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日本则借着西方对二战历史的模糊认知,持续通过舆论战扭曲历史:从2015年中国首次举办抗战胜利主题阅兵起,日本便拿出560亿日元专项费用,刻意塑造自身“二战受害者”形象,甚至阻挠他国参与中国纪念活动。
复兴必须实现,吾辈任重道远,抗战历史的警示仍在,我们仍需努力。80周年抗战纪念相关活动的出席名单公布后,为何亚洲国家是参与主力,西方大国却集体缺席?
这份“缺席”绝非偶然,不仅源于西方对二战历史的认知偏差、与日本的利益绑定,更与日本长期操纵国际舆论、培植亲日势力的暗中操作密切相关。
对西方国家而言,二战纪念有其专属的“时间坐标”,5月8日的“欧洲胜利日”,但多数欧洲国家对这个纪念日早已缺乏厚重感,氛围平淡。
而日本则借着西方对二战历史的模糊认知,持续通过舆论战扭曲历史:从2015年中国首次举办抗战胜利主题阅兵起,日本便拿出560亿日元专项费用,刻意塑造自身“二战受害者”形象,甚至阻挠他国参与中国纪念活动。
2020年,日本政府向其外务省投入742亿日元,约合47亿元人民币,明确用于“对外宣传”,核心是扩大亲日群体,尤其针对各国政经、官学领域的意见领袖,要求他们吹捧日本形象。
在对华舆论渗透上,日本手段更具针对性。2016年,日本外务省通过下属机构开展对华交流项目,招募中国学者、文化界人士赴日考察,提供资金支持与免费接待。
曾有参与者在日期间获24万元现金支持,回国后需通过社交媒体发布偏向日本的“心得体会”。2019至2020年,其“中日关系推进项目”中,仅“中国精英支援事业”每年花费就近2亿人民币。
更值得警惕的是,日本还将目标对准中国青少年,通过机构挑选不同地区中学生赴日访问,试图从思想上进行渗透。
这些投入的“效果”,在舆论场上时有显现:部分受资助者会刻意美化日本,比如将日本街头垃圾问题歪曲为“素质高的体现”,对日本核污水排放、违规捕鲸等行为避而不谈,甚至在提及日本侵华历史时,抛出“日军也是受害者”等荒谬言论。
日本外务省还要求他们发展“下线”,构建多层亲日网络,美其名曰“发展日侨关系网”,同时推广日本二次元、服饰等文化符号,试图通过软实力影响民众认知。
不过看似庞大的投入,实则对中国亲日群体的“重视度”极低。据2021年日本外务省公布数据,其全球亲日培养费用中,80%以上用于美国,仅20亿日元(约1.1亿元人民币)投向中国,仅占全球总额的2.5%。
这笔钱分给2000余名相关人员,人均年经费仅5.5万元,月薪不足5000元,远低于深圳等地外卖员收入。
即便如此,仍有少数人甘愿为之,甚至不乏名校教授、刊物编辑,他们中有人公开宣扬“读书为融合外国基因”等崇洋言论,最终被学生当场驳斥,足见其言论的不得人心。
日本的舆论操纵并非新鲜事,早在甲午战争时期,就曾派出114名战地记者编造假新闻,重金收买西方媒体;
济南惨案、九一八事变后,又通过通稿与红包扭曲国际舆论。如今面对核污水排放争议,日本再次拿出700亿日元应对“虚假信息”,换得西方媒体集体缄默。
但这种“金钱开道”的策略,终究掩盖不了历史真相:日本至今未像德国那样真诚道歉,反而持续参拜相关场所,篡改教科书,其所谓“受害者形象”不过是自欺欺人。
反观德国,1970年总理在华沙纪念碑前下跪忏悔,设立战争受害者基金,立法禁止纳粹主义传播,用实际行动承担责任。
而日本却将大量经费用于舆论包装,依附美国谋求影响力,甚至让美国国防部长在硫磺岛纪念仪式上混淆美日二战角色,颠倒历史黑白。
这种对比更印证了:真正的国际认同,从不是靠金钱买来的,而是源于对历史的正视与对正义的坚守。
如今的国际秩序中,西方虽与日本利益绑定,对中国抗战贡献缺乏认可,但中国的立场从未动摇。从1931年到1945年,中国军民浴血14年,牵制日本70%以上陆军兵力,歼灭日军超150万,为反法西斯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3500万同胞的牺牲,不是日本几句谎言、几笔经费就能抹去的。复兴必须实现,吾辈任重道远。日本的舆论战与亲日势力的跳梁小丑,反而提醒我们:唯有国家强大,才能守住历史真相。
当中国实现民族复兴,那些歪曲历史的言论自然失去市场,日本也终将正视其战争罪责。我们要铭记历史,传承抗争精神,用实力守护正义,让历史悲剧不再重演,让3500万同胞的牺牲真正换来民族的永续荣光。
来源:梦清州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