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恩,涌泉报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02 00:29 2

摘要:那年寒冬,张三背着破旧行囊,踏上了归乡的旅途。他已三年未归,全因家乡遭了旱灾,不得已才外出谋生。

那年寒冬,张三背着破旧行囊,踏上了归乡的旅途。他已三年未归,全因家乡遭了旱灾,不得已才外出谋生。

途经黑风岭时,天色骤变,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张三加紧脚步,想在天黑前翻过山岭,不料风雪愈猛,山路难辨。他一个趔趄,滑下山坡,失去了知觉。

醒来时,张三发现自己躺在简陋的茅屋中,身上盖着虽破旧却干净的棉被。一位白发老翁正蹲在火堆前熬药,见他醒了,露出欣慰的笑容。

“年轻人,你可算醒了。摔得不轻啊,腿骨折了,得静养些时日。”

张三心急如焚:“老伯,多谢相救。可我必须赶回老家,老母病重,我好不容易攒够了医药费...”

老翁摆手道:“这样的天气,伤成这样,如何赶路?待雪停了,伤好些再走不迟。”

说着,老翁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稀粥。张三注意到,老翁自己喝的却是清可见底的米汤。

往后的日子,张三得知老翁姓陈,独居山中,以采药为生。陈老伯不仅收留了他,还用珍贵的草药为他治伤,自己却省吃俭用。

一次深夜,张三被咳嗽声惊醒,看见陈老伯蜷在薄被里瑟瑟发抖,才发觉老伯把厚被全让给了他。他摸到老伯额头,滚烫惊人。

“老伯,您病了!”
“不碍事,老毛病了...草药不多了,得留着给你治伤。”

张三眼眶一热,暗下决心:此恩必报。

十天后,张三伤愈。临别时,他掏出随身钱袋,想留给老伯。陈老伯却坚决推辞:

“当年我也曾流落街头,是一位不知名的乞丐分我半块饼,才活到今天。他未曾留名,只说‘日后若见他人落难,伸手相助便是’。你要谢,就去谢那份善意吧。”

张三深深一拜,将恩情铭记于心。

归家后,他悉心照料母亲,又凭借在外学得的手艺,开了间木工作坊。他勤劳守信,生意日渐红火。

一年后,张三重返黑风岭,却见茅屋已空,邻居说陈老伯为采珍稀草药换钱救济灾民,失足坠崖。

张三悲痛不已,在老人墓前立誓,必将其善心传承。

他出资修路,使黑风岭不再险峻;建学堂,让穷苦孩子读书;设药房,无偿医治贫病之人。每年冬天,他都会亲自送衣送粮上山,探望留守老人。

十年转瞬,张三已成了当地有名的善人。但他始终保留着一个习惯:每年清明,必到陈老伯墓前,洒扫上香,讲述一年中所行之善。

这年清明,张三在墓前遇见一少年,衣衫褴褛却目光清澈。

“先生就是张善人吗?我爷爷说,若有一天走投无路,可来此找您。”

张三细问才知,少年是陈老伯的孙子陈远。当年老伯之子离家远行,一去无音讯,这孩子母亲早逝,如今孤苦无依。

张三毫不犹豫,将陈远带回家中,视如己出。他供其读书,教其手艺,将自己所有倾囊相授。

数年后,陈远学业有成,返乡接管了张三的产业。而张三已老,须发皆白。

一日,陈远拿着账本向张三禀报:“义父,今年收益颇丰,照旧例,三成用于慈善...”

张三微笑点头,忽然问道:“远儿,你可知道我为何待你如此?”

陈远恭敬答道:“因义父与祖父有旧谊。”

张三摇头,拉着他的手说:“不全是。我救你,是因为你祖父救过我;我教你,是因为你祖父教会我何为善。但更重要的是,你值得。你勤奋好学,仁爱宽厚,这才是根本。”

他顿了顿,又道:“恩情如同种子,你祖父种下一粒,我收获一棵树,你又将其播撒出去,如此循环,善意便如森林般延绵不绝。这便是对恩情最好的报答。”

陈远恍然大悟。

多年后,张三寿终正寝。陈远将其与祖父合葬,墓前立碑,刻着“恩泽绵长”四字。

而陈远自己,也成了另一段知恩图报故事的开始。

来源:马铃薯是白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