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的实时翻译功能如何改变旅行——以及我们可能失去什么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04 14:04 1

摘要:苹果新推出的实时翻译功能对旅行者来说是一个福音,苹果新款 AirPods Pro 3 配备实时翻译技术,但过度依赖人工智能翻译可能会让我们重新思考如何以及为什么学习语言。

苹果新推出的实时翻译功能对旅行者来说是一个福音,苹果新款 AirPods Pro 3 配备实时翻译技术,但过度依赖人工智能翻译可能会让我们重新思考如何以及为什么学习语言。

近五十年来,一部科幻喜剧小说总是让读者恨不得耳朵里塞条鱼。道格拉斯·亚当斯的《银河系漫游指南》中,主人公能够理解任何语言,这多亏了一条体型娇小(可惜是虚构的)的巴别鱼。亚当斯写道:“如果你把一条巴别鱼塞进耳朵里,你就能立刻听懂任何语言。”

如今,随着苹果公司推出的新款 AirPods Pro 3 的推出,这个科幻梦想正一步步接近现实。这款耳机承诺提供实时翻译功能 。据该公司介绍,用户可以收听各种外语对话,并在耳朵里听到翻译后的文字,同时文字记录会出现在手机屏幕上——所有这些都不需要外星鱼的移植。

从表面上看,这有可能开启一个无摩擦旅行的新时代,改变我们在外国餐厅用餐、在国外结交朋友或在陌生城市问路的方式。但即时流畅的语言体验是否会带来隐性成本?

深刻但不完美的技术

专家们对此的反应令人印象深刻。《纽约时报》的一篇评论称:“这意义深远”,并称苹果的创新是“迄今为止人工智能如何以无缝、实用的方式改善人们生活的最有力例证之一”。

苹果新款 AirPods Pro 3 配备实时翻译技术,旨在让用户理解多种语言的对话

但目前这项技术还远非完美,CNET 的一项技术发现,该软件偶尔会插入一些脏话。不过,这类失误在早期的科技产品中很常见,随着开发者——以及所有其他正在努力发布类似工具的品牌——发布更新,问题可以很快得到解决。

尽管如此,即使在这个早期阶段,口袋里的实时翻译也能鼓励数百万人更频繁、更广泛地旅行。语言课程提供商 Preply 在 2025 年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发现,三分之一的受访美国人会刻意选择不会被外语困扰的目的地。在那些确实前往非英语国家的人中,近 25%的人表示,他们只是通过“放慢语速、提高音量”来交流,但这很少能得到热情的接待。调查还指出,17%的受访者由于害怕外国菜单的迷宫,在海外用餐时仍然选择美国快餐连锁店。

但即时翻译的作用远不止帮助个人融入新文化、开启对话。它还能重塑整个经济领域,让人们走出熟悉的连锁店和旅游陷阱,为英语不够流利的当地小商贩带来收入。

金融服务高管 Gracie Teh 回忆起自己在日本一个小镇住宿时,费尽周折才把行李寄送到一家新酒店。尽管她不会说英语,礼宾员“却拒绝使用谷歌翻译,甚至读不懂我们输入的内容”,Teh 叹了口气,想起自己当时有好几个小时都不确定接下来的几天里自己会不会一丝不挂。“要是能通过 AirPod 翻译实时听懂他的话,那可真是救命稻草。”

虽然人工智能翻译带来了便利,但有些人担心它可能会阻碍旅行者学习新语言

前线的流畅性

实时翻译对交通运输从业人员来说也可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仅纽约肯尼迪机场就雇佣了数万名面向客户的工作人员,他们要与操着几十种语言的旅客打交道。一次因语言障碍而导致的沟通中断,就可能造成瓶颈,从而严重影响其他地区的客流量。这种现象非常普遍,甚至有一个专门术语来形容它:延误蔓延。 研究发现,由于晚点转机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早上一家航空公司的单个航班延误一小时,很快就会演变成整个航空公司航班延误七小时。

其他研究表明,小型机场虽然认识到多语种地勤人员的必要性,但却没有足够的预算提供正式的语言培训。这使得机组人员只能通过听英语歌曲或观看带字幕的电影来提高英语水平。

在空中,风险甚至更高。多起致命的坠机事故都与空中交通管制员和飞行员之间的误解有关。在日常生活中难以理解的语言——浓重的口音或奇怪的俚语——在谈论飞行路线和正确的跑道时,就变得致命。有时,即使双方说的是同一种语言,也会出现混淆。一篇论文指出,“在两份报告中,美国南部口音和纽约口音增加了理解航空通信的难度。” 在这些情况下,人工智能辅助翻译可能会有所帮助——尽管可能仍需要人工训练才能让人工智能工具进行最清晰的对话。

我们会停止学习语言吗?

正如计算器重塑了我们的数学思维一样,人工智能翻译可能会削弱我们学习其他语言的动力。因此,提供语言课程的公司未来可能面临挑战。

Lingoinn 的创始人 Ying Okuse 表示,人工智能导师已经在她的客户中很受欢迎。Lingoinn 在中国、台湾和新加坡提供普通话寄宿服务。她认为这是一个积极的趋势,实际上可能会刺激需求:“人工智能所能提供的体验与海外寄宿家庭沉浸式的现实体验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毕竟,应用程序还无法解读非语言暗示。普通的意大利人轻蔑地甩一下下巴(相当于 “non me ne frega” ,意为“我不在乎”),拉一下眼睑(“小心点”),或者亲吻一下指尖,就能表达出很多信息。而英国人和澳大利亚人则经常用最强烈的侮辱性话语作为“ 社交粘合剂 ”,与亲密的朋友建立联系。所有这些,你都需要实际经验才能体会。“这种学习超越了屏幕,”Okuse 说。“语言最终是为了建立联系,为了理解人、文化和情感。”



多语言倡导者、MBE 勋章获得者伯纳德特·霍姆斯 (Bernardette Holmes) 大力倡导多语言带来的认知益处。她认为,学习一门语言可以“增强执行功能,提升注意力控制,提高认知灵活性和工作记忆”。她补充道,实时翻译技术固然有用,“但它无法取代用新语言表达意义的乐趣”。

来源:任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