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医药板块的定增市场可谓热闹非凡。百利天恒以317元/股的价格完成37.64亿元募资,短短15个交易日就为参与定增的机构带来15.7%的账面浮盈。葛兰、赵蓓、朱少醒等明星基金经理集体亮相,动辄数亿元的认购金额让人咋舌。
最近医药板块的定增市场可谓热闹非凡。百利天恒以317元/股的价格完成37.64亿元募资,短短15个交易日就为参与定增的机构带来15.7%的账面浮盈。葛兰、赵蓓、朱少醒等明星基金经理集体亮相,动辄数亿元的认购金额让人咋舌。
看着这些专业投资者在医药板块"捡钱",我不禁想起十年前刚入市时的自己。那时候总觉得跟着大资金走准没错,结果往往是高位接盘、低位割肉。直到后来接触到量化数据,才发现市场博弈的本质从来不是简单的跟风。
一、牛市暴跌背后的行为金融学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损失厌恶",指的是人们对损失的痛苦感受要远大于同等收益带来的快乐。这在股市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牛市中的剧烈调整往往让散户惊慌失措,匆忙出局后又懊恼不已。
我见过太多这样的案例:2020年医药板块那波行情中,不少人在7月份的大幅回调中被洗出局,错过了后续更猛烈的上涨。当时有位朋友在恒瑞医药回调15%时清仓,结果三个月后该股又涨了40%。
这张K线图完美诠释了什么叫"牛市多暴跌"。标注的三个区域调整幅度都不小,特别是区域③的位置,时间和力度都接近破位边缘。但有意思的是,每次剧烈调整后都迎来了更强劲的反弹。
二、量化数据揭示的主力意图
为什么专业投资者能在暴跌中保持淡定?关键在于他们看得懂资金行为的本质。在我使用的量化系统中,橙色柱体代表的「机构库存」数据就像X光机一样,能穿透K线的表象。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虽然走势跌宕起伏,但三个调整区域的「机构库存」始终活跃。这意味着什么?机构资金非但没有撤离,反而在借调整加大布局。这种反常行为往往预示着后续更大的行情。
反观另一只股票:
前期几次调整都涨回去了,但最后一次「机构库存」明显消失。这种信号就像黑夜中的灯塔,提醒着风险来临。可惜大多数散户要么视而不见,要么根本无从知晓。
三、医药定增热潮的启示
回到开篇的百利天恒定增事件。为什么317元的定增价机构还抢破头?因为他们看到了ADC药物的全球竞争力;为什么敢在366元时继续持有?因为他们清楚创新药的成长空间。
这让我想起彼得·林奇的那句话:"股市下跌就像科罗拉多州的暴风雪一样平常,如果你有准备就不会受到伤害。"对普通投资者而言,"准备"不是盲目抄底或死扛,而是学会用数据说话。
如今的市场环境早已不同往昔。注册制改革下个股分化加剧,"齐涨共跌"成为历史。想要在这个市场中生存发展,就必须建立自己的认知体系——不是看别人买什么就跟着买什么,而是理解资金行为背后的逻辑。
声明:本文所涉信息均来源于公开渠道和个人经验总结。文中提及的所有个股及市场观点仅供参考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如内容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再次强调本人不推荐任何具体操作建议,谨防各类以本人名义进行的非法证券活动。投资路上愿与各位共同进步成长!
来源:小雅攒钱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