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鸡排哥”被堵在墙角:“我要窒息了”,流量汹涌下的另一面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04 17:17 1

摘要:“鸡排免费,塑料袋6块,如果你的袋子被风吹走那么我将不会承认收了你的钱。”

“你可以拒绝我,但是请你不要拒绝美味。”

“请把你的塑料袋打开。”

“鸡排免费,塑料袋6块,如果你的袋子被风吹走那么我将不会承认收了你的钱。”

这些充满个性的语句,来自江西景德镇一位名叫李俊永的鸡排摊主,人们亲切地称他为“鸡排哥”。

国庆期间,他的摊位前排起了百米长队,有人甚至排队三小时十分钟只为一块鸡排。

从默默无闻到七天涨粉超两百万,从街头小贩到“景德镇文旅推荐官”,鸡排哥的爆红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当下社会的复杂面貌。

1

景德镇五中附近的街头,人群围着一个鸡排摊位,队伍蜿蜒如长龙。

一位刚拿到鸡排的顾客笑着感慨:“排了3小时10分钟。”

这样的场景,在过去几天已成为常态。

“鸡排哥”李俊永,这位48岁的南昌人,在景德镇已经生活了42年,如今成了这座城市最新的“名片”。

他的走红速度令人咋舌——在抖音开设个人账号七天内粉丝数狂飙至220.8万,单条最高点赞达到82万。

当地政府迅速反应,昌江区城管部门为“鸡排哥”成立了2—4人的工作专班,维持现场秩序。

“十一”期间专班人手可能还会增加

随着鸡排哥的爆火,他的家人也陆续加入,被网友戏称为“鸡排世家”。“鸡排嫂”、“鸡排奶奶”、“鸡排舅”、“鸡排侄儿”等称呼应运而生。

面对激增的客流量,鸡排哥不得不实行限购政策,从每人5份调整至3份,现在又改为每人2份。

2

在爆火之前,鸡排哥已在景德镇五中附近卖了多年鸡排。

独特的经营方式和亲民风格,积累了不少学生和本地常客。

学生比路人便宜一元,下午4点30分以后不接散户,装鸡排的袋子永远敞开……这些原则成了他的标志。

更打动人的是他那些充满智慧的金句。“你可以亏待自己,但不能亏待自己的胃”“如果不及时吃,导致鸡排不脆,我将停止对你的售卖”“希望你给我一次为你服务的机会”。

网友戏称这是“买鸡排送心理咨询”。

他对妻子的珍视和尊重也是网友喜爱他的原因之一。

他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到,“我人生最大的成功是选对了老婆”,并在爆火后拉着妻子出镜说:“这是我唯一的老婆”,被网友笑称为“顶流时期官宣第一人”。

9月28日,鸡排哥现身景德镇文旅座谈会,并荣获“景德镇文旅推荐官”称号。

他在发言中表示,“马上就是国庆了,我们工作的重心,严格把控食品的安全,把控卫生问题”。

3

然而,流量的洪流来得太快太猛,很快便显现出它的两面性。

国庆黄金周期间,质疑声开始陆续出现

有游客在社交平台吐槽:“排队两小时,只看到鸡排哥面无表情翻鸡排,一句梗都没有”“以前说‘鸡排不脆就停售’,现在递过来的都是温凉的”。

有网友放出对比视频:走红前的鸡排哥会和学生打趣“别把青春耗在等鸡排上”,而国庆期间的他眼神疲惫,面对顾客询问只淡淡回应“等着就行”。

累到没有情绪价值”成为网友吐槽的核心痛点。

据附近商户透露,鸡排哥的摊位日均排队时长超三小时,他和家人从凌晨两点忙到次日凌晨,即便开设多摊位仍供不应求。

更令人不安的是,各种乱象随之而来

黄牛嗅到商机,排队三小时购得鸡排后,以26元每份的价格转手倒卖,溢价超300%。

鸡排哥曾表示对此无奈:“管不了那么多”。

更有人冒充鸡排哥的亲属摆摊,逼得他不得不发视频打假:“我听到有极个别摊主说是我的父亲,我的父亲跟我的岳父其实已经去世蛮多年了,希望不要去冒犯老人家。”

这场流量狂欢,折射出当代社会的某种情感困境。

一群精神匮乏的人正疯狂地涌向一个鲜活的人,通过汲取他的价值来弥补自己的空虚。

当流量汹涌而来,最初的温情便开始变味。

4

鸡排哥的摊位前,依然飘扬着阵阵油香。

当地文旅部门为其安排了新的便民摊位,靠近陶瓷博物馆,带动附近摊贩共享客流。

网络上,关于他“人设崩塌”的讨论不绝于耳,但或许问题不在于人设,而在于我们对于一个普通摊主的过分期待。

从淄博烧烤到天水麻辣烫,再到今天的鸡排哥,一轮轮流量狂欢的背后,是现代社会对真实情感的渴望。

当消费者为6元鸡排支付60元情绪价值时,他们购买的不仅是食物,更是一种对抗都市冷漠的情感补偿

只是,这场补偿的代价,最终由那个站在油锅前的普通摊主承担。

而最令人痛心的是,在这场对流量的疯狂追逐中,一些人已经完全无视摊位后那个活生生的人。

鸡排哥忙出“痛苦面具”,因不说话被指责“没有情绪价值了”;

忙到深夜,他被顾客堵住合影无奈发声,“把人按在墙角一点空气都没,我要窒息了”“非要这样挤,我说话都说不出来了”。

流量狂欢之下,人性的边界被彻底践踏

一名黑衣男子当众扯拽鸡排哥的衣物,要求他站上矿泉水箱演讲,这一行为让鸡排哥面露不适。

即便涉事男子后续发布道歉视频,将举动归咎于“情绪激动的无心之失”,却依然难以平息网友的不满。

各类蹭流量的行为早已屡见不鲜:一众主播追着流量跑,哪里火就去哪里拍,谁红就拍谁。

叫嚷着“点小红心”的比点菜的多多了。这番折腾下来,围观甚至变成了“围剿”。

从造神到毁神,不过短短十日

火到第10天,鸡排哥的流量反噬来了!有人疯传鸡排哥“身家千万”“多套房产”的谣言,哪怕本人回应“还没赚够一个亿,只有一套房”,但网友的讨论根本停不下来。

踏实真诚做生意的人,要被迫营业网红戏码被情绪价值绑架。

当鸡排哥被累到无语、堵到窒息,这场热闹的“情绪奔赴”早已变了味道。

为了那点流量,我们究竟要牺牲多少人的正常生活?

从“鹅腿阿姨”成为高校学子的深夜慰藉,到理发师晓华让顾客“笑着走出理发店”,再到拉面哥凭借15年不涨价的淳朴戳中人心,市井烟火的朴素温情一次次被“泼天流量”眷顾。

但爆火之外,平静生活被打破,喧嚣、滋扰乃至一些恶意攻击也纷至沓来。

流量的代价,不该是一个人的呼吸权利

当流量成了唯一目标,当关注变成围剿,我们是否在追逐热点的过程中,丢失了最基本的人性与尊重?

鸡排哥的案台上,装鸡排的袋子永远敞开,只为将热气腾腾的鸡排第一时间递到顾客手中。

而我们的手机镜头,是否也曾为他留下一丝喘息的空间?

来源:柚妈充电屋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