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直播镜头里永远找不到那块冻成冰坨的鸡胸”,这句弹幕刚飘过,西贝朝阳区门店的在线人数瞬间掉了两千。
“直播镜头里永远找不到那块冻成冰坨的鸡胸”,这句弹幕刚飘过,西贝朝阳区门店的在线人数瞬间掉了两千。
昨晚七点,他们刚喊完“全流程可视化”,顾客手机却拍到摄像头死死避开冷冻库,那扇门连条缝都没露。
我盯着屏幕愣了三秒,脑子里只有一句话:原来明厨亮灶也能打补丁。
先别急着骂“又贵又装”。
我去翻了近三个月账单,西贝客单价悄悄涨了12%,可满意度反向掉了8.3%。
同期巴奴把“虾滑是冷冻的”大字标在菜单上,复购反而涨15%;海底捞预制菜贴得明明白白,投诉少了两成。
数据冷冰冰,却像抽在脸上的耳光:越遮越丑,越诚实越香。
深圳市场监管的哥们更直接。
上周突击,他们蹲在门店后厨计时,冷冻鸡肉解冻超时整整四小时,血水顺着塑料箱沿往下滴。
店员说“流程就这样”,检查人员回一句“标准不是你们家写的吗?
”视频里没人提高音量,我却听出啪一声脆响,那是遮羞布裂开的声音。
内部话术表我也薅到一份。
新员工入职先背“遇到问活禽就答草原直采”,再背“问冷冻就答瞬间锁鲜”,统一口径,背错扣钱。
一个前厅小姑娘偷偷吐槽:每天像演戏,最怕客人追问“为什么口感跟上次不一样”,她只能微笑重复“火候差异”。
演久了,她自己都不信。
Z世代不吃这套。
调研说43%的人看见“明厨亮灶”四个字直接划走,反倒70后还有68%愿意信故事。
年轻人要的是配料表,不是草原童话。
他们从小喝配料表饮料长大,一眼能算出“西装鸡”成本比活禽低30%,你再讲“现宰”就像把LV包装袋套在塑料袋上,侮辱智商还浪费感情。
西贝现在开始给菜单打补丁,加了一行小字“部分食材采用冷冻工艺”,字体比配料表里的反式脂肪酸还小。
网友晒图:不拿放大镜都找不到。
公司公告说“一季度末全部门店更新”,评论区最高赞只有五个字——“早干嘛去了”。
餐饮这行正被一把拉回地面。
讲故事的年代过去了,谁先把供应链晾在阳光下,谁就能吃到下一波红利。
还想靠镜头死角和话术续命,最后只会发现:遮住的从来不是食材,而是自己的脸。
来源:一个人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