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审小麦新品种济儒麦20与济儒麦999的特征特性及种植技术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05 06:32 1

摘要:作为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首次通过国家审定的小麦品种,济儒麦20(审定编号:国审麦20251052)与济儒麦999(审定编号:国审麦20251053)凭借突出的高产性能、良好的抗逆性和广泛的适应性,成为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种植的优选品种。二者通过多年区域试验与生

作为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首次通过国家审定的小麦品种,济儒麦20(审定编号:国审麦20251052)与济儒麦999(审定编号:国审麦20251053)凭借突出的高产性能、良好的抗逆性和广泛的适应性,成为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种植的优选品种。二者通过多年区域试验与生产验证,在产量、品质及抗性等方面表现优异,为保障区域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本文将系统阐述两个品种的核心特征,并详解配套种植技术要点。

一、品种核心特征特性

(一)共性基础特征

济儒麦20与济儒麦999均为半冬性中熟品种,全生育期均约232.1天,与对照品种济麦22熟期相当,符合黄淮冬麦区北片的耕作制度需求,可实现与后茬作物的有序衔接[__LINK_ICON]。二者均具备良好的抗寒性,在冬季低温环境下能保持幼苗稳健生长,为越冬安全和春季返青奠定基础,这一特性使其在华北地区多变的冬季气候中具有明显优势。

在适宜种植区域上,两个品种均通过国家审定,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的山东省全部、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其以南地区、山西省运城和临汾市的盆地灌区种植,展现出较强的区域适应性[__LINK_ICON]。

(二)济儒麦20品种特性

1. 农艺性状突出:该品种由丰收60(矮抗58姊妹系)为母本、08鉴75(小偃54/烟辐18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幼苗半匍匐,叶色浅绿至黄绿,叶姿挺拔,旗叶窄短上冲且与茎秆夹角小,株型紧凑呈紧纺锤形,群体透光性极佳[__LINK_ICON]。株高约82.8-87.2厘米,茎秆较细但充实度高、韧性强,茎基部粗壮,抗倒伏能力突出;分蘖力强,最大分蘖可达105.3万/亩,成穗率42.1%,平均有效穗数45.3-45.5万穗/亩,穗层厚且整齐度好[__LINK_ICON]。穗型为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且饱满度高,穗粒数平均39.8粒,千粒重40.1-42.3克,产量三因素协调均衡,构成了高产的核心基础[__LINK_ICON]。

2. 产量表现优异:在山东省高肥组区试中,2019-2020年度平均亩产566.9公斤,较对照增产4.7%;2020-2021年度平均亩产618.3公斤,较对照增产6.6%,增产点率达100%。2021-2022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9.7公斤,较对照增产5.3%;2022-2023年度在曲阜市王庄镇春季仅浇1次水的条件下,实打测产亩产达738.8公斤,展现出极强的丰产潜力和肥水利用效率[__LINK_ICON]。

3. 品质与抗性鲜明:籽粒品质优良,容重824-844克/升,蛋白质含量13.4%,湿面筋含量32.5%,稳定时间4.7-4.9分钟,吸水率58.0-59.4毫升/100克,面粉白度73.0,经食品加工试验验证,适宜制作馒头、面条和水饺等蒸煮类食品[__LINK_ICON]。抗性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高抗条锈病、叶锈病,茎基腐病田间发生较轻,抗干热风能力强,后期落黄好;同时具备耐旱、耐盐碱、耐贫瘠特性,在持续干旱环境下仍能保持大穗饱满状态[__LINK_ICON]。但需注意其高感赤霉病、白粉病,中感纹枯病,病害防控需重点关注。

(三)济儒麦999品种特性

1. 农艺性状稳定:原代号济农CH04,幼苗半匍匐,叶片稍长,叶色深绿,分蘖力强,成穗质量高。株高77.4厘米,株型较松散,茎秆支撑力强,抗倒性较好,整体整齐度高,成熟时熟相优良,便于机械化收获[__LINK_ICON]。穗型为长方形,籽粒饱满度好,结实性稳定,平均亩穗数44.9万穗,穗粒数35.8粒,千粒重45.2克,千粒重优势显著,成为产量提升的重要支撑[__LINK_ICON]。

2. 产量增幅显著:2021-2023年参加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23.35公斤,较对照济麦22增产4.6%;2023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4.4公斤,较对照增产6.86%,在同类品种中表现出较强的增产稳定性和幅度[__LINK_ICON]。

3. 品质指标优良:籽粒容重814克/升,蛋白质含量14.2%,湿面筋含量34.65%,吸水率61.5%,稳定时间2.7分钟,品质指标符合粮食收购及加工需求,具备良好的商品性[__LINK_ICON]。抗性方面,抗寒性好,抗倒性较强,但关于其具体病害抗性的系统鉴定数据暂未公开,可参考同类区域审定品种的病害防控重点进行综合管理。

二、优质高产种植技术要点

(一)播前准备与播种管理

1. 地块选择与整地:选择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1.0%、排灌条件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地块,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灭茬,结合深耕施足基肥。基肥采用“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原则,每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3000公斤、尿素15-20公斤、磷酸二铵25-30公斤、氯化钾10-15公斤,耕后耙平耙细,做到上虚下实,为种子萌发创造良好条件[__LINK_ICON]。

2. 种子处理:播种前精选种子,去除瘪粒、病粒,保证种子纯度≥99%、发芽率≥85%。针对济儒麦20高感赤霉病、白粉病及二者均可能面临的土传病害风险,采用种子包衣或拌种处理:可用咯菌腈或戊唑醇进行拌种,同时添加杀虫剂,实现病虫害“一拌双防”,降低苗期病害和地下害虫发生率。

3. 播种时间与密度:适宜播种期为10月上旬至10月中旬,在此期间播种可确保幼苗在越冬前形成壮苗(主茎5-6叶、分蘖2-3个)。济儒麦20每亩基本苗控制在15-18万株,济儒麦999可根据土壤肥力略作调整,高肥力地块适当减少至14-16万株,中低肥力地块增加至16-18万株,采用宽幅条播方式,行距20-25厘米,播种深度3-5厘米,确保播种均匀深浅一致[__LINK_ICON]。

(二)田间管理技术

1. 冬前管理: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确保苗全苗匀。对于亩茎数不足的地块,可每亩追施尿素5-8公斤促进分蘖;土壤墒情不足时浇好越冬水,浇水后适时划锄,破除板结,保墒增温,增强幼苗抗寒性。冬前杂草防治可选用苯磺隆等除草剂,在日均温≥5℃时均匀喷雾,避免低温施药产生药害。

2. 春季管理:返青期至起身期,根据苗情分类管理:壮苗地块控肥控水,避免徒长;弱苗地块每亩追施尿素10-12公斤,促进分蘖成穗。拔节期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15-20公斤、氯化钾5-8公斤,满足穗分化和茎秆生长需求。济儒麦20起身较晚,需重点关注起身期肥水供应,促进小穗小花形成;济儒麦999需注意控制株高,防止后期倒伏。春季是纹枯病高发期,可选用甲霜恶霉灵加噻氟酰胺喷雾防治,每亩用药液量不少于40公斤,确保药液渗透至茎基部[__LINK_ICON]。

3. 后期管理:孕穗期至开花期是水分临界期,需保证土壤墒情,遇旱及时浇水,同时避免田间积水。济儒麦20灌浆速度快,需在灌浆初期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溶液+1%尿素溶液,提高千粒重;济儒麦999可结合喷施芸苔素内酯,增强抗逆性。病害防控重点针对济儒麦20的赤霉病、白粉病,在抽穗期至扬花期选用戊唑醇、咪鲜胺等药剂喷雾防治,间隔7-10天补喷1次;虫害防治重点关注蚜虫,选用吡虫啉等药剂喷雾,实现“一喷三防”,兼顾病害、虫害和干热风防控。

(三)收获与贮藏

当小麦籽粒含水量降至18%以下、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时,及时采用联合收割机收获,收获时注意调整脱粒滚筒转速,减少籽粒破损。收获后及时晾晒,使籽粒含水量降至13%以下,清除杂质后入库贮藏。贮藏期间定期检测温湿度,防止霉变和虫蛀,确保籽粒品质达标[__LINK_ICON]。

三、品种选择与适配建议

济儒麦20综合抗性突出,尤其耐旱、抗锈病能力强,且适合蒸煮类食品加工,更适配水资源相对短缺的地块及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济儒麦999千粒重高、增产幅度大,株高较低抗倒性好,更适合高肥力地块进行高产创建。二者均需严格落实病害防控措施,特别是济儒麦20的赤霉病和白粉病防治需贯穿生育期始终。

综上,济儒麦20与济儒麦999作为黄淮冬麦区的优质国审品种,通过科学落实播前准备、田间精细化管理及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可充分发挥其高产潜力,为农业提质增效和粮食安全提供可靠保障。

来源:淇泉老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