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拒绝特斯拉百万年薪的工程师,后来怎么样了?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04 02:58 1

摘要:2008年,特斯拉濒临破产,马斯克睡在工厂地板、抵押房产发工资时,一位电池工程师约翰拒绝了百万年薪offer,选择传统车企的稳定岗位。如今,他只是一家汽车公司的普通技术顾问。而他的同事丽莎选择留下,2012年后获得的天价期权如今价值超2亿美元。

2008年,特斯拉濒临破产,马斯克睡在工厂地板、抵押房产发工资时,一位电池工程师约翰拒绝了百万年薪offer,选择传统车企的稳定岗位。如今,他只是一家汽车公司的普通技术顾问。而他的同事丽莎选择留下,2012年后获得的天价期权如今价值超2亿美元。

金融危机撕裂了汽车行业,也划出两条截然不同的职业轨迹。约翰的保守选择在当时看来合情合理:传统车企提供稳定薪资和成熟体系,而特斯拉账上现金仅够维持三周。但丽莎赌对了马斯克的“救赎剧本”——她拿到的期权随着特斯拉市值从20亿飙升至万亿美元,实现了财富跃迁。

真实数据揭示这种差距的残酷性:特斯拉2010年IPO股价仅17美元,2024年突破1000美元。若约翰当年接受offer并持有期权,其价值足以超越他职业生涯全部收入总和。

马斯克1330亿美元期权财富的源头,正是2018年那份充满争议的CEO薪酬方案。该方案规定:若特斯拉市值十年内增长至6500亿美元,马斯克可获12%股份奖励。这个曾被特拉华州法院裁定“过度”的赌约,最终因特斯拉提前达标而激活。

早期员工丽莎们的期权同步增值,印证了科技行业的核心财富逻辑——期权不是工资的补充,而是跨越阶层的门票。相比之下,约翰在传统车企的薪资涨幅甚至跑不输通胀。

特斯拉的案例揭示了三个反常识的职场真相:第一,高风险选择在技术变革期往往蕴含超额收益,2008年选择特斯拉的破产风险与2012年选择Model S量产红利的回报差高达百倍;第二,期权经济的暴富机会集中于关键时间窗口,丽莎在2012年前入职获得的期权价值远超后期加入者;第三,长期主义的复利效应在科技行业呈指数级放大,特斯拉股价14年上涨580倍的故事很难在传统行业复制。

马斯克财富的55%来自特斯拉股权,35%来自SpaceX和xAI等“未来资产”,这种高风险配置与员工期权本质同源。当传统职场人还在计算时薪时,科技行业的游戏规则早已改写:要么归零,要么百倍。

回到开头的问题:如果约翰当年选择特斯拉,故事会不同吗?答案藏在马斯克2023年的内部邮件里:“那些在黑暗时刻留下的人,不是为我工作,而是为人类未来工作。”这种信念溢价,或许才是5000亿身家背后的真正密码。

来源:新视节目

相关推荐