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父亲倒下那天,救护车比我们任何一个电话都快到,家门口围了一圈同村人,四个孩子却在各自城市里改签车票、问假、抢车位
父亲倒下那天,救护车比我们任何一个电话都快到,家门口围了一圈同村人,四个孩子却在各自城市里改签车票、问假、抢车位
原来血缘会断信号
1997年分家
一车麦子、一箱碗、一摞票据,谁拿走的数都写在纸上
大哥去了石家庄送货
二姐嫁到邢台
三弟守着老房
小妹读师范
最初一年还能月月寄信
后来换了手机、搬了房、跳了槽
联系方式更新四五轮
节假日见面降到一年一次
父母没吭声,却开始学用视频通话
父亲耳背、母亲腰疼
给人感觉还能坚持
我们就把“回家看看”改成“改天再说”
改到四月心梗爆发
赶到医院
四个人对着押金条先红了眼
押金两万
医保能报七成
剩余谁先垫
没人敢先拿卡
怕开了头就成冤大头
母亲一句“别在走廊丢人”
押金问题先搁下
护工费、治疗单、营养餐都堆上来
我们才发现
真正难的不是钱
难的是信任
大哥收入高
二姐开服装店
三弟守地靠天吃饭
小妹月薪稳定但不多
差距摆在那里
医院住了二十一天
同病房三次换人
我们四次吵架
吵到护士把我们请出病房
出院当天
总账八万
医保报五万
自付三万
母亲拿旧存折翻余额
被大哥按住
他提议按收入比例分担
说完瞄了三弟一眼
空气又冷
我提议写白纸黑字
收入算清
支出分摊
每月公示一次
三弟先说同意
二姐没吭声
大哥点头
笔记本列了表
大哥月入一万
二姐七千
小妹六千
三弟两千
父母医疗备用金设一千五百
大哥六百
二姐四百
小妹三百
三弟二百
钱走同一张银行卡
微信截图存群
没人再猜
表格贴在客厅
下面再贴护理排班
早班五点到一点
中班一点到九点
夜班九点到五点
排不过来就付费请护工
护工费月底平均摊
第一周
时间还算准
第二周二姐孩子高烧
她漏班
第三周小妹学校体检
我漏班
护工费瞬间增加
数字把我们拉回座位
谁缺勤谁多交
争执消失
制度有用,因为制度逼人在一起背同一条规则
父亲复健得有人帮抬腿
抬到四十五度停五秒
要做三十次
任何一个人偷懒
第二个人马上能看见
不想被抓包,就真做
陪护中班交夜班
交班要读药单、记血压
十几分钟就凑成一次聊天
孩子成绩
粮价
店铺电费
短句来回
气氛比视频通话自然
老邻居来看父亲
说我们这回像一家人
一句话点醒
原来一家人是要一起干活才叫一家人
父亲半夜疼
大哥急诊缴费,二姐打电话问单子,小妹扶父亲坐直,三弟跑药房
折腾完已凌晨三点
没人抱怨
第二天轮到我夜班
我才懂
一次共同应急能消掉很多成见
母亲生日
我们准备一顿家宴
菜谱写在纸上
大哥切肉
三弟烧火
二姐调味
我冲茶
母亲笑到直抹眼
她说怀疑自己回到九十年代
这顿饭吃出下一步计划
老屋后面有两亩菜地
杂草到膝盖
父亲说留着没用要铲
我提议复种西红柿
七月菜籽下地
八月父亲复查
心功能恢复七成
医生问他想要什么
他只说“想看孙子们打闹”
暑假小辈被拉到地里
拔草
浇水
捡坏果
吵也吵
午后一起分西瓜
他们问
“明年还种什么”
父亲笑得像少年
卖菜直播第一次开
画面抖
声音卡
二姐边卖边笑
第一天只出十斤
我们没在意
重要的是屏幕那头有父母在看
有兄弟姐妹在旁
人没疏离
镜头也不冷
血缘不能靠记忆维持,只能靠一起动手维持
十月账单出
西红柿卖了一千三百元
成本九百
净赚四百
我们把钱全塞母亲口袋
母亲嘴硬
最后买了电热毯送给大哥的货车
她说只要孩子心里有家 赚不赚钱没事
回看半年前
我们在走廊吵押金
半年后
我们拿手电在菜地查虫
场景完全反过来
改变不是一夜
而是一次次抬腿、排班、签字、晒账、下种
每一步都让人面对面
逃不掉,只能合作
有人问
弄这么多表、票据,会不会把亲情搞得像公司
父亲回答
“能让孩子少吵,就是好办法”
母亲补一句
“家也是合作,只是谁也不能炒谁”
关键是透明,透明削掉猜疑
夜里我在微信群发了一句
“下周谁陪爸妈去市里复查”
不到十分钟
三个人抢着接
手机屏幕亮了几秒就熄
我心里反倒久违地亮
结尾不写温情
只留一个问题
家里如果只靠血缘,不靠规则
会不会在下一个急诊室再见面
想不想未雨绸缪
留言聊聊各家做法,让更多人少走弯路
来源:一丝不苟微风g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