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沈阳故宫博物院藏的邢侗《草书临写王献之鹅群帖轴》,是晚明书法"复古出新"的典范之作。这幅纸本大字草书仅四行,却在尺幅间尽显"北邢"风骨,更藏着二王书法传承的密码。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的邢侗《草书临写王献之鹅群帖轴》,是晚明书法"复古出新"的典范之作。这幅纸本大字草书仅四行,却在尺幅间尽显"北邢"风骨,更藏着二王书法传承的密码。
作为与董其昌并称"北邢南董"的大家,邢侗毕生以二王为宗,此作正是他临古功力的绝佳见证。王献之《鹅群帖》以"草行相参、气势奔放"著称,原作虽佚,却通过《淳化阁帖》等刻本影响深远。邢侗此临并未拘泥于刻本的滞涩,而是以"笔势夭矫翻腾"的笔法,重现了王献之"沉着痛快"的神韵。
细观作品,线条遒劲如铁画银钩,"再拜""忧之"等字牵丝引带,暗合王献之"一笔书"的精髓;结字宽博开张,既保留王氏父子的体势外拓之美,又融入邢侗自身"古朴圆浑"的特质。王铎曾评其"老笔峥嵘,结构严纠",此作中"崇虚""谢之"等字的章法排布,恰印证了这份严整中的纵逸。
作品的收藏印记更添传奇色彩,"师氏春得堂藏""致和精鉴"等多方钤印,见证了它跨越百年的传承历程。款下"邢侗之印"朱文与"子愿氏"白文印相映成趣,既是身份标识,也让整体布局更显均衡。
在晚明书坛求变的浪潮中,邢侗以临古为径,却能"自出机轴"。这幅临作既有晋唐法度的根基,又有明代书法的气势,恰如一座桥梁,让二王的草书精髓在后世得以延续与新生。
释文
献之等再拜,不审海监上下动静,比复常忧之。姊告无他事,崇虚刘道士鹅群并复归也,当须向彼谢之。
壮士留步!编辑不易,恳请点赞、评论、转发,不胜感激!(图片来自网络,只为传播艺术)
来源:牧之堂弘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