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个假期,“和美乡村”农民画精品展不容错过!近30个画乡的130幅农民画精品在綦江农民版画院集中亮相,生动展现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蓬勃气象与和美景象。
中秋国庆至,綦江秋意浓
双节同庆,相约綦江
这里山水秀丽
这里佳节欢愉
这里有看不尽的非遗风华
有看头,更有“嚼头”
视频号
国庆长假 到綦江
一大波精彩的文化活动等着你
遇见非遗文化
让你边玩边感受
传统文化的魅力!
走!去看看
▲市民观赏綦江农民版画。记者 王京华 摄
▲市民体验綦江农民版画。记者 王京华 摄
这个假期,“和美乡村”农民画精品展不容错过!近30个画乡的130幅农民画精品在綦江农民版画院集中亮相,生动展现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蓬勃气象与和美景象。
▲《都市绽放 非遗盛宴》作者 黄袁媛
其中,綦江农民版画色彩鲜明、题材朴实,是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期间还推出创作实践活动,邀你一起制作綦江农民版画,感受綦江的乡土情深。
▲綦江版画文创品。记者 王京华 摄
赴一场綦江画展之约,带一件精美的农民版画文创回家,把艺术融入生活,超值!
活动地点:綦江农民版画院
活动时间:9月26日-10月15日
綦江的文创可不止这些!
想解锁更多非遗文创
“到綦江”APP
早已为你备好
↓↓↓
“到綦江”APP红蚂蚁商城:打开“到綦江”APP→点击下方“商城直达”→点击“文创产品”,即可看到各种精美文创产品,版画帆布包、版画笔筒、版画水杯……
▲简氏剪纸第15代传承人简贵莲正在工作室创作剪纸作品。通讯员 罗德华 摄
“国庆非遗韵·剪纸传真馆”手工剪纸活动,带你亲手体验剪纸艺术的精妙。一张红纸,一把剪刀,剪出吉祥图案,也剪出对家国的美好祝愿。
▲简氏剪纸作品《年年有余》。资料图
▲简贵莲剪纸作品《中国长城龙》。资料图
綦江非遗简氏剪纸源自范阳,本具有简练、粗犷的北派风格,在不断的南迁途中结合了湘西和黔北苗民的蜡染技艺,以及众多兄弟民族的贴布镂扎、刺绣等表现手法,更不断借鉴各地各式古建筑装饰的石雕、木雕、砖雕等古朴、优美的造型纹样。
▲简贵莲剪纸作品《龙舞福至》。资料图
假期不看人山人海,来綦江图书馆吧!这里有“国庆非遗韵 剪纸传真情”手工剪纸活动。卸下繁忙与疲惫,近距离体验剪纸的魅力。
活动地点:綦江图书馆通惠馆
活动时间:10月1日-10月8日
▲逛集市吃美食 资料图
过节逛集市,热热闹闹。“渝悦购物·金秋盛惠”活动中,特设非遗体验区、美食特产展销、特色潮集。
请一定空着肚子去逛,因为这里有超多美味!比如,老四川牛肉干、东溪豆腐乳、赶水萝卜干、饭遭殃等非遗美食。这些美食是儿时的记忆,也是过节的美好。边逛边吃边学,快乐无穷无尽。
活动地点:营盘山广场
可以带走的非遗美味有这些~~
老四川牛肉干
“金角·老四川”系列牛肉干,始创于1937年,是重庆名特产,荣获“中华老字号”和“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并被列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金角·老四川牛肉干。资料图
老四川系列产品以五香牛肉干和麻辣牛肉干最为著名。其五香牛肉干色泽均匀、软硬适中、入口劲道,绵实悠长,回味无穷;而麻辣牛肉干则是香、油、辣,十足的巴渝味道。
饭遭殃
饭遭殃成立于2000年,是重庆市规模最大的辣椒酱生产企业之一,也是首批“綦江老字号”,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畅销北美、东南亚等国际市场。
▲原生鲜红辣酱。资料图
▲糍粑青椒酱。资料图
▲蒜蓉红椒酱。资料图
东溪豆腐乳
▲东溪豆腐乳。资料图
东溪豆腐乳距今已有150余年的历史,豆腐乳酿造技艺已列为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庆老字号。
▲东溪腐乳口味丰富。资料图
麻辣、五香、红油、香辣、茴香,五种口味,满足你挑剔的味蕾。
如果说綦江农民版画是凝固的多音,那么这里的非遗音乐,便是跃动的史诗。它们穿越时光长廊,在山川田野间回响,将古老的传说与民族的悲欢,化作代代相传的美妙乐章。
▲永城吹打。资料图
在永城镇,以刘家乐班为主的永城吹打,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以农村生活为题材,根据民间曲调编作的演奏曲目,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永城吹打。资料图
永城吹打的演奏乐器,由唢呐和打击乐组成。唢呐有叽呐子、三台、二台、头台、特台等七种形制,打击乐器则包括川钹、堂鼓竹节鼓、苏镲、铰子、马锣、大鼓等。
▲永城吹打亮相第二届全国民族器乐展演。资料图
作为国家级非遗,永城吹打表演可以是节日里的“气氛担当”。铿锵有力的锣鼓声、高亢嘹亮的唢呐声,慢慢奏响,传递着节日的喜悦与祝福。
国庆假期,去永城镇走走,若有缘,你或许能在街头巷尾、乡镇节会中,偶遇这一抹“行走的民间交响”!
綦江民歌
▲民歌演唱会。 资料图
綦江民歌曲调以五声为主,旋律激越悠扬,句式顺畅,旋律优美。
▲綦江民歌传承人黎朝良和几名民歌传承人切磋交流。资料图
表演时将演唱和喊说结合,时而假声飘逸,时而本嗓粗狂,整体音声动人心魄。
綦江民歌种类丰富、题材多样,内容广泛,详细记录了綦江人民的劳动生活,婚丧嫁娶、男女情爱、家庭生活和社会风貌,从另一个角度记录了綦江经济社会的发展。
横山昆曲▲横山昆曲 资料图
横山昆词是集吹,打,唱于一体的坐唱吹打形式的民间乐种。相传,明末清初,昆词已在四川、贵州两省流传,四川农村尤为盛行。举凡婚丧年节或其他吉事活动,善吹打、会昆词者,便邀约起来,欢打欢唱,形成班社。现能够唱昆词的已为数不多,是十分稀有的一个乐种。
以曲牌的牌名、词文、词格看,似与苏昆、川昆相仿,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演唱风格突破了苏昆清秀舒缓,古朴典雅的韵味,腔咏未遂昆法,旋律也别于川昆委婉细腻的风格迥然不同。是一种由昆腔演变而来的类似于山歌粗旷开朗的曲风,又异于昆腔曲体,旋律流动线已摆脱了昆曲范畴的新型艺术乐种。
这个国庆,不必远行,
到綦江,
在永城吹打的节奏里,
触摸一座城的非遗灵魂。
来源:綦江微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