都会带来短期波动,不能把短期炒作当成长期投资逻辑。

但科研突破会不断给产业链带来实质利好,比如这次杜瓦底座的交付,就会直接带动相关供应商的订单和业绩。而且政策也在持续加码,我国在核聚变领域的投入逐年增加,2025年相关科研经费同比增长了18%,政策的支持会让技术突破节奏更快,产业链的红利释放也会更持续。

国际上的动作也印证了这条赛道的重要性,德国、美国等都在加大核聚变领域的投入,德国甚至打算建造世界上第一座核聚变发电站。这说明核聚变已经从单纯的科研探索,变成了各国争抢的战略高地,谁先突破谁就掌握未来能源的主动权,我国在这一领域的进展,也体现了高端制造的实力。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关注这条赛道需要分清短期和长期。短期可以盯紧项目进展,比如BEST装置的总装时间、关键部件的交付节点,这些都会成为股价的催化剂。长期则要看企业的核心技术实力,那些有独家技术、深度绑定核心项目的企业,才能在长期竞争中胜出。

还要注意避免盲目跟风,不是所有沾边的企业都有实质受益。有些企业只是有概念涉及,并没有实际订单和技术积累,这类标的波动大、风险高。真正值得关注的,是那些已经有明确项目参与、技术领先、业绩有潜在支撑的核心标的。

这条赛道的发展也传递出积极的信号,从超导材料的国产化替代,到大型结构件的精准制造,每一步突破都是我国高端制造进步的缩影。这不仅能推动能源革命,还能带动一批高端制造企业成长,形成新的产业增长极,这也是这条赛道除了投资价值外的深层意义。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觉得核聚变离我们的日常生活还有多久?除了已经梳理的这些企业,你认为还有哪些领域或公司会在核聚变产业链中崛起?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该如何平衡这类前沿科技赛道的短期波动和长期价值?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来源:慧慧会养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