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学生吃饭看到曙光了!一学校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一下日本吧!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04 15:53 1

摘要:这就是“弹性用餐”,不抢不挤,胃口差的孩子不用被队伍里的油烟味逼到反胃。

“12月1号开始,孩子在学校吃的饭,突然有了国标。

朋友群里刚冒出这句话,下面立刻炸锅:

“那我家挑食娃是不是只能饿着?

“光明接管,会不会全是预制菜?

“万一吃坏肚子,找谁哭去?

别急,把镜头拉到市西初级中学。

中午11:40,下课铃一响,学生没冲向食堂,而是原地坐着。

老师按班级顺序叫号,想吃快的先走,想写完作业的再拖十分钟。

这就是“弹性用餐”,不抢不挤,胃口差的孩子不用被队伍里的油烟味逼到反胃。

可光有时间表还不够,锅铲里得有真材实料。

上海市场监管局刚晒了成绩单:1378家学校食堂全部装上“明厨亮灶”,手机扫码就能看厨房直播,食品安全合格率98.7%。

听起来漂亮,但数字背后也有翻车现场——静安区某小学上周就因餐具没洗干净放倒12个娃。

再高的合格率,落到自己孩子身上,0.01%也是灾难。

光明集团正在“接盘”412所中小学,每天30万份学生餐从中央厨房出发,全程冷链。

听起来像巨无霸,但家长最怕“大”等于“流水线味”。

杨浦区干脆把家长拉进厨房:每周随机抽3名“监督员”,戴帽子、穿围裙,跟验收员一起掰菜叶子、看肉票。

有人拍胸脯保证:“我亲手盖章的鸡腿,娃吃剩的我都敢啃。

技术也没闲着。

闵行的区块链溯源,扫码能追出青菜哪天摘的、货车几点进校门;松江的AI营养师,直接把孩子体检表输进去,胖了就减油盐,贫血就加猪肝。

可机器再聪明,也挡不住有人偷懒不洗盘子。

专家补刀:建议把食品安全直接绑进校长KPI,一票否决,出事先摘乌纱帽。

国外怎么玩?

日本1.2万名专职营养师蹲守学校,菜谱精确到克;芬兰60%中小学自带农场,孩子吃的胡萝卜可能就是操场边拔的;法国更狠,立法规定学生餐里40%必须有机。

上海在浦东悄悄试验“生产基地+中央厨房+学校”一条龙,想把农场、工厂、课堂串成闭环。

能不能成?

得看明年6月光明完成全市接管后,第一批“小白鼠”的舌头怎么说。

至于家长最操心的“预制菜”,长宁区给出折中方案:智能保温柜60℃恒温,家里烧好的红烧排骨也能送到孩子手里。

有人吐槽“多此一举”,也有人拍手——至少挑食娃不用对着食堂的番茄炒蛋生无可恋。

写到这里,想起一个细节。

市西初级中学试点第一天,一个六年级男生端着餐盘问老师:“今天能不能不吃西兰花?

老师没硬塞,只回了句:“行,那明天给你换成胡萝卜。

孩子愣了两秒,把西兰花又扒拉回盘子:“算了,还是今天吃吧,明天万一更惨。

你看,再精密的系统,也敌不过孩子一句“算了”。

饭菜好不好吃,数字说了不算,舌头才投票。

来源:博学多才的钢笔9NvIu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