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一次在直播里看见他,是国庆假期第一天的下午,油锅咕噜咕噜翻泡,队伍像一条慢慢挪动的瓷器长龙。人声、油香、手机镜头一股脑地涌进来,连志愿者都手拉手撑起了一道小小的人墙,维持秩序
他只用了10天就涨粉67万,一摊鸡排把景德镇变成新景点。
第一次在直播里看见他,是国庆假期第一天的下午,油锅咕噜咕噜翻泡,队伍像一条慢慢挪动的瓷器长龙。人声、油香、手机镜头一股脑地涌进来,连志愿者都手拉手撑起了一道小小的人墙,维持秩序
他穿着和家人统一的“战袍”,那是政府帮忙做的,说只要穿这衣服卖的,品质有保证。说完就埋头炸鸡排,油温一抬手就准,像在瓷都练过手感,这场热闹不是一夜长成。
9月里,他在景德镇因为热情、会聊天、愿意多走一步的服务态度被大家记住,网友给他起了个名字,鸡排哥。有人说他卖的是鸡排,更多人说他卖的是“被看见”的感觉,排队时他跟你开句玩笑,递袋子会多注意你手上抱着孩子,谁不愿意在生活里被这样轻轻照顾一下呢。
9月22日相关话题蹿到热搜,第二天他开通账号,第一条视频就提醒别被假号骗。那天下午他照例准点出摊,直播里队伍从镜头里延伸到马路尽头,来的人不只为吃,更多是来“打卡”,要拍他把鸡排从油锅捞起那一下,酥脆的声响像是给这趟旅程盖了一个纪念章。
火了之后,问题也跟着冒头。9月27日黄牛出现了,替人代购、代排队,高价转卖,他只能把限购从五份降到三份,再压到两份。有人抱怨买不够,有人说这样才公平,我站在队尾看着,心里也觉得这决定挺有魄力,火是大家的热情堆起来的,不该被快钱截胡
9月28日他被授予“景德镇文旅推荐官”,官方账号还发了视频,颁了荣誉证书。我知道这不是随便一个称号,它意味着城市把他当成窗口,也意味着责任上了身,他当天就在现场说国庆会更严格把控食品安全,我看评论里不少人给他打气,也有人提醒别光顾流量,厨艺和卫生才是底子
9月29日,昌江区城市管理局给他安排了新的便民摊位,离原来摊位百米,靠近陶瓷博物馆。相关部门说围绕他制定了一些计划,我想这就是“因一人火一城”的现实版本,人潮来时城市就要拿出章法。
有媒体评论说,这类现象背后总有老问题,秩序、体验、食品安全,哪个都不能掉。这种声音,不是给他泼冷水,反而像把锅边的火调匀,别糊了。9月30日他在视频里喊大家国庆来景德镇玩,提醒有序排队,说营业时间会提前到下午两点。到了10月1日,他干脆更早就到了摊位,十四点前已把准备做完,除了顾客、媒体、主播,志愿者也就位。
他和家人干脆在景区附近加设了11个分流摊位,老陶院、三宝村、陶溪川,尽量让大家玩和吃都不耗着。
我在陶溪川看见一个小插曲,有市民自费买了100个凳子摆在路边,排队的人坐着歇一会儿,一位老人把凳子擦了擦,又递给身后的女孩,笑着说你先坐,像是把这座城的温柔放在了手心。在镜头里,我也注意到他嘴唇有点发紫,评论区里问得很多。
他自己在账号里解释过,身体他心里有数,有点缺氧,每年体检,其他都还好,感谢大家关心。家里人也站出来说话。鸡排妹说他身体一直还行,只是他一贯瘦瘦的,我们会把健康放第一位,盯着他,提醒着他。
这句“盯着他”,我听着格外踏实,人火了以后,家人的谨慎比一句“没事”更重要。截至10月2日,他的账号粉丝涨到67.2万,活生生成了景德镇的人气“景点”之一。有人坐高铁来吃这一口,有人专门带父母来逛陶瓷再排队买两份。你要说这是不是夸张,我也有点犹豫,但想到一个城市被温热的人情点亮,我是愿意的。
当然,互联网也有另一面。不久前有网红摆拍“讨食被拒”的虚构剧情,摊主真被网暴,生意掉了,平台后来才处理,涉事人道歉。这件事让我更珍惜鸡排哥的“真”。他不是剧情,他是把油温调准,把队伍管好,遇上黄牛就限购,遇上假号就提醒。
我更希望大家的镜头能少些设计,多些真实,别拿摊主当流量素材。看国外也有不同的命运。在洛杉矶,广西人阿德把柳州螺蛳粉开进了餐车,每天卖到售罄,食材从柳州海运过去,他正找中央厨房扩大供应。
这是一种稳稳的踏实路子,从口味到供应链,把事做成;另一边LA卖酱香饼的“小唐”靠话题把盘子炒热,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被当场逮捕,保释出来也前途未明。
原因众说纷纭,流量来得快,风险也不小。这两条路像两面镜子,照出“红”的不同代价。回到景德镇,这个国庆的空气都像拌进了炸鸡排的香。有人九点就来排队,有人午后才慢慢晃过来,太阳烫人,油锅更烫,大家还在笑。站在队里,看志愿者轻声提醒别拥挤,看孩子趴在妈妈肩头打盹,看他抬手把一块块金黄捞起,袋子递到手里那一刻,你会听见这座城的心跳。
热闹不是洪水,是细水长流里的一次加注,关键是怎么把水路修好。我想说,鸡排哥当然不是万能钥匙,但他点亮了一个朴素的问题,服务不是话术,是认真和体面感。他能火,是偶然,也是必然,偶然在被看见的一瞬间,必然在长期的口碑和规范。当地部门这次反应得不慢,搬摊位、加监管、分流、准备防暑药品,这些都很务实。
如果能把这套机制留住,哪怕下一次不是鸡排,是豆腐脑,也能接得住人心。至于他嘴唇发紫这事,大家关心是好事,但别把“担心”变成“窥探”,尊重他的节奏,尊重家人的选择。把健康放第一位,这句话不是口号,是每天少熬一会儿,多喝一口水,适时收摊,别把热度当加班理由。
如果要我给他提个小建议,那就是把限购和分流继续执行,把食品安全标准公开得更透明,让大家吃得放心,也排得心里有底。最后我相信,城市和摊主是互相成就的。
有人为排队的人买凳子,有人穿上统一的“战袍”守住底线,有人把一张小小摊位做成城市名片。当热度退去,如果还留下一句“那家鸡排值得”,那就够了。愿我们在香气里学会耐心,在队伍里守住秩序,在镜头前保留真诚。
愿他身体稳稳当当,愿这份情绪价值不只是今天的热闹,更是明天的日常。
来源:十洪都烟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