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雕侠侣》:陆展元对李莫愁究竟有没有负心?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04 17:23 1

摘要:如果我们不看《神雕侠侣》的小说,那么陆展元对李莫愁就是负心了,特别是对我们这一代人影响较大的古天乐、李若彤版《神雕侠侣》就直接告诉我们陆展元负了李莫愁。在那个故事里,陆展元受伤被李莫愁救了下来,这本是非常浪漫的故事,天真少女遇上江湖侠少,两人一见钟情直欲私订终

如果我们不看《神雕侠侣》的小说,那么陆展元对李莫愁就是负心了,特别是对我们这一代人影响较大的古天乐、李若彤版《神雕侠侣》就直接告诉我们陆展元负了李莫愁。在那个故事里,陆展元受伤被李莫愁救了下来,这本是非常浪漫的故事,天真少女遇上江湖侠少,两人一见钟情直欲私订终身,然而李莫愁的师父却受到林朝英的影响对男人不怎么信任,偏偏李莫愁就不信师父的话,陆展元本来也是答应了李莫愁师父在古墓中与李莫愁长相厮守,但毕竟不是谁都能适应古墓中的生活的,所以当李莫愁看到杨过愿意为小龙女留在古墓时,反应得很耐人寻味。李莫愁很相信陆展元,在古墓里痴痴着等着陆展元回家禀明父母来迎娶自己,可是江南陆家毕竟是武林中有名望的家族,怎么可能容许家中长子娶一个来历不明的女子(古墓派当时并没有在江湖中扬名立万,可谓名不见经传),于是陆展元在父母的主持下娶了武三通的义女何沅君,这不是负心是什么呢?

这里讲的是电视剧中的故事,事实上,小说里面并没有写过这一段,陆展元与李莫愁的情缘只是以零散的片段呈现,最早见于陆展元的弟弟陆立鼎的回忆中:“哥哥临死之时曾说道,他有个仇家,是个道姑,名叫李莫愁,外号‘赤练仙子’,武功既高,行事又心狠手辣,预料在他成亲之后十年要来找他夫妻报仇。”在这段回忆中,陆立鼎甚至不知道胞兄与李莫愁有何仇怨,接着武三通的妻子武三娘跟陆立鼎说了一段故事:“也是前生的冤孽,她与令兄相见之后,就种下了情苗。后来经过许多纠葛变故,令兄与令嫂何沅君成了亲。”这里武三娘只说“后来经过许多纠葛变故”,至于是什么纠葛变故,武三娘也是语焉不详,当中有没有陆展元对李莫愁说下什么就不得而知了。然而从后来出现的一个道具来看,似乎陆展元却又对李莫愁有过感情,这就是一块绣着红花绿叶的锦帕。

陆立鼎在走投无路之下,将这块锦帕分成两半分别给了女儿陆无双和外甥女程英,李莫愁当初正是看到半块锦帕才饶了陆无双的性命,陆无双也得以修习古墓派武功。关于这块锦帕的描述,小说里却是写:“原来这块红花绿叶锦帕,是当年李莫愁赠给陆展元的定情之物。红花是大理国最著名的曼陀罗花,李莫愁比作自己,‘绿’‘陆’音同,绿叶就是比作她心爱的陆郎了,取义于‘红花绿叶,相偎相倚’。……但李莫愁近年来心狠手辣之名播于江湖,遇上了势必无幸,危急之际将锦帕缠在颈中,只盼这女魔头顾念旧情,或能忍手不予加害。”这些文字就颇耐人寻味了,因为文字中说是李莫愁赠给陆展元的定情之物,陆展元自己也知道李莫愁对自己的情谊,如果说陆展元真的对李莫愁没有男女之情,是不是当初就不该接受李莫愁的定情之物呢?然而,若真说陆展元对李莫愁就有那么深的感情,却也未必,否则不会转头就娶了武三通的义女何沅君。在侠客君看来,恐怕陆展元是想保持着与李莫愁的这份暧昧吧!我们无从得知陆展元当时的真心,因为小说开场时,陆展元就已经过世三年了——从别人口中说出来的话除了像柯镇恶那种有口皆碑的人,总会带有说话人的主观想法——或许那只是少年漂泊中一段旖旎的邂逅,是感激与青春情愫交织的产物。于是,陆展元和李莫愁对这份感情的“定义”与“期许”,从最初就可能存在着危险的错位。李莫愁视之为生死相许的盟约,而陆展元,可能只将其视为一段可以自由发展,甚至可能无疾而终的情缘。

随后,情节急转直下。陆展元离开了李莫愁,回到了他的江南水乡,并很快与何沅君成婚。这是李莫愁口中“负心”最直接的证据——他移情别恋,另娶他人。然而,金庸并未赋予陆展元自我辩白的机会,他早在故事开始前便已离世,我们只能从旁人的碎片信息中拼凑动机。陆展元为何选择何沅君?小说暗示何沅君温柔贤淑,是一位能够融入陆展元安稳生活的妻子,而非一位性情激烈、背景复杂的江湖女侠。李莫愁的爱,如同她日后令人闻风丧胆的冰魄银针,美丽而致命,充满了不可控的毁灭性。陆展元作为一个世家子弟,他的人生轨迹追求的是稳定与传承,而非惊心动魄的传奇。他的选择,从世俗理性的角度看,或许是一种“明智的止损”,但从情感道义的角度审视,则无疑是对李莫愁那份炽热且孤注一掷的情感的背弃。

这里便触及了“负心”概念的核心。若“心”指的是“曾经的动心”,那么陆展元或许确曾有过;但若“心”指的是“持续的承诺与忠诚”,那么他的行为构成了事实上的背叛。他未能妥善处理与李莫愁的旧情,其“不告而别”或“明确决绝”的方式,无疑是一种懦弱与不负责任。他享受了李莫愁倾其所有的付出,却未能承担起这份深情所附带的责任,最终以一种近乎“蒸发”的方式退出,将一颗一点即燃的仇恨火种,抛回给了李莫愁。

更为关键的是,陆展元似乎完全低估了李莫愁的反应,或者说,他根本不理解李莫愁是怎样一个人。他在婚礼上邀请了天龙寺高僧前来镇场,以防李莫愁闹事,这显示他预见到了危险,却试图用外力而非情感或沟通去化解。这本身就是一种将李莫愁彻底“他者化”的行为——她不再是旧日情人,而是一个需要防范的“麻烦”。反观李莫愁,她的悲剧在于将爱情宗教化,将其视为生命的唯一意义。陆展元的背叛,不仅摧毁了她的爱情,更摧毁了她的信仰体系。她无法接受感情的流动性与人性的复杂性,她的世界观是非黑即白的。于是,她将所有的痛苦外化为对世界的恨,通过杀戮来宣泄内心的绝望,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强化自己作为“受害者”的叙事,以合理化自身的暴行。“问世间,情为何物”,她一生都在追问,却从未真正理解情之本质包含着尊重、成全,乃至放手。她对陆展元的恨,恰恰是她扭曲之爱的反面镜像。她恨的不是陆展元这个人,而是那个背叛了她爱情信仰的符号。陆展元死了,她的恨失去了具体对象,便蔓延至所有相关之人,何沅君、武三通,乃至整个陆家庄,都成了她祭奠那段逝去爱情的活祭品。

诸君以为何如呢?

来源:侠客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