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血管疾病,自我健康管理指导看这里!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04 20:10 1

摘要: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自我健康管理能够有效减轻心血管疾病的影响,提升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并减少医疗资源的消耗。《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自我健康管理指南》针对了9 个主要问题,形成了相应的推荐意见,以科学指导慢性心血管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

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自我健康管理能够有效减轻心血管疾病的影响,提升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并减少医疗资源的消耗。《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自我健康管理指南》针对了9 个主要问题,形成了相应的推荐意见,以科学指导慢性心血管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

Q1

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如何实现疾病的自我认知?

推荐意见1 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需积极主动地学习疾病相关知识,建议通过查阅权威医学书籍、参加健康讲座、与医护人员进行有效沟通以及浏览专业科普平台等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深入掌握心血管疾病的常见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缺乏运动、不良饮食习惯以及遗传因素等(证据级别:2a;推荐强度:A 级)。

推荐意见2 合并其他慢性病的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关注慢性病共病对认知功能的影响,若患者出现记忆力下降或认知能力下降时,需能及时就医对共病进行干预,采取相应措施以预防或延缓认知障碍的发生发展(证据级别:2b;推荐强度:B 级)。

Q2

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如何进行自我监测?

推荐意见3 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要注意全面监测身体状况,如血压、心率、体重、情绪以及实验室相关指标;尤其要注意血压的监测,特别是在季节交替和寒冷季节需更规律监测血压,并关注血压变异与昼夜节律变化(证据级别:2a;推荐强度:A 级)。

推荐意见4 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要能够识别病情加重的症状和体征,如、、等,并在出现这些情况时及时就医(证据级别:2a;推荐强度:B 级)。

推荐意见5 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可选择使用可穿戴设备或远程服务等方式进行血压、心率、血糖等监测(证据级别:1b;推荐强度:A 级)。

Q3

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如何进行药物自我管理?

推荐意见6 患者应清楚了解所用药物的种类、不良反应和最佳服药时间,严格按时服药,避免漏服或过量服药(证据级别:2a;推荐强度:A 级)。

推荐意见7 患者可使用辅助工具提醒按时服药,并记录药物剂量、联合用药情况以及随访监测的时间等信息(证据级别:2a;推荐强度:B 级)。

推荐意见8 心力衰竭患者每1~2 周及时就诊进行药物滴定和调整;服用利尿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期间,需定期就诊监测电解质;在应用β 受体阻滞剂及时,需自我监测心率;在滴定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或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期间,需自我监测血压的变化,出现异常及时就诊咨询(证据级别:2a;推荐强度:B 级)。

推荐意见9 高血压患者应优先选择长效性降压药物,如每日1 次服用的单药或复方片剂,自我监测血压并定期复查调整药物(证据级别:2a;推荐强度:B)。

推荐意见10 建议所有慢性冠心病患者长期服用、他汀及β 受体阻滞剂,用药期间监测出血情况、心率、血压及相关指标(证据级别:1a;推荐强度:A 级)。

推荐意见11 服用期间,需关注饮食影响及出血情况,监测出血指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如需进行抗凝药物的转换,需就诊指导下调整。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s)期间,至少每年进行1 次肝肾功能评估(证据级别:1a;推荐强度:A 级)。

Q4

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如何进行生活方式自我管理?

推荐意见12 所有吸烟患者应积极戒烟,避免主动或被动吸入任何形式的烟草,包括电子烟(证据级别:2a;推荐强度:A 级)。

推荐意见13 病因与酒精相关时应停止饮酒;正常高值血压及高血压患者应限制长期饮酒;有饮酒习惯者建议戒酒或严格控制饮酒量(证据级别:2a;推荐强度:B 级)。

推荐意见14 定期评估体质指数(BMI)和腰围,根据指南控制BMI 和腰围目标值;BMI>35 kg/m2 者应积极减肥,超重或肥胖的冠心病患者应在6~12 个月内减轻体重的5%~10%,老年冠心病患者应适当控制体重(证据级别:2a;推荐强度:B 级)。

推荐意见15 建议进行适量运动,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推荐有氧运动为主,辅以其他运动锻炼(证据级别:2a;推荐强度:B 级)。

推荐意见16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和良好的睡眠习惯,识别睡眠问题并优化睡眠质量,明确原因并采取干预措施,必要时主动寻求医疗帮助进行个性化的综合治疗(证据级别:2a;推荐强度:A 级)。

Q5

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如何进行饮食的自我管理?

推荐意见17 建议患者采取合理的膳食模式,平衡膳食营养结构;建议使用植物为主的饮食模式同时根据病情遵循低盐低脂原则,并注意进食时间及频率(证据级别:2a;推荐强度:B 级)。

推荐意见18 建议患者结合分餐制和使用小份量餐具等实践方法来控制总能量的摄入,保持能量平衡,每日尽可能多摄入不同种类食物,确保营养均衡,并选择健康的烹饪方式( 证据级别:1b;推荐强度:A 级)。

推荐意见19 建议患者根据自身的生理状态、环境条件及疾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饮食调整,遵循适量原则,规律饮水,以满足每日液体需求量(证据级别:2b;推荐强度:B 级)。

Q6

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如何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管理?

推荐意见20 建议慢性心血管患者保持乐观积极心态,在出现焦虑和抑郁的情况下应积极接受干预以改善心理健康(证据级别:1a;推荐强度:A 级)。

推荐意见21 建议冠心病患者积极接受压力管理训练、情绪调节和正念练习,以改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证据级别:1a,推荐强度:A 级)。

推荐意见22 心力衰竭患者需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评估,筛查焦虑与抑郁状况,并主动投身于心理支持与教育活动。患者还应依据自身实际,参与个性化自我管理干预方案的规划与执行,以此全方位提升自我管理效能与心理健康水平(证据级别:1b,推荐强度:A 级)。

推荐意见23 患者应寻找有效的家庭、医疗和社区资源,参与标准化的“评估—反馈—干预”流程,以改善焦虑和抑郁症状(证据级别:1b;推荐强度:A 级)。

推荐意见24 建议合并铁缺乏患者积极接受静脉铁剂治疗,提高生活质量,并改善焦虑和抑郁症状(证据级别:1b;推荐强度:A 级)。

推荐意见25 建议患者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积极利用电子健康干预措施,结合心理干预与数字化工具,以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和改善心理健康(证据级别:1b;推荐强度:A 级)。

Q7

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如何主动接受疾病随访?

推荐意见26 患者应充分认识到随访的重要性,并将其视为疾病管理的关键环节。患者应主动接受疾病随访,定期进行随访检查,以监测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证据级别:1b;推荐强度:A 级)。

推荐意见27 建议患者以移动网络为载体,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进行疾病随访,以提高随访的便利性和及时性(证据级别:1a;推荐强度:A 级)。

Q8

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如何计划紧急救助预案?

推荐意见28 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应能够识别心血管突发事件的征兆,一旦出现胸痛持续超过20min,应立即就医。此外,建议患者应掌握急救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证据级别:1c;推荐强度:A 级)。

推荐意见29 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运动康复时,应选择配备有基础急救设备(如心脏电除颤仪、供氧设施、心电图机等)和药物的场所(证据级别:2c;推荐强度:B 级)。

推荐意见30 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明确或怀疑存在可能的致命性并发症(如急性心肌梗死、致命性心律失常和等)时,建议自主寻求医疗救助(证据级别:2c;推荐强度:B 级)。

推荐意见31 冠心病患者进行运动康复时,应自主配备急救包,包括、300 mg 阿司匹林咀嚼片及医疗警报卡,以提高自救与互救能力(证据级别:2a;推荐强度:B 级)。

Q9

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如何寻求有效的家庭和社会支持?

推荐意见32 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应注重从家庭获取支持。患者应注意与家庭成员建立良好沟通机制,主动寻求来自各家庭成员的帮助;充分利用家庭科学制定家庭协助管理和治疗计划;注重获取来自家庭的情感支持,营造温馨氛围;患者应积极家庭及社区活动(证据级别:1b;推荐强度:A 级)。

推荐意见33 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应主动从社会途径寻求支持,如加入互助团体、利用社区资源、接受专业指导、参与社会活动等(证据级别:2b;推荐强度:B 级)。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医脉通心内频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