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吴敬中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已经无需解释,他的真实履历笔者已经至少介绍过十遍了,看他的真实履历以及莫斯科中山大学同学们的表现,我们怀疑他是比“峨眉峰”余则成潜伏更深的“雪山”,也不是一点依据都没有:原军统临澧特训班负责实际工作的副主任、沈醉的姐夫余乐醒先当叛徒,后来
吴敬中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已经无需解释,他的真实履历笔者已经至少介绍过十遍了,看他的真实履历以及莫斯科中山大学同学们的表现,我们怀疑他是比“峨眉峰”余则成潜伏更深的“雪山”,也不是一点依据都没有:原军统临澧特训班负责实际工作的副主任、沈醉的姐夫余乐醒先当叛徒,后来成了潜伏者;原军统局行动处处长、情报局澳门组少将副组长程一鸣,是不是假叛变真潜伏,大家从他追悼会的主办方中也能猜出一二。
既然同为“莫斯科中山大学回来的叛徒”余乐醒、程一鸣能成为潜伏者,那么吴敬中也能,因为此公老谋深算且喜怒不形于色,而且在学生李涯、余则成面前已经明确表示“不想再打下去了”,在离开天津的飞机上,还告诉余则成再打一年半载老蒋就将彻底失败,这似乎不是一个“铁杆特务”应有的表现,而更像一种暗示——他甚至可能是想说服李涯别再一条道儿走到黑了。
吴敬中在飞机上除了告诉余则成“往后靠生意”,还给了余则成“心重手不狠”五个字评语,这在惜言如金的吴敬中嘴里,就已经是严厉的批评了:这四个危险人物,你至少应该杀掉三个,该杀掉的人你没杀,直接或间接导致了三位同志的牺牲,你这种心慈手软,确实不太适合潜伏,尤其不适合当一条潜伏线的负责人。
如果我们先设定吴敬中也是潜伏者,那么“心重手不狠”这五个字就可以理解为军统特训班教官对不争气的学生的教导,也可以理解为在另一条潜伏线上而且级别更高的红色特工,对峨眉峰下的组织结论。
余则成必须除掉的人,读者诸君肯定知道三个,那就是天津站行动队两任队长马奎和李涯,另外还有一个汉奸加特务许宝凤。
余则成除掉马奎根本就不用自己动手,而且马奎与他是不共戴天的关系:余则成在七十六号以“蟹”为代号潜伏的时候,正好赶上马奎被捕后出卖了军统在上海的潜伏组织。
马奎从余则成到天津的第一天就开始对他进行监视,当然不是凭直觉认为余则成是地下党,而是想名正言顺地把余则成扳倒、除掉,这也是一种杀人灭口:马奎变节招供的时候,余则成就坐在他身后记录。
余则成和马奎都假装没有回忆起那一段,这明显是暗藏杀机——他们都是经验丰富的特务,不管是谁,都不会忘记在七十六号刑讯室里的那一幕,而且以他们的敏锐嗅觉和视觉,不可能不记得对方的容貌。
余则成可能是有“奇货可居”的想法,准备在关键时刻把那段往事翻出来给马奎致命一击,但是在马奎看来,余则成就是悬在他头上的闸刀,是必须要除掉的,这跟余则成是不是峨眉峰没有半点关系。
马奎可能是在七十六号受到了非人的折磨,所以这个又高又壮的家伙,在某些方面的能力还不如小白脸洪秘书,这可能也是周根娣红杏出墙的主要原因。
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随着李海丰被刺杀、万里浪被枪决,最后的知情人,可能就剩下余则成一人了,即使还有其他小特务知道一点,但未必跟马奎再有交集,所以余则成就成了马奎唯一必须除掉的目标。
余则成在明知道马奎派人监视自己的情况下,并没有把马奎变节一事汇报给戴笠或毛人凤,这两人对军统叛徒都是毫不留情,就连先叛变后又与军统恢复联系的军统四大杀手中的陈恭澍、王天木,戴笠和毛人凤也是准备一起杀掉的,陈恭澍在回忆录《英雄无名》中说得很清楚:戴、毛二人的死刑命令已经签好,陈恭澍也收买看守做好越狱出逃的准备,好巧不巧地戴笠坠机了,陈恭澍的越狱计划中止,郑介民接手军统局后,释放了曾跟自己在平津两地共同执行过刺杀计划的陈恭澍。
像马奎那种出卖组织且隐瞒污点的中下级特务,戴笠和毛人凤杀他的时候连眼睛都不会眨一下。也不知道余则成是咋想的,在马奎帮自己张罗房子家具(那都是吴敬中出钱,是公费还是私款并不重要)并开车接翠平之后,余则成明明感受到了危险,却没有当机立断消除马奎这个隐患,这也直接导致了余掌柜被捕断舌、左蓝被枪击牺牲。
马奎是必须除掉的,李涯更应该除掉,因为吴敬中知道而装作不知道,李涯十分肯定地知道翠平确实是地下党,那盘被余则成以假否真的录音带有多真,李涯是清楚的,因为许宝凤就是他跟谢若林的道具。
余则成要除掉李涯,同样不需要自己动手,他只需给南京写一封告密信,不但盛乡被灭口一事可能让李涯脱军装,陆桥山被狙杀现场抓到了李涯的手下,仅凭这一点,军统局最后一任正局长、保密局首任正局长、“国防部次长”郑介民就可以把李涯抓到南京枪毙——郑介民在复兴社特务处时期就是副处长,抗战期间也指挥过多次刺杀行动,也是个心狠手辣的主儿,局本部总务处处长沈醉最亲信的科长邓毅夫,只查出一箱锁头对不上号,就被郑介民直接枪毙了,当时郑介民针对的是沈醉,如果抓到沈醉的把柄,他同样可以直接请示老蒋杀掉。
余则成已经通过严刑拷打,取得了对李涯不利的口供,只需送到郑介民案头,那位长得最帅的地下党廖三民就不必牺牲了。
廖三民暴露,也跟余则成的心重手不狠有关:许宝凤既是汉奸又是特务,而且最直接地掌握着翠平的把柄,这样的巨大危险,居然只是关起来了事,这岂不是不折不扣的养虎为患?
比较而言,许宝凤比谢若林和李涯更危险,因为李涯谢若林掌握的是间接证据,而许宝凤则是完全的知情者,留着这个一个有可杀之罪的汉奸、特务,余则成的心慈手软,已经找不出恰当的词语来形容了。
余则成是准备让廖三民除掉李涯的,“灭虫行动”就是针对李涯的,但只可惜为时已晚,大错铸成,损失也无法挽回,而许宝凤出了监狱,也差点把翠平抓获——吴敬中并不知道翠平没有死,所以在他看来,余则成直接或间接害死了包括翠平在内的三位同志,而“翠平之死”,是吴敬中最为痛心的。
吴敬中和梅姐都把翠平当成了憨直的傻妹子,别看吴敬中对翠平横眉瞪眼,但心里还是十分疼爱的——没错,就是毫无歪心思的、对后辈的关心和“怒其不争”,老吴对陆桥山马奎的妻子“客气”,实际是一种毫无感情的疏离。
要说吴敬中没有在延安的电台广播中听到诗朗诵“作者晚秋、朗诵晚秋”,那就是低估了这个老特工的职业素养,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吴敬中的“可杀名单”上,第四个名字就是“穆晚秋”!
穆晚秋绝对不像她表现得那么“单纯”,她的复杂身份,吴敬中可能都摸不太准,我们单看她不动声色地拿到翠平“体检报告”并以此要挟余则成、用一卷钞票从地主王占金那里买翠平底细,就会发现此女心机深沉,并因此产生一个疑问:穆晚秋这些“特工技能”,是不是在日伪学校受过训练?
穆晚秋在日伪高级子弟学校拥有众多追求者并以此为荣,这说明了什么,读者诸君自然心知肚明,我们也没有理由相信她会成为一个坚定的地下工作者,那么您又是如何看待吴敬中对余则成这五个字的评语?余则成和穆晚秋的结合,是不是悲剧的开始?
来源:半壶老酒半支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