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东抗日英烈谱|英雄“沈和尚”:从闽东烽火到血战江南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7-15 04:08 1

摘要:1931年,施霖、马立峰等共产党人在福安霞浦毗连地区开展秘密活动,传播革命火种,常到沈冠国家活动。16岁的沈冠国耳濡目染,心中埋下火种。次年,他加入“贫农团”,参加“抗租、抗债、抗粮、抗税、抗捐”斗争,逐步成长为基层骨干。1934年8月,沈冠国加入中国共产党。

沈冠国原名沈和尚,1916年出生于福安市松罗乡洋西村。幼年时,母亲将其送到溪柄楼下狮峰寺记名“沈和尚”,参加革命后改名冠国。

沈冠国(1916-1938)

1931年,施霖、马立峰等共产党人在福安霞浦毗连地区开展秘密活动,传播革命火种,常到沈冠国家活动。16岁的沈冠国耳濡目染,心中埋下火种。次年,他加入“贫农团”,参加“抗租、抗债、抗粮、抗税、抗捐”斗争,逐步成长为基层骨干。1934年8月,沈冠国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1月,闽东红军独立师改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沈冠国任二营营长,随所部北山抗日。在皖南整训后,沈冠国随所部挺进苏南茅山。

棠口新四军六团北上抗日纪念碑

1938年8月,茅山北土据点成为“老六团”的初试锋芒之地。日军在此修筑两座碉堡,驻兵百余,自诩“固若金汤”。沈冠国亲率一营分三路突袭:一路佯攻诱敌,两翼战士顶着炮火抵近爆破。随着震天巨响,首座碉堡轰然倒塌,残敌退守第二据点。沈冠国果断调整战术,命爆破组绕后突袭,同时集中火力压制敌援。经数小时激战,两座碉堡尽数攻克,歼敌80余人,俘获12名日军,缴获步枪130余支、火炮6门。

新四军开辟茅山抗日根据地

1938年12月,江南大雪纷飞。为打击日寇嚣张气焰,叶飞命沈冠国率9名战士化装突袭镇江白兔镇。他们扮作商贩潜入镇内,按计划分三组合围日军小队。不料情报有误,镇内日军突增至百余人,且援兵源源不断。危急时刻,沈冠国带3名战士冲入敌群,以短枪、手榴弹左冲右突。日军被这“不要命”的打法震慑,竟误判遭遇主力,调集重兵围堵。

退至死胡同的沈冠国,弹药已尽。面对蜂拥而至的敌人,他怒吼一声跃入敌阵,徒手夺刀连毙两人,在日军机枪疯狂扫射下身中数弹,壮烈牺牲。

沈冠国牺牲后,战友在其遗物中发现一封未寄出的家书:“儿誓以七尺躯,换得山河整。”这不仅是个人誓言,更是闽东红军北上抗日群体的缩影。

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

今日茅山抗日纪念碑上,沈冠国的名字与万千烈士并列。他们用生命证明:当山河破碎时,最朴素的农民之子,亦可化作刺向侵略者的利剑。

来源:宁德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