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石博弈升级,中国暂停采购传递定价权斗争中的坚定决心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03 16:46 1

摘要:全球最大铁矿石进口国与主要供应国之间的贸易博弈再度升温,这场围绕价格与货币的较量正撼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传统格局。据彭博社报道,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已要求国内买家暂停购买任何以美元计价的必和必拓海运铁矿石。这一指令意味着新合约的签署将全面暂停,包括已从澳大利亚运出的

全球最大铁矿石进口国与主要供应国之间的贸易博弈再度升温,这场围绕价格与货币的较量正撼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传统格局。
据彭博社报道,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已要求国内买家暂停购买任何以美元计价的必和必拓海运铁矿石。这一指令意味着新合约的签署将全面暂停,包括已从澳大利亚运出的铁矿石船货也不例外。
此举并非突如其来。早在9月初,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就已要求钢厂暂停购买必和必拓的金布巴粉。而本次全面暂停进口的指令,是此前措施的升级,显示双方博弈加剧。本文将对此进行多方面的分析评论。


1、 谈判破裂与贸易博弈
暂停采购的决定是在双方自上周晚些时候进行了多轮磋商但未取得成果后做出的。
价格分歧是这场争议的核心所在。在2025财年,由于经济波动,国际铁矿石价格不断下降,必和必拓的铁矿石平均成交价格下降了19%。
这一变化导致必和必拓的铁矿石利润下降了24%。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铁矿石消费国,占全球海运铁矿石进口量的75%,自然希望在价格下跌时期获得更符合市场行情的采购价。
然而,价格谈判陷入僵局,促使中国矿产资源集团采取了这次行动。
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对此回应称,中方暂停采购必和必拓铁矿石“令人失望”,希望这个问题能够迅速得到解决。
他强调,“澳大利亚铁矿石能够畅通无阻地出口到中国,不仅对中国经济做出了重大贡献,也对澳大利亚经济做出了重大贡献。”
2、 定价权争夺与集中采购
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成立于三年前,旨在代表国内钢铁企业统一采购铁矿石,作为单一大买家获得更多议价权。
这一机制彻底改变了中方铁矿石采购模式。
在过去,中国国内的钢铁厂家众多,没有形成价格同盟,一些厂家的单独让步容易导致进口价格被澳大利亚矿商掌控。
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的成立,改变了中方议价能力不足的局面。
对外利用单一买家身份进行进口,使澳大利亚矿商无法再随意拿捏中国的钢铁企业。
3、 经济影响与澳方担忧
铁矿石是澳大利亚最有价值的出口产品,但澳大利亚政府今年6月的一份报告显示,随着全球供应增加,到明年6月,铁矿石出口收益可能会从上一财年的1160亿澳元降至1050亿澳元。
这一趋势使得此次采购暂停对澳大利亚的影响尤为显著。
澳大利亚国库部长吉姆·查默斯将与必和必拓首席执行官迈克·亨利进行会谈,以讨论这一问题,显示澳方对此事的高度关注。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报道了这一消息,反映出澳大利亚政府正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4、人民币国际化与去美元化趋势
本次暂停采购的对象明确为“以美元计价的必和必拓海运铁矿石”,而人民币计价的交易并未受到影响。
目前,必和必拓仅有少量已抵达中国港口的铁矿石现货可供交易,且这些资源均以人民币计价。
这一举措被市场观察人士视为中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降低对美元依赖战略的一部分。
近年来,全球多国已开始探索减少美元结算比例,此次事件可能加速这一趋势。
当贸易伙伴开始用本币而非美元定价核心商品时,美元霸权的基础便已出现裂痕。


5、 战略格局与未来走向
中国在此次铁矿石博弈中显得更有底气,原因在于其进口渠道多元化战略已见成效。
西非某大型铁矿项目即将投产,巴西某矿企也已签署长期供应协议,为中国提供了充足底气。
同时,中国国内钢铁需求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随着中国房地产行业降温,对进口铁矿石的需求正逐年降低。
中国还在国内多地发现了海量矿藏,并采用新型材料取代对传统钢材的用料,这些因素都降低了中国对澳大利亚铁矿石的依赖。
巴西淡水河谷和西非矿山的崛起,正悄然改变着全球铁矿石供应格局。
中国钢铁产业原材料需求
的多元化,以及人民市国际化战略的稳步推进,意味着这场定价权之争将深远影响未来十年全球大宗商品贸易的走向。
美元在大宗商品交易中的主导地位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会在短时间内被颠覆。
但每一次针对美元定价机制的挑战,都是对现有秩序的一次修正。
这次铁矿石价格的博弈是中国改变在铁矿石定价的话语权方面的一次反击,将改变全球铁矿石定价权力的格局,至于结果,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小模型数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