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管管毒害青少年的游戏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03 18:00 1

摘要:“位卑不敢论国事,借酒便才说古今”,虽无高位话语权,却难掩对网络游戏泛滥的忧心。日前听闻江苏交通广播网播报,2025年4月单月新增9款进口网络游戏通过审批,再回溯数据更觉触目惊心:2024年全年从美、日、韩引进网游110款,2025年1-4月国产游戏版号发放达

警惕“电子鸦片”:莫让网络游戏吞噬民族未来

“位卑不敢论国事,借酒便才说古今”,虽无高位话语权,却难掩对网络游戏泛滥的忧心。日前听闻江苏交通广播网播报,2025年4月单月新增9款进口网络游戏通过审批,再回溯数据更觉触目惊心:2024年全年从美、日、韩引进网游110款,2025年1-4月国产游戏版号发放达489款,2024年至今累计608款网游涌入中国市场。这组数字背后,是无数青少年被“电子鸦片”裹挟的危机,怎能不让人愤慨?

如今,无论线上舆论还是街头巷议,对网络游戏的声讨从未停歇,“电子鸦片”的称谓道尽大众憎恶。要求关停游戏的呼声此起彼伏,甚至有人以极端方式抗议,皆因网游对青少年的危害已触目惊心。全国3亿青少年中,2亿未成年网民里约10%(即2000万)存在网瘾风险——这2000万孩子,本是祖国的未来,却深陷虚拟魔幻世界:性情变得冷漠易怒、叛逆厌世,部分人更出现精神恍惚、神志不清与社交障碍,家长眼睁睁看着孩子沉沦却束手无策,满心焦灼无处安放。

网络游戏的“毒性”,根源在于其精心设计的成瘾机制。它源自日本的程序设计,专门激发人内心的暴力、贪婪、恐惧、好斗等极端情绪,通过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制造依赖,让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长期沉迷不仅打乱生物钟,导致作息紊乱、代谢失衡,夜间过度兴奋还会引发入睡困难、惊厥多梦;屏幕蓝光更会抑制褪黑激素分泌,彻底摧毁人的自律与自控能力,将人拖入非正常生活状态。成年人尚且难以抵御这般诱惑,心智未熟的未成年人更如待宰羔羊,其神经干扰之害远超普通毒品。

更令人心寒的是,这类害人的游戏,日本本土从不发售,恰如美国培育的转基因粮食自己不吃,却专挑中国“倾销”。而国内部分人见利忘义,借日本游戏素材研发各类软件牟利,沦为“网络毒品”的制造者与销售者,赚着断子绝孙的钱。有关部门对此却监管缺位,任凭“毒品”泛滥,眼睁睁看着一代代青少年沦为“新型东亚病夫”。

不可否认,国家对网游产业的支持,有拉动经济、激发消费、贡献GDP的考量。仅2024年,腾讯一家公司的网游业务收入就达1977亿元,其经济价值看似可观。但相较于长远危害,这点利益不过是饮鸩止渴——无数少年儿童因网游荒废学业,大批青年葬送青春、事业与家庭,社会不安定因素与日俱增,长此以往,必将酿成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如今的中国,不仅面临官僚腐败的侵蚀,更遭遇“精神鸦片”与文化入侵的双重围剿。过洋节、穿洋服、说洋话成了部分人追捧的“潮流”,仿佛“不洋即俗”;而中华文明五千年的灿烂瑰宝,却在这些外来冲击下被腐蚀得面目全非、不伦不类。若任其发展,炎黄子孙恐将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在此,我们强烈呼吁:国家与有关部门当以江山社稷为重,倾听民意、广纳良言,切勿再利令智昏、执迷不悟。那些打着“增强文化影响力”“满足多样化需求”幌子,实则为蝇头小利出卖民族未来的行为,必须彻底叫停。游戏厂商更应坚守道德良知,停止昧心牟利,莫用后代子孙的命运换取眼前利益,这般“用金蛋打鸟”“用孩子套狼”的短视之举,终将遭到历史的唾弃。

亲爱的同胞们,中华民族已到危急关头!让我们共同警惕网游之毒与文化入侵的危害,树立民族责任感,团结一心、同仇敌忾,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唯有守护好民族优秀文化与精神血脉,才能让中华文明薪火相传,让祖国的未来充满希望!

来源:一个人很精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